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中国食品科技与产业已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引领行业健康转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8-11-07 13:44 来源:食品伙伴网  浏览:1646  原文:
核心提示:11月6-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坚,以及2300余位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国内188所高校和53所科研单位、海外21所高校的科技界代表,与近百家企业的代表们,齐聚青岛这座生机盎然的滨海之城,共议食品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探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的使命与科学家的责任。
   食品伙伴网讯 近年来,全球食品行业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模式正发生深刻的转变,在历经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食品工业已站到了以安全、健康、环保为目标的新起点上。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规模以上食品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882.7亿元,同比增长6.4%,增幅低于全部工业3.5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870.7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低于全部工业7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我国食品产业正处于“转型与价值提升”的重要节点,国内食品大市场仍具“大水养大鱼”的魅力和活力。未来,如何更加从容应对“安全与健康”的双重主题,是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需要共同回应的命题。
现场1
  11月6-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坚,以及2300余位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国内188所高校和53所科研单位、海外21所高校的科技界代表,与近百家企业的代表们,齐聚青岛这座生机盎然的滨海之城,共议食品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探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技的使命与科学家的责任。
现场2
  会议的强大号召力显现了中国食品科技界力量的日益壮大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强大影响力和凝聚力,亦展现出中国食品行业在面对食品产业转型与提升中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本次年会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山东省食品科技界的整体支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开幕式致辞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孟素荷理事长开幕式致辞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年会是一次中国食品科技力量的集结,690篇论文提交大会,4位大会报告人、近200位专题报告人呈现的精彩报告,清晰地勾勒出2017-2018年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动态、基本状况和整体学术水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作为同行间交流与评价的舞台,作为科技奖励的高地,作为我们探索新课题、新发现的信息源,已成为食品人期待的一年一度的同行聚会。
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出席开幕式,他表示,食品产业是青岛市优势产业, 青岛市食品企业正把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入手,努力在供需结构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匹配和优化,获得升级发展的更大机遇。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青岛市食品行业不断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步伐,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食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食品安全水平,为产业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发展食品科学与技术,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一件大事。中国海洋大学经过90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在海洋和水产领域形成了比较显著的优势和鲜明特色。同时,学校也逐步培育形成了海洋药物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两大对海大来说新的学科,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比较好地做到了均衡发展。学校的目标是要增强学科发展动力,为我国食品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奉献一份海大的贡献。
 
  产业结构优化亟需创新与科技水平提升
 
  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中产阶层的强大崛起,消费升级在加速,它深刻、不可逆的影响和决定了中国食品产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即:消费结构,从产品向“产品+服务”优化;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发展模式,从长期关注规模效益和价格竞争向适应少量多元需求和价值竞争的提升。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具容量和魅力的食品市场上,安全、健康与环保,既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又是新一轮发展的新动能和价值增长点。而要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创新与食品科技水平的提升。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是追求市场的差异化,我国食品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将来自于产业链安全的建设、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及健康内涵所形成的价值,它既源于企业对科研的逐步积累,更源自企业对市场竞争模式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由此,科技与产业创新及对接尤为重要。在经历为期十年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治理和有效提升后,食品行业的使命应切实转向产业的创新与健康转型。
 
  会上同时揭晓了2018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产品创新奖3个专项奖,共有32个项目获奖。
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坚教授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坚教授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获得者颁奖
 
  科技是支撑食品产业发展的动能
 
  目前我国食品科技与工业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育体系正在形成,国内食品科技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也正在加强。235所与食品相关的院校和100余个科研单位,在历经数十年起伏、沉淀后,已形成重要积累,拥有较强实力。学科特色日渐清晰,专业优势已经显现。
 
  孟素荷教授指出,不管是中国食品产业高速发展阶段的“黄金30年”,还是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食品安全的风雨10年间,中国食品科技界始终依托于自身强大的科技积累,坚定夯实着中国食品产业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石。中国食品工业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仍然稳健发展,关键因素之一,是得到科技界坚定而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于实验室“0到1”的科学发现及1到100的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支撑;来自于对食品安全舆论场敢于担当的风险交流;来自对政府决策时清晰明确地表达科技界的立场,它使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因拥有科学的基因而日趋健康。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又率先以“跳出窗外”的思维,启动对与营养学、生命科学、中医药学、智能制造的交叉,探讨中国传统食品的质构、功能和机理,用前瞻性的视角和活跃的科学实践,引领和创新中国食品产业的未来。在每一个强大的食品行业发展的背后,一定会有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集结和对行业科技问题的长期跟踪破解。我们的科学家在将优秀的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工厂里”的同时,亦获得了自身的成长和科研成就的坚实积累。
 
