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美国FDA要求8种膳食补充剂退市 含兴奋剂成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4-13 14:03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孔瑶瑶    浏览:762 原文:
核心提示:一向受到中国消费者追捧的美国膳食补充剂近日曝出“丑闻”,一项针对市面上售卖的膳食补充剂的调查发现,某些相关产品中含有违禁成分羟基麻黄碱,并且剂量较高,服用可能会带来如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严重副作用,美国食药监(FDA)已于3月底对7个品牌的8款产品提出退市警告。国内消费者在通过网络等渠道代购美国膳食补充剂时,需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标注有相关违禁成分。
    羟基麻黄碱   (Methylsynephrine)
 
    含兴奋剂成分 对血压和心脏健康存在风险
 
    一向受到中国消费者追捧的美国膳食补充剂近日曝出“丑闻”,一项针对市面上售卖的膳食补充剂的调查发现,某些相关产品中含有违禁成分羟基麻黄碱,并且剂量较高,服用可能会带来如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严重副作用,美国食药监(FDA)已于3月底对7个品牌的8款产品提出退市警告。国内消费者在通过网络等渠道代购美国膳食补充剂时,需要注意产品标签上是否标注有相关违禁成分。
 
    27种膳食补充剂产品一半以上含兴奋剂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健康联盟医院的内科医师皮特·科恩联合其他同事此前针对27个在美国市面上销售的膳食类和健身类补充剂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其中的14种产品标签上标称含有羟基麻黄碱这种药物成分。
 
    羟基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有提高新陈代谢、增加热量消耗、氧化脂肪等效果。但其副作用也很明显,比如促进血压升高,加大心脏的泵血量,收缩血管以及导致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膳食补充剂仅限于添加维他命、矿物质、植物提取物、氨基酸等成分,用于帮助人们补充日常膳食中摄入不足的营养素。羟基麻黄碱并不属于上述所列允许添加的营养成分中的任何一种,这在美国属于违禁添加。
 
    科恩强调,这些膳食补充剂的问题不仅在于非法添加了羟基麻黄碱,而且添加的剂量还都不小。“这14种含羟基麻黄碱的膳食补充剂中,大概有将近一半添加的羟基麻黄碱剂量甚至超出了羟基麻黄碱作为合法药物成分所允许的最大剂量。”科恩表示,如果完全按照这些膳食补充剂标签上的指导剂量服食,一次服下的羟基麻黄碱剂量就高达75毫克,一天内摄入的羟基麻黄碱最高可达250毫克,而作为合法的药物成分,羟基麻黄碱的允许剂量也仅为40毫克。

    FDA向7家企业发出撤市警告 违禁添加由来已久
 
    FDA官网显示,已向7家添加违禁成分的膳食补充剂企业发出警告邮件,要求其必须撤下在售卖的8款产品。
 
    对此,科恩表示FDA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市面上至少有50种膳食补充剂的标签上都标有羟基麻黄碱或者其别称‘oxilofrine’以及同类型的其他药物成分如‘DMBA’,有的产品甚至不止含有一种兴奋剂药物成分。”此次FDA只对7家企业发出了召回警告,大量存在羟基麻黄碱的膳食补充剂还留存在市场上。
 
    事实上,膳食补充剂中含有羟基麻黄碱并不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此前,就有不少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丑闻被曝出,他们均表示是因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了含羟基麻黄碱的膳食补充剂。2013年,牙买加短跑选手阿萨法·鲍威尔就被检出羟基麻黄碱呈阳性。
 
    科恩指出,FDA现在才出手对膳食补充剂滥用羟基麻黄碱采取措施为时已晚,因为这些含有潜在风险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行销多年。
 
    据了解,美国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采取的是和药品完全不同的方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向FDA证明产品的安全性,经FDA批准后才能上市。而膳食补充剂则采取的是先上市,在FDA证明产品不安全时才会被勒令撤出市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号称食品药品监管最严的美国FDA会在眼皮底下允许添加非法成分的膳食补充剂横行于市场了。

    ■提醒

    代购美国膳食补充剂最好要求店主提供成分标签
 
    据了解,此次FDA警告7个品牌的8款违禁添加羟基麻黄碱的膳食补充剂中,一部分是专门针对有健身或塑身需求的消费者的产品。目前,国内不少健身爱好者喜欢从海外代购蛋白粉或其他营养补充剂,因为相信“美国品质”,往往较少关注产品的成分标签。
 
    以羟基麻黄碱来说,这种成分虽然堂而皇之地被标注在产品标签上,但因为不了解,消费者并不会特别去关注,更不会质疑这种成分的安全性。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压或者心脏状况不明的消费者,误服了含有羟基麻黄碱的膳食补充剂,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这里提醒喜欢代购国外保健品的消费者,在购买前,最好跟店主事先咨询或者索要产品成分标签的照片,与违禁成分的英文名称进行比对。如果店主拒绝提供标签照片,也可直接登录该膳食补充剂品牌官网查看相关信息。
 
    北京晨报记者 孔瑶瑶
日期:2016-04-13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