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解析洋奶粉涨价背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09-09-12 09:01 来源:齐鲁周刊 作者: 张一凡    浏览:740  原文:
核心提示:自7月中旬惠氏奶粉率先宣布涨价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品牌洋奶粉纷纷跟进,涨价热潮此起彼伏。海关数据则显示,奶粉的原材料一直在降价,进口奶粉价格为何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0.3%? 不可否认,三聚氰胺后遗症在国内奶粉企业身上流连不去,国外洋奶粉企业却开始

  自7月中旬惠氏奶粉率先宣布涨价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品牌洋奶粉纷纷跟进,涨价热潮此起彼伏。海关数据则显示,奶粉的原材料一直在降价,进口奶粉价格为何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0.3%?

  不可否认,“三聚氰胺”后遗症在国内奶粉企业身上流连不去,国外洋奶粉企业却开始了又一轮的“大举进攻”,难道我们要一直任其宰割?因此,有国人不得不借用贾君鹏的话大声疾呼:“洋奶粉,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谁抬高了洋奶粉的身价?

  9月8日晚上,在济南易初莲花超市奶粉架下,济南的刘女士随选购奶粉随嘟嘟囔囔地说:“怎么洋奶粉又涨价了,难道洋奶粉不是牛奶做的?如今原材料价格那么低,洋奶粉却翻着番的涨,凭什么啊?”

  据悉,最近不少亲子网站上都能看到这样的帖子,“洋奶粉又涨价了,大家囤了没?”随后回复内容不一而足,大都埋怨“为什么成本降了,洋奶粉价格反倒涨”,而记者前去超市调查时,正在选购奶粉的济南省直机关的刘女士告诉《齐鲁周刊》记者,上次买的时候“本来打算不买洋奶粉,试着换一换国产的,可听说宝宝吃一种牌子的奶粉对身体好,也就不敢再买国产奶粉,省钱也不能省在孩子身上啊”。
 

  刘女士的态度代表了一大部分婴幼儿父母的态度,只要经济可以负担,“没有人愿意在孩子的口粮问题上省钱”。洋奶粉的生产厂家们显然深谙这一点,于是他们合谋了奶粉市场此起彼伏的涨价热潮,抢劫了父母们兜里的血汗钱,也抢占了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

  《齐鲁周刊》记者通过电话对率先涨价的惠氏奶粉方面进行采访,惠氏奶粉方面表示此番奶粉涨价主因是成本上升。但资深业内专家王丁棉对此表示质疑,“奶粉的价格主要依据原材料的成本定价,现在的情况是进口的原料奶粉价格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乳清粉、营养素、包材的价格也在下滑,洋奶粉的这种涨价趋势完全是商家的利益驱使,他们这是在趁火打劫。”

  洋奶粉们趁的这个“火”,毫无疑问就是“三聚氰胺”。东方艾格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告诉《齐鲁周刊》记者,“洋奶粉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涨价,主要是由于目前国内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市场基本上被进口品牌所掌控。受去年‘三聚氰胺’等事件的影响,目前中国奶业形势依然不是很好,消费总量仅恢复到了80%,但进口奶粉的销量已经完全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相对较差,这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国产品牌几乎不能掌握主动权。

  另一方面,就是铺天盖地的洋奶粉广告宣传和花样频出的促销手段。洋奶粉提价如果排除成本上涨的原因,那么只能说这一轮的涨价是在让消费者为他们的广告费用埋单。

  其实,刘女士并非没有闻到洋奶粉涨价阴谋的味道,可“如今肉价菜价一样涨,我们不能因为涨价就不过日子了,奶粉对于宝宝而言就跟肉菜对于我们大人一样,不可能就此断粮和换奶粉吧?而且换奶粉很容易引起婴幼儿腹泻”。但她认为奶粉涨价问题也没必要一味地讨论来讨论去,这样只会影响大家的情绪”。

  洋奶粉同样存在质量问题

  记者对济南一些超市调查,发现真正产自国外的洋奶粉主要有三种,且大多都是在国内分装。产自德国的雀巢超级金盾奶粉,价格高达每桶238元,可其它类型的雀巢奶粉,每桶大多只要七八十元。至于洋奶粉与国产奶粉的差价为何如此大,易初莲花超市售货员称,主要是因为奶源不同,配方也不同,这个“价格都是厂家统一制订的,不是超市自己说了算”。

