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纽约叫停蟹黄仅针对野生蓝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5-06-14 14:09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 邹娟    浏览:234 原文:
核心提示:近日一则外媒消息称,美国纽约市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此消息经社交圈发酵,引发不少网友担心,甚至有网友称,不仅蟹黄不能吃,虾黄也不能吃。因为都是污染物聚集的地方。早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事实上,新闻中的蟹黄食用风险源于其野生的生长环境,针对野生蟹而言。对于国内最受欢迎的清水大闸蟹和小龙虾,多为人工养殖,吃蟹黄虾黄不用担心污染。
     近日一则外媒消息称,美国纽约市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此消息经社交圈发酵,引发不少网友担心,甚至有网友称,不仅蟹黄不能吃,虾黄也不能吃。因为都是污染物聚集的地方。
 
    早报记者近日采访获悉,事实上,新闻中的蟹黄食用风险源于其野生的生长环境,针对野生蟹而言。对于国内最受欢迎的清水大闸蟹和小龙虾,多为人工养殖,吃蟹黄虾黄不用担心污染。
 
    此外,以往只在南方流行的小龙虾,去年以来遍布全国各地,今年,上海上市的小龙虾比去年增加40%-50%。
 
    “叫停”针对美国野生蓝蟹
 
    近日,美国《侨报》报道称,纽约市卫生局将华人最爱的蟹黄、蟹膏列为禁吃部位,因为“其中含有很多化学污染物”。
 
    报道称,纽约市卫生局工作人员在向社区居民宣传有关垂钓鱼类的健康常识时,特别提到华裔民众爱吃的螃蟹。工作人员指出,华人吃蟹认为最精华的蟹黄、蟹膏,实际上是化学物质集中之处。包括消化腺、排泄腺和肝胰腺在内,都可能包含大量有害健康的化学物质,例如多氯联苯,这些物质在人体内不断积累,会影响人的健康。
 
    工作人员还特别提醒,烹饪蟹类的汁液其实都不得再用做酱汁,例如做汤或者炖肉,因为80%的多氯联苯都会在蒸煮后转移到这些汁液中,而这恰恰是华人烹饪中重要的一部分。
 
    纽约市卫生局为什么会“叫停蟹黄”?报道称,由于当地哈德孙河和纽约港水域的工业污染,这里的鱼类和蟹类可能包含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纽约市卫生局工作人员也提醒,育龄女性(50岁以下)和儿童(15岁以下)禁止食用来自哈德孙河和纽约市周围的上湾、河流和水道的蓝蟹。
 
    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解释说,如今,大家能看见的是纽约市的蓝天白云,看不见的是沉积在水底的“黑历史”。纽约多年的经济发展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很多污染物的积累,这些污染物逐步沉积在海底和湖河底泥中,生活在这里的甲壳类、软体类动物以及鱼类就会从食物链中吸收污染物。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禁吃蟹黄蟹膏的建议主要针对来自天然水体中的野生蟹,因为美国不少人有外出钓鱼、钓螃蟹的习惯。纽约市的水产消费建议仅仅适用于当地严重污染的水体环境,在美国其他地方可能并不适用。
 
    国内人工养殖不存此风险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系主任陈舜胜指出,鱼、虾、蟹等水产品确实会从水体中吸收污染物。对于螃蟹而言,蟹黄蟹膏吸收污染物的能力比蟹肉更强,容易出现污染物超标的风险。但其中的污染物是否超标主要跟蟹类的生长环境有关。
 
    而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王武则表示,国内最受欢迎的清水大闸蟹养殖模式主要是靠在水域里养草,沉淀重金属,净化水质,再达到草蟹共生。“在我们的试验水域,水是可以直接喝的,也谈不上污染。”王武表示,即使仅从市场角度而言,好水养好蟹,草蟹共生的原理也同样在全国得以推广,所以消费者不用太担心蟹黄蟹膏的安全问题。
 
    王武还称,以往有一种误区,认为蟹黄只有雌蟹才有,蟹膏只有雄蟹才有。实际上,蟹膏是大闸蟹的生殖腺,一般呈血红或者牙膏状。蟹黄是大闸蟹的肝胰脏,是大闸蟹储存营养、解毒的重要器官。不管雌雄,都能找到。“吃蟹不吃蟹黄和蟹膏,乐趣那得失去一大半。”王武说道。
 
    不能一概而论虾黄不能吃
 
    在各社交论坛,“叫停蟹黄”一事也引起消费者对于虾黄的担心。有网友称,“虾黄,其实是龙虾的肝脏,这是龙虾排毒的地方。如果你是在街边的大排档吃,不知道龙虾的来路,建议最好不要吃虾黄,因为它里面可能就残留有重金属和龙虾排毒后留下的污染物。”
 
    对此,钟凯表示,这需要平衡风险和营养价值。而王武则解释称,虾黄和蟹黄一样,是其肝胰脏,储存营养和排毒。至于是不是脏,取决于其生长环境,而不能一概而论虾黄不能吃。
 
    有关“蟹黄、虾黄可能存污染物”的说法并没有影响今年小龙虾的销量。上海最大水产集散地——铜川水产市场信息员倪志军介绍,以往,小龙虾主要在南方消费,去年以来,消费热潮蔓延到全国各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该市场小龙虾销售量较去年增加40%-50%。主要养殖地来自湖北、湖南一带。销量最好的为只重4-6钱的小龙虾,批发价在12-18元/斤。而在一般的龙虾店,这一价格一般在38-78元/斤。
日期:2015-06-14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