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看来,新政之后,奶粉大企业正在享受小品牌淘汰而带来市场红利,但红利期已接近尾声,下一轮竞争将更加激烈。
澳优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长106.5%。其中澳优自有品牌奶粉贡献较大,同比增长58.2%至30.4亿元。代工业务进一步萎缩