  她认为,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兴芯片事件曾带给我们极大的震动和反思--靠进口核心技术维持不了强大的产业,在科学之路上,中国科学家没有捷径可走!占中国工业经济11.2%的食品工业,在生物工程、智能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还有诸多空白点,我们需一刻不停地追踪与创新。“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建设强大的中国食品工业体系,这将是我们几代人持之以恒的目标。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是一个深深的海洋,也是中国食品科技工作者海阔凭鱼跃,实现科学家梦想的大舞台。
 
  科技界、产业界共话机遇与使命
 
  为期3天的年会上,30余项活动精彩纷呈。除营养健康、食品安全、新产品新技术等内容外,东方食品、海洋食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具本届会议特征的专题,以及智能制造、淀粉科学与谷物前沿技术等对应行业科技需求的专题均成为本次会议热点。在大会报告中,4位来自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发言人就产业面临的机遇、科技界作为、创新支撑、资源高效利用等内容,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做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做大会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中国食品产业的机遇与我们的使命”的报告受到代表广泛关注。他的新观点包括:中国食品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工业化、现代化历史机遇,实现中国食品产业现代化是食品界的历史使命。要坚定中华饮食文化自信,满怀信心、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中国传统食品的基础科学问题,为中国食品走向世界夯实科学基础。要努力突破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面临的瓶颈技术和核心装备难题,为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保驾护航。
 
  孙宝国院士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食品产业的优势源于我们有悠久的饮食文化、最大的食品产业、最多的食品科技人员、最多的食品专业、最强的食品学科、最多的食品在校大学生,同时我们还拥有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球化的机遇,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的机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让人民吃好、吃出享受、吃出健康。他认为,研究食品要接地气,要到工厂、农村、民间探询食品科学技术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食品科学是应用科学,应该坚持问题导向,而非论文导向;立足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而非论文点数。论文只是科学研究的副产品,主产品是发现、发明、创造。要通过现代化加工生产,让地方特色食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潜心研究中国传统食品的基础科学问题,揭示中国传统食品健康、美味的奥秘。同时,他也寄语年轻科技工作者要勇于承担重任,不仅要在学术界有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产业界有影响力。坚定饮食文化自信,助力中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刘瑞海做大会报告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刘瑞海做大会报告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刘瑞海在“全食品方法预防慢性病与健康衰老:机遇与挑战”的报告中,通过对其实验室近20年的“全食品”膳食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热量缺乏的“隐性饥饿”,还是“过营养”的慢性病,均与饮食有关。据美国今年发布的数据,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是排位最靠前的两大疾病。100年来,医学界发现了很多植物活性物质,现在这些研究还在延续,基本上都是从食物或植物中分离出膳食补充剂,希望通过它们来预防肿瘤、心血管疾病,但实际上效果并不如意。而通过对地中海饮食的跟踪,蔬菜水果、鱼类、坚果、橄榄油等多量的饮食,在经过4年后可发现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率。由此,在食品营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认为,研究全食品理论,即是利用相加和交互作用的关系,通过全食品膳食,也就是平衡膳食,以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间相加和交互作用,形成可能的预防慢性病的一个主要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教授在“海洋水产品资源高效利用”的报告中表示,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海洋体积占生物圈95%,生物总量占地球生物总量87%,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我国水产品生产总量从1989年起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年产量超6900万吨,有很大利用空间。他以新型功能脂质与脂质组学,海参多糖与糖组学,海参皂苷与基因组学、代谢组学,海洋活性肽与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案例,介绍了组学技术与海洋食品研究的进展。他还从生物加工技术引领海洋食品加工进入新时代的角度,对海洋多糖与脂质的生物转化与加工,海洋功效成分生物合成,生物保鲜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强调,要加强对海洋食品的科普,做好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为海洋食品创新发展插上“双翼”。
安琪生物集团董事长俞学锋做大会报告
安琪生物集团董事长俞学锋做大会报告 
 
