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绿色和平:超标产品频现 化学品管理见树不见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7-04 13:28 来源:绿色和平 作者: 丘梓蕙    浏览:383  原文:
核心提示:近期塑化剂风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安全危机。但食物安全问题只是塑化剂事件的表征。由此再到仿瓷餐具甲醛超标「发现案」,再一次说明有毒有害物质不只存在于食物与日常生活产品中,而是活生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份。政府无法只见树不见林,逐次与有毒产品单打独斗。

    近期塑化剂风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食物安全危机。但食物安全问题只是塑化剂事件的表征。由此再到仿瓷餐具甲醛超标「发现案」,再一次说明有毒有害物质不只存在于食物与日常生活产品中,而是活生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份。政府无法只见树不见林,逐次与有毒产品单打独斗。只有从更高层次讨论以及监管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提高社会对化学品危机的意识,迫使政府认真处理化学品管理,并靠有效的政策及立法规管,才是根本避免环境及人体受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的最佳方法。

    消委会检测永劫轮回

    以最近消委会验出香港仿瓷餐具释出的甲醛和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事件为例,就看有毒有害物问题永劫轮回的惨况。消委会验出有仿瓷餐具的有关化学品超标逾3倍,超出人类每日安全吸收的上限。但原来早于2009年3月,消委会已就市面上仿瓷餐具的使用说明进行调查,发现只有少量产品有「不可在微波炉使用」的警示,市民可能在不知情下加热引致甲醛或三聚氰胺释出,并研究有关产品必须以双语列出安全使用说明。然而,事隔超过两年,消委会又再验出仿瓷餐具的化学品含量超标,但消委会却连「研究立法」也懒得说,只继续呼吁「促饮食业避免用仿瓷盛载高温或强酸食物,保障顾客安全。」

    反观全球,欧盟已定由本年七月一日起对香港出口的同类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指明入口商必须预先提供实验结果证明产品符合欧盟安全规定,才可在欧盟国家出售。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限制只特别针对来自中国及香港的产品,可见香港的产品已等同惯性出现产品及食物安全问题的中国产品,在欧盟眼中同样有风险!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香港传媒的青睐,社会似乎还未意识本港对管理化学品的缺失,已不止危害我们的环境及健康,更影响香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诚信!

    当欧盟已经禁止在仿瓷餐具中使用甲醛,但香港政府连最基础的市民知情权、立法保障市民减少曝露于有毒有害物质也未能做到,那消委会每年重复地验测同类产品的同类有毒有害物质,作出同样的建议又有何用?

    化学品管理:不重视,没资源

    最关键的问题是,香港政府不重视化学品管理,因而只投放极少量的资源研究此问题。目前,环保署未有专责部门负责统筹化学品管理工作,与广受市民关注的空气污染问题管理比较,政府投放于化学品管理的资源完全是九牛一毛。做一个简单比较,政府电话簿中,只有四个课表明是从事化学品管理工作,但他们散落于不同部门中,更不涉及任何政策、评估及研究的工作,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理在国际社会已是一个高度被关注的议题,但环保署只有一个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理课,没有细分的部门,而且只有四名职员;而空气污染单是政策课已分五课,还有多个负责科学及技术的课负责研究及政策执行。

    含糊的《消费品安全条例》

    管理不足亦衍生化学品管理法规及执行上严重的漏洞。香港的法例并没有管制入口货品中所含的有毒有害化学物。绝大部份的产品进口前都不需要登记化学成分,亦不用提交安全验证,包括人体最容易直接接触的餐具、化妆品、衣服等。而保障消费品安全的唯一途径,只是靠香港海关根据含糊的《消费品安全条例》执法,在产品进入巿场后才有限度地进行抽验工作,即使验出有问题,因无法定标准,也只可劝吁有关产品下架。如此不济的多方面漏洞,只会令类似塑化剂风波不断重演。

    要解决「愈验愈有」的有毒有害物超标问题,香港急须从以上两大方面着手:先订立更严谨的化学物管理政策,再加强执法:香港政府应在环保署设立专责部门统筹所有化学品管理工作,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管理化学品及各类消费品的化学成份,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化学品环境管理系统,包括设立化学物名录及优先监察名单;在执法上需加强进口把关,要求消费品的进口商或制造商提交化学成份资料,并订立明确的法定产品化学品含量标准。

    只有立法、执法并驾齐驱,才是最有效保障市民免受有毒有害物影响的最好示范。

日期:2011-07-04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