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声明中直言:“如今我们货架上近90%的海鲜都是进口的,美国海鲜贸易逆差超过200亿美元,这完全是因为过度监管和不公平贸易的结果。美国本应成为全球海产主导者,但我们正在被削弱。”
此次行政令明确要求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开展以下三大核心工作:
1、引入先进科研项目
2、实现渔业数据采集现代化
3、拓展商业捕捞机会
严打非法海产,重新评估保护区开放捕捞可能
政令还提出制定全新“海产品贸易战略”,重点打击非法、未报告、无管制(IUU)捕捞行为,限制环境和劳动标准过低的进口海产品,并要求加强对主要海产出口国贸易行为的审查,包括可能采用301条款发起调查。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宣布解除对太平洋偏远岛屿海洋国家纪念区(PRIMNM)的商业捕捞禁令,计划重新评估全部海洋国家纪念区是否可以开放商业捕捞。这一区域横跨49万平方英里,是全球最完整的热带岛屿及深海生态保护群之一。
打击中国:收港税、查海运,造船业也被纳入“重振计划”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政令发布当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也宣布对中国造船、海运和物流展开“301调查”后续行动:
· 所有停靠在美国的中国制造或拥有的船只将按每净吨收取50美元港口费(180天后正式生效),
· 收费将在未来三年逐步上调,
· 收入将专项用于“重振美国造船业”。
此举被广泛解读为对中国海事产业的进一步限制,可能对水产进出口运输链条造成连锁冲击。
行业反应:美国水产联盟力挺,新政或引发全球贸易震荡
美国国家渔业协会(NFI)在第一时间表态支持,称新政是“支持美国海产生产和消费的战略性举措”,既有助于减轻渔业监管负担,也将提升海产品的公共健康价值传播。
但在全球海产品贸易格局不断变动、主要出口国接连受到美国政策冲击的背景下,这份政令或将为全球水产行业带来新一轮震荡。未来,美国是否将以此为开端,发起更广泛的“海产品关税与监管攻势”,值得密切关注。
特朗普政府的新政既是对美国本土海产行业的“保卫战”,也是对全球水产供应链的“重构令”。从港口管控到进口审查,从保护区开放到贸易调查,海产品已成为全球博弈的新前线。
接下来,中国、越南、印度、挪威、厄瓜多尔等海产品出口大国如何应对,将直接影响全球海鲜供应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