  安琪生物集团董事长俞学锋就“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与会议代表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技术创新必须围绕企业使命和战略,即要有正确、适宜的企业使命和战略,来引领技术创新;离开企业使命、战略的技术创新,得不到企业呵护和支持;只有服务于企业使命、战略的技术创新才能使创新活动产生乘法效应。技术创新需要全面、系统推进,要深度识别企业自身的技术门类、相互关系和系统构成,跟进需求变化、法规监管,丰富技术系统。同时,技术创新必须聚焦顾客价值的提升,还要基于合适的组织和机制。
 
  对传统、特色产业的研究——聚焦优势、形成合力
 
  蕴含着东方文化与美味双重基因的东方特色食品,在我国食品产业营养与健康转型的重要阶段扮演着不容小觑的重要角色。第三届东方食品国际会议,沿袭前两届的精彩,汇聚来自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福井县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既有对中国传统骨汤、黄酒、发酵蔬菜等的科学奥秘的探索,也有对韩国米糕、日本传统海鲜、黑芝麻食品的品质及创新的研究分享。同时,通过对口腔、胃肠道机体的研究,从微观对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进行探讨。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历届年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的“海洋食品及分子营养国际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爱尔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共同围绕海洋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食品营养及分子机制、食品创新技术等三个方向进行报告。
 
  针对我国花生、杨梅、荔枝、柑橘、岭南水果等不同地域的特色农产品,红曲、葡萄酒等科学研究,果蔬汁加工领域等内容,在多个专题中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加工、发酵技术、新型包装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营养与健康的多方需求——产业创新的思路与借鉴
 
  作为国际食品科学研究的主流领域,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内容是近年最受关注的部分。为此,本届年会有包括国际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研讨会、2018年国民营养健康论坛、儿童食品、碳水化合物:结构、功能与健康等多个专题聚焦于这一领域。除对国内外营养健康趋势进行分析外,还对儿童食品、老年食品,以及特殊人群营养需求进行研究报告。这些靶向不同人群营养研究与食品产业对接的新热点,从宏观到微观,从趋势分析到标准进展,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实践,来自产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专家对这些科技热点的分析,为产业科研提出了借鉴与参考。
 
  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对应行业需求热点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食品包装及装备水平的贡献。智能食品制造论坛,通过对精益食品智造、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在食品装备中的应用、智能食品工厂构建等内容的探索,为中国食品产业面向工业4.0的进程中,食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型发展提供了方向。
 
  淀粉科学与谷物加工前沿技术研讨会,旨在对淀粉科学最新研究进展与谷物加工的前沿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淀粉构效关系及其对食品加工、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合力推动淀粉科学与谷物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
 
  此外,在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新产品新技术、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等专题中,均汇聚了科技界在过去一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体现出各专题牵头单位的学科优势。

  多项青年活动受关注——研途致远,不负韶华
 
  青年活动近年成为年会最活跃的板块。备受青年学子们关注的2018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生创新活动颁奖仪式在年会期间举行。自2007年启动学生创新大赛以来的12年间,参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生竞赛的学校次数已达500余次,参与学生累计3.5万余人,激发了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和学子们的创新热忱。
 
  同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的青年沙龙、第十一届研究生论坛等活动也吸引了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们。除了结合研究生最关心的科研、生活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等内容的报告外,还邀请了高校教授、企业高管以及本年度学生创新竞赛获奖选手代表,及由学会选拔,参加今年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年会竞赛的学生代表分享经验与心得。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首次尝试打造的“食品发展驱动力的寻找与探究”学生竞赛,将围绕年会4个专题方向,通过组织竞赛团队,对年会报告内容进行现场聆听后,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完成竞赛的现场答辩。这一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快速学习的机会及应变能力展示的舞台。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编译,供网友参考,食品伙伴网提供欧盟、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西班牙等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合规咨询服务,欢迎垂询:0535-2129301,Email:vip@foodmate.net、news@foodmate.net.

日期:2018-11-07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