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新西兰奶下神坛 国产奶趁乱涨价引质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3-08-25 08: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560  原文:
核心提示: 一面是新西兰乳企在过去的20天里连续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一面是多个国产液态奶品牌传出应声涨价的消息。是纯属巧合还是趁火打劫?

    一面是新西兰乳企在过去的20天里连续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一面是多个国产液态奶品牌传出应声涨价的消息。是纯属巧合还是趁火打劫?

    新西兰奶源信誉大减,国内乳企难成替代品

    深陷"肉毒杆菌门"的恒天然22日证实,其今年5月出口中国的一批奶粉被检出硝酸盐含量超标,涉事奶粉总重量42吨,这是恒天然8月以来的第三起负面事件,曾经以"纯净100%"享誉世界的新西兰奶源也再度遭遇质疑。

    新西兰奶源风波不断,中国乳企的"春天"也未必会来。多位业内专家均认为,国内乳企欠账太多,难以成为中国妈妈信任的替代品。近期的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最大的"赢家"是非新西兰奶源的进口奶粉品牌,比如奶源来自德国、荷兰等地的品牌。

    记者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一家超市看到,德国产的特福芬、喜宝奶粉等被放在显眼位置,销售人员说,欧洲产的奶粉一天要铺多次货,经常一上架就销售一空。消费者对欧系奶粉的喜爱从淘宝指数中也可以看到。特福芬奶粉最近30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升39.4%,喜宝奶粉最近30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上升22.3%.而伊利奶粉最近30天的成交指数环比仅小幅上升6.2%.

    国产液态奶涨价引质疑

    近日,国内乳业双巨头蒙牛、伊利的部分液态奶产品在广东、山东等地已经或准备涨价的消息给本来就不平静的乳业市场扔下了一颗"炸弹".

    蒙牛公共事务系统负责人纪小东证实,蒙牛旗下的真果粒和特仑苏产品在部分市场已经陆续提价,其中,特仑苏的价格从每箱59元涨到62元,真果粒每盒的价格从3元涨到3.5元。纪小东表示,今年以来企业收奶的价格上涨幅度在10%左右,最高的地区有18%,另外运输、包材等费用也在上涨。"蒙牛18个大区提价的时间和幅度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北京市场上的特仑苏从8月1日就开始上调,时间上早于恒天然的'肉毒杆菌门'事件的时间。"

    同时,广东部分超市称,伊利从7月底开始涨价,例如伊利金典涨了5%.但截至记者发稿,伊利乳业的新闻联系人未回应涨价消息。

    液态奶提价,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上升还是趁火打劫?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由于南方高温带来的产奶量降低以及去年以来奶牛存栏量降低,国内的奶源供应一段时间以来较为紧张,国产液态奶涨价确实有成本推涨因素的考虑。

    重塑中国乳业形象,信息公开是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此次硝酸盐超标事件中是完达山乳业公司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从进口乳铁蛋白中检出硝酸盐含量异常的。

    与此相对的是在刚刚发生的"肉毒杆菌门"中恒天然耐人寻味的态度。恒天然集团三月即发现问题、八月才向社会公布,长达五个月的沉默遭到了包括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内的对其拖延曝光产品质量问题的批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国外的乳品质量并非铁板钉钉,消费者盲目迷信国外品牌的心态亟待改变。消费者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选择婴幼儿食品。

    专家指出,对中国乳企来说,只有构建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质量才可能重塑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  (记者周蕊)据新华社上海8月23日专电

    新西兰乳品:急速扩张致管理漏洞

    8月以来,新西兰乳制品的质量问题就一直没有离开公众视线。事实上,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包括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在内的多个食品巨头近年来也都出现过质量事件,食品安全事件已并非偶然的"黑天鹅"事故,而是必须长期关注、时刻不放松的重要监管难题。

    "局部、零星的问题频繁出现,就很难将其定义为偶然事件。"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说,生产过程中,因管理不善或生产量过大,明显超出了风险管理能控制的范畴,导致出现风险的概率增加。而且,多次质量事件也暴露出,新西兰的检测机构和一些环节存有漏洞。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乳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少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信赖新西兰乳制品,导致新西兰国内一些奶企的快速扩张,"企业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急速扩张背后是管理跟不上,导致生产上出现纰漏。"

    "2008年以前,新西兰的奶粉品牌只有5家左右,现在飙升到20余家。"乳业专家王丁棉说,生产能力有限、原料供应量有限,而需求却大幅增加,对品质的控制难以做到细致入微。加工量、业务量的增加,也可能带来对原奶收购、辅料进口和加工等多个环节控制的放松。

    一方面是奶源大量依赖进口,另一方面却是对进口产品的质量控制力不足,如何破解奶源的"海外依赖症",树立起坚实的安全屏障,需要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反思。

    宋亮表示,首先,在进口环节中要加强检测力度。其次,倡导多地采购,分散风险。"应鼓励我国企业向澳大利亚、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分散进口风险,选择后备力量。"宋亮说,在把控供应商问题上,应制订业内的"黑名单"和"红名单".第三,加快企业"走出去",建立奶源基地,严控质量安全。

    "国际化分工合作日益增加,无论中外,没有一个品牌或企业能够在安全问题面前独善其身。"宋亮说,"与其对新西兰奶粉抱有偏见,不如全行业从中反思。"

    (记者周琳)

    据新华社上海8月23日专电

    恒天然暂停在斯里兰卡的运营

    由于斯里兰卡当地民众针对恒天然的抗议行为以及产品销售禁令,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23日宣布,将暂停在斯里兰卡的运营。

    因奶粉涉嫌含有双氰胺,恒天然斯里兰卡分公司本月8日宣布召回两批次共计约39吨奶粉。斯卫生部也采取措施阻止恒天然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同时要求商家下架恒天然产品。

    斯里兰卡是新西兰第五大奶粉出口市场,恒天然产品占据斯市场大半江山。(记者刘洁秋)

    标签:新西兰奶粉乳业宋亮中国

日期:2013-08-25
 
 地区: 国外 新西兰
 行业: 乳业
 标签: 乳企 食品安全 液态奶 事件 国产奶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