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英媒称中国想方设法消化玉米库存:可做成温室大棚薄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7-03-14 08:19 来源:参考消息  浏览:159 原文:
核心提示:英媒称,中国正想方设法减少近年来积累的过剩的玉米等农产品库存,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国有农业领域的大重组。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正想方设法减少近年来积累的过剩的玉米等农产品库存,与此同时也在进行国有农业领域的大重组。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9日报道,对于如何解决像中国玉米库存过剩这样的问题,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农业专家表示,用玉米制作温室大棚半透明薄膜或许是一个答案。
 
  报道称,玉米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终结,迫使中国国有农业领域实施了重组,导致玉米种植面积下降,激活了国内私人玉米交易,但这也给政府留下了大量质量越来越差的玉米——这些玉米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
 
  中国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主要专家陈锡文表示,目前玉米库存已达2.3亿吨,低于他在去年8月份估计的2.5亿吨。
 
  “这么多的库存,要尽快想办法用两三年的时间给消化掉。现在农民还在生产新的玉米,每年的产量和每年的需求大体是相当的,所以消化这些库存,某种程度上必须创造新的需求才能消化掉,”陈锡文说,其他建议包括使用多余的玉米来制作酒精和糖。
 
  报道称,中国过剩玉米和棉花库存的释放受到密切关注,因为中国政府尚未放宽大米或小麦的最低价格政策。
 
  上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在最高峰时,中国最大玉米产区东北和内蒙古收获的玉米中有88%被政府收购。他表示,限价政策下的玉米高价格是“不可以持续的”。
 
  现在,中国一些农业大省冒出很多私人在线交易平台,以利用再度出现的地区间套利机会。
 
  “取消最低价格将允许市场再次发挥作用,”一家国际贸易机构的高级主管说,“这已打破了局面。”
 
  报道称,但随着价格下跌,政府规划者也畏缩不前。今年早些时候,依赖玉米出口的吉林省命令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大量买入,以图在播种季节到来之前支撑玉米价格。
 
  在私人市场复苏的同时,北京方面策动了一系列合并,砍掉业绩不佳的国有贸易与储备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早期中国打造的三家国有农业领军企业,曾消除了粮食和棉花业务之间的传统界线。
 
  1月,中国将中储棉并入中储粮,让这两项诞生于国家计划时代、遭遇财务困难但有影响力的遗产走到一起,总资产达1.47万亿元人民币。这次合并之前,中纺并入国有粮食贸易商中粮集团。中纺最初成立时是为了代表中国纺织厂商进口棉花。如今,中粮集团旗下拥有从葡萄酒到肉类业务的众多公司。过去两年里,中粮集团收购了国际贸易公司Nidera和来宝农业,试图把自己打造成类似于主导着国际农业贸易的美国贸易集团的企业。
日期:2017-03-14
 
 地区: 中国
 行业: 果蔬 粮油
 标签: 农产品 玉米 中国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