  有专业人士称,生产信息与消费信息严重不对称,陷入迷茫中的父母只好选择更让自己有心理安慰的品牌。“大家迷信洋奶粉,其实根本没必要,有些洋奶粉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据了解,2004年、2007年和2008年,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应商新西兰的恒天然和爱芬食品奶粉,以及美国的美赞臣奶粉均被查出食品品牌含有阪崎肠杆菌,而该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国家确定为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重要条件致病菌;2006年美国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也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标,被迫进行大规模产品召回;2008年8月,英国食品标准局从吉百利公司内部记录中发现沙门氏菌,吉百利马尔布鲁克工厂2002年4月和11月两度发现蒙得维的亚沙门氏菌,但并未向有关部门及公众通报……而就在去年,美赞臣因为奶粉涉嫌遭金属颗粒污染问题被广为关注。

  没有人可以保证外表包装光鲜亮丽的洋奶粉,里面装的就一定是真材实料。“结石宝宝”的造就者并非只有“三鹿”一家,号称奶源100%来自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牧场的多美滋奶粉,今年初也因六十余位“结石宝宝”的出现成为被告。今年1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最新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中也显示,美赞臣有3款婴儿奶粉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衍生物三聚氰酸,而雀巢则有一款婴儿奶粉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这一系列的数据,必然让无数家长们愤怒而绝望,当把洋奶粉从高贵的神坛上拉下来时,什么样的奶粉能让家长们放心购买?“进口”或“国产”本就不能作为评判奶粉是否可靠的标准,有业内专家指出,“真正能评判奶粉是否值得信赖的标准,是看厂家是否能对整个产品生产和奶源供应链条真正控制,能控制奶源的质量,才能真正保证奶粉的质量,而不是如今天的洋奶粉,总是趁火打劫地猛涨价。”

  国产奶粉,不能永远“寂寞”

  洋奶粉在涨价,超市架子上的国产奶粉却鲜少有人问津,济南某超市的售货员告诉《齐鲁周刊》记者,“家庭条件稍好些的都会给孩子选择洋奶粉,说是吃起来放心”。而这样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是从2008年10月“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的大量囤积。

  来自中国奶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国内奶粉企业库存已达25—30万吨。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很可能已接近40万吨。“现在的趋势是洋奶粉越来越强势,它们有涨价的资本,夺了国产奶粉的话语权。”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分析,洋奶粉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多是在大中城市经销,消费者品牌忠诚度高,消费能力也强,通常不会因为涨价就放弃洋品牌。当洋奶粉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时,‘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奶粉市场应该出现的行业洗牌并没出现”,这必然导致本土奶粉品牌尴尬现象出现:一线品牌如伊利、蒙牛等并未把婴幼儿奶粉作为主业发展,而作为主业发展的奶粉厂商又多是二线品牌。“这使得本土奶粉品牌在短期内愈加难以和洋奶粉相抗衡”。

  国产奶粉很寂寞,不论是在超市的货架上还是在大量囤积的仓库里,可这应该怪谁?有业内人士称,“三聚氰胺”事件使我国乳业陷入信任危机,洋奶粉借机加大力度进军中国市场,直接威胁到正处于业绩回升期的国内乳业,考验着本土乳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年“三鹿”事件出现后,就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三鹿如此倒行逆施,草菅人命,怎么没有一家国内乳制品企业站出来声讨?”很明显,因为“没一家乳制品企业是干净的,他们共同策划了这场商业阴谋,牺牲者是数以万计的结石宝宝”。

  相关业内人士称,“三鹿”的市场份额曾经“占据中低端市场的25%,它忽然间倒下了,其中巨大的市场空间自然需要产品来填补,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奶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是自然而然的,原先二三线城市都被三鹿这样的奶粉给占据着,现在大部分都被外资接管了,国产奶粉品牌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据中国乳品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反映,雅培今年3月在广州建立工厂,瞄准了中端市场,专门生产袋装奶粉;而多美滋旗下一直都有“多乐加”中端品牌,其进口奶源的一阶段袋装奶粉800克,售价仅在68元到70元之间,比同类国产奶粉还要便宜30元以上,在市场上相当有竞争力。

  如此看来,稍不注意,如今“如果洋奶粉继续不‘回家喝奶’,本土奶粉品牌可能连中端市场也会失守”。

 

日期:2009-09-12
 
 地区: 国外
 行业: 乳业 进出口
 标签: 海关 惠氏 进口奶粉 奶粉 三聚氰胺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