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月饼够安全 人月才团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9-15 09:0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 牛瑾    浏览:227 原文:
核心提示:网络交易的发达给月饼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有难度不代表就有理由放弃监管,反而是要创新手段、跟上变化的脚步。
    网络交易的发达给月饼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有难度不代表就有理由放弃监管,反而是要创新手段、跟上变化的脚步。
 
    吃月饼只是我们时下过中秋的一种形式,放下一切琐事与家人团圆,才是更重要的情感表达。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轼在900多年前写下的这个诗句,描述的正是那枚小小的月饼。眼下正值中秋节,也是月饼的最佳销售时段。今年的市场有些不一样,因为它迎来了月饼新国标出台后的“首秀”。
 
    去年12月,新的月饼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对馅料含量作出详细规定,还对生产储运过程中的食品卫生保障提出明确要求,比如理化指标变更、新增召回制度等。这个标准虽然并非强制性标准,但其对推动企业标准生产、加大创新力度、规范市场秩序等明显是有利的。不过,消费者却并不会拘泥于配料表上的数值,他们要的只是月饼足够安全。
 
    曾经,一系列与月饼有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大动摇了消费者信心。这就需要市场管理再细一分、各方监督再多一分,在原辅材料选择、各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加工储运卫生及过期月饼回收处理等方面加以严格规范,企业一旦出现纰漏必须依法处罚,从而真正形成食品安全的红线意识。此外,月饼是一种节令性食品,生产销售有一定的时间局限,还需严密防范过期销售、乱标生产日期等问题。尤其是在月饼生产方式、口味不断创新的今天,监管措施更要加紧跟进。
 
    首先,随着网络交易发达,“私房月饼”在朋友圈走俏,烘焙地点也变成普通的家庭厨房。这本是可以让消费者与商家共赢的创新,却因参与者资质不明、监管尚不到位而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这些挂着“私房手工”招牌的月饼并非出自想象中的美厨娘之手,而是一些厂家生产后批量发给下家,下家再以“私房”为噱头在微店出售;比如,真正的“无添加馅料”容易变质,反而有了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这些“私房月饼”的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食品标签等信息,属于典型的问题产品。
 
    但是,“私房月饼”生产过程不透明、生产地点分散等特点又加大了监管难度。有难度不代表就有理由放弃监管,反而是要创新手段、跟上变化的脚步。为此,一方面,各地食药监等部门要加大对网售“私房月饼”的抽检力度,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必须立刻下架,发布信息的平台还应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有关网络食品的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宜尽早落地,形成网络食品经营者先办理证照、再上网经营的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发展。
 
    其次,为了迎合人们尤其年轻人多样化的口味诉求,今年出现了小龙虾月饼、燕窝月饼、鹅肝月饼等很多新品种,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注意力。但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是企业一切创新最基本的门槛,每一种口味的开发都必须够安全才行。迈过了这个门槛,企业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将更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从而抢占市场,为怪而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其在月饼口味上钻牛角尖,不如多花点心思,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出更符合现代健康饮食潮流的营养成分指标体系,研发生产低脂肪、低热量的月饼新产品,一定能大卖。
 
    除要守好安全关,天价月饼和过度包装也是要不得的。虽然上述两种情况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上,2000元以上高价礼盒依然有销路,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放松警惕,而是必须将相关措施一抓到底。
 
    在说了这么多关于市场的事之后,还有一些是关于情怀与传统文化的。其实,苏轼的诗还有后两句——“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意思是说,默默品尝着月饼的滋味,想起远方的家人朋友,泪水打湿了衣襟。吃月饼只是我们时下过中秋的一种形式,放下一切琐事与家人团圆,才是更重要的情感表达。
日期:2016-09-15
 
 行业: 焙烤食品
 标签: 监管 月饼 安全生产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