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试析检验检疫风险管理与信用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11-04 11:12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 孟家祺    浏览:167 原文:
核心提示:风险管理与信用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两支交叉学科。作为主管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实施风险管理,还是信用管理?本文尝试从十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初步分析,致力于为全面深化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改革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江苏苏州检验检疫局 孟家祺
 
    风险管理与信用管理,是管理科学中的两支交叉学科。作为主管进出口商品质量检验、鉴定和监督管理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实施风险管理,还是信用管理?本文尝试从十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初步分析,致力于为全面深化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改革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同事们提供参考。
 
    管理理念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核心理念,是风险预防。运用到产品质量管理,认为产品质量风险无处不在,每只产品都有质量风险。从“预防风险”角度,依据产品不合格假定、企业不诚信推断的思维方式设计质量风险分类管理思路;信用管理,是研究授信者对信用交易进行科学管理以控制信用风险的管理技术。核心理念,是风险控制,运用到产品质量管理,认为企业守信者多、失信者少。从“控制风险”角度,依据产品合格假定、企业诚信推断的思维方式设计质量信用分类监管思路。
 
    管理思路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从“注重过程”的思路出发,从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到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采取产品进出口批批报检,经过抽批检验,对产品质量风险实施全面管理;信用管理,从“关注结果”的思路出发,以建立诚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采取监督抽查、核验证单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对日常的产品进出口由企业申报,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别化监管和分类放行。
 
    管理对象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从对产品质量风险全过程管理的思路出发,以产品为特定管理对象,对产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分级,根据风险分级,进行分类管理;信用管理,从对企业实施按信用等级差别化监管的思路出发,以企业为特定管理对象,对企业质量信用进行评定分级,根据信用分级,实施分类监管。
 
    管理方式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依据产品风险评估结果,实施进出口产品批次管理,对高、中风险产品增加抽检批次,实施严密管理;对低风险产品减少抽检批次,实施一般管理,以“检产品”的方式实施产品质量管理;信用管理,依据企业信用评定结果,对进出口产品实施合格假定、信用放行,合格审查、验证放行,抽样检验、检测放行,事后监督、监管放行,以“管企业”的方式实施产品质量监管。
 
    管理方法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在“检产品”的方式下,对产品质量实施“批次管理、检验放行”的方法,以检验来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信用管理,在“管企业”的方式下,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实施“分类监管、信用放行”的方法,以支持守信、惩戒失信,来保障质量信用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整体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管理模式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在“批次管理、检验放行”的方法下,实施产品质量管理的“圈养模式”,在产品质量管理中平均用力,产品质量合格不合格,由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结果说了算,经检验合格的放行、不合格的不予放行;信用管理,在“分类监管、信用放行”的方法下,采取“放养管理”的产品质量监管模式,在产品质量监管中抓住关键少数,产品质量合格不合格,让企业说了算,质量信用好的,即报即放,快速通关,重点对不讲质量信用的企业从严监管,对制假售假的质量违法企业依法查处,严厉打击。
 
    管理角色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在“圈养管理”模式下,检验检疫机构的角色定位是“质量保姆”,将自己作为产品质量的管理主体,包揽产品质量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处置的全过程;信用管理,在“放养管理”模式下,检验检疫机构的角色定位是“质量警察”,将企业列为产品质量的管理主体,检验检疫机构的工作职责是质量信用管理的倡导者、维护质量规则的执法者和对质量失信主体的惩罚者。
 
    管理责任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在检验检疫机构角色定位为“质量保姆”的框架下,检验检疫人员在质量管理方面,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在系统内部层层分析原因,逐级追查责任,检验检疫机构对产品质量负“无限责任”;信用管理,在检验检疫机构角色定位为“质量警察”的框架下,检验检疫人员只当监管者,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快速反应,深入到厂,剖析原因、追根溯源,对质量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检验检疫机构对产品质量负“有限责任”,就是负监管责任,主要对群众举报、监督抽查、国外通报和退运等渠道反映的质量问题是否依法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负责。
 
    管理成本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对产品质量风险实施全过程控制,质量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处置,一个都不能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地方,在人员编制不够用,由地方政府出资帮助配备了协检员,绝对管理成本比较高;信用管理,对进出口企业实施质量信用分类监管,重点对产品质量差、信用等级低的企业精准发力,实施针对性、有效性监管,相对管理成本比较低。
 
    管理效率方面的比较。风险管理,以风险预防为核心,突出事前把关,强调全过程控制,注重质量检验,坚持出口产品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出厂门、出国门,进口产品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国门、上柜台。全面管理,导致进出口环节管理效率比较低;信用管理,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突出质量信用,强调事中事后监管,注重质量监管,坚持对质量信用好的企业,产品进出口给予绿色通道,即报即放;对质量信用差的企业实施从严监管。精准监管、实现进出口环节管理效率比较高。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重视微观层面的质量管理活动,比较适合项目管理或企业内部管理;信用管理,注重宏观层面的质量管理活动,比较适合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对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精准化”监管。
日期:2016-11-04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