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已成为2015年的十大热词之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当然我们身处的葡萄酒行业也不例外,也应该进入一个新常态,那么新常态下,中国葡萄酒该如何发展?进口酒酒商该如何调整?国内的葡萄酒企业又将何去何从?今天我就给国内的葡萄酒从业人士支支招!
新常态下,葡萄酒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大家思路了!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
首先是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1
去产能
去产能的策略定会给国内一些葡萄酒企业敲响警钟!前些年,尤其是西部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带动下,展开了葡萄园圈地运动。开荒种葡萄是几乎所有的国内葡萄酒产区都经历过的圈地运动!
在低价位进口葡萄酒和互联网的低价销售的双重冲击下,国产葡萄酒进入了严冬,中国西部有很多在葡萄园圈地运动中成立起来的酒庄正面临着资金链的断裂。今年国内很多葡萄酒产区都上演了农民的葡萄没人收的悲剧。
所以,在现阶段谈谈去产能,可能对西部很多葡萄园来说尤为重要,现在不需要更多的葡萄园,而是把现有的葡萄园经营好,在进口酒的低价冲击下,建立起国产葡萄酒自己的品牌优势和区域优势!
应该考虑的是在现有的产能基础上把如何把葡萄酒酿好,把品牌经营好,而不是一味地不知节制的圈地扩张!
2
去库存
库存,目前对国内的葡萄酒厂和进口商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产葡萄酒厂家库存严重,原因是多数国产葡萄酒厂家不符合市场的定价,自娱自乐,自家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就觉得应该卖个高价!
我走访了很多家国内的葡萄酒厂,都有超过一千元甚至两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500元-800元的产品每家都有,但能走量的都是在一百元以下甚至50元左右的产品!
很多国产酒厂不甘心做低端产品,都想做品牌,都想把自己酒庄的酒卖个好价格!但我要给各位国内酒庄主的建议是,现在中国的葡萄酒已经处在全球的竞争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与进口酒的竞争中去,而不只是国内的区域市场!
对进口商来说,造成大量库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单品太多,产品线太长!
2013年时我在上海服务七八家酒商客户,他们的问题几乎一模一样,年营业额都在3000万-8000万之间,出现的也都是库存问题,导致大量库存的原因也都一样:产品线太长,单品太多,一年做3000万的一个进口商,有100个以上的单品,这样定会导致大量的库存!
所以,去库存,对进口商来说很简单,不要客户想找什么产品都自己去进口,应该把精力集中到一到两款产品上,砍掉99%以上的单品,只进口自己最有优势,最能快速形成爆款的产品,其他产品不直接进口,最好不做,或者客户有需求时从别的进口商那里调货。
3
去杠杆
杠杆,在经济快速上升的时候,可以成就胆大的人!
但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状况下,中央经济会议都强调去杠杆!去杠杆,对国产葡萄酒厂家来说,就是不要再盲目扩张,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就好,不要妄图去寻找杠杆吃掉谁,吞并谁,无休止的扩张!
4
降成本
在新常态下,所有商家都应该考虑砍掉公司不必要的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能脱颖而出!
对进口商来说,砍掉多余的产品结构,砍掉不赚钱的部门或经销商,把精力集中到能快速提升自己营业额的地方!
对国产葡萄酒厂家来说,降成本,就是减少重资产投入的领域,要考虑如何砍掉不能带来利润的成本!对企业来说,只有创新和营销会带来利润,其他一切都是成本!
5
补短板
前面谈的三去一降都是做减法,补短板,就是做加法!
加什么?如何加?这是核心!
我觉得不管是葡萄酒进口商还是国产葡萄酒厂家,现阶段:
第一最应该补的课就是营销创新的课!
加什么呢?
很简单,葡萄酒+互联网,互联网+葡萄酒!不管是谁加谁,葡萄酒进口商和国产葡萄酒厂家,都应该要补课了!通过互联网+,快速把自己的库存变现,这样就能轻装上阵,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快速胜出;
通过互联网+,快速打造出自己的互联网爆款产品,才能很好的调整产品结构,快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第二,葡萄酒进口商和国产葡萄酒厂家要补金融的课。
除了会做加法之外,还要学会做乘法,什么是乘法呢?经营产品一步一个台阶是做加法,资本运作股权融资像坐电梯一样快速上升,是做乘法!所以,葡萄酒进口商和国产葡萄酒厂家还需要学习资本运作和股权融资!用资本运作的手段快速的让自己的企业进入快车道!在新常态下,互联网和资本运作是一个企业的一对翅膀,缺少任何一个翅膀,企业都无法腾飞。
补短板,这两个翅膀都要补,并且这两个翅膀都要硬,这样才能快速起飞,成为跻身国际竞争中优秀的葡萄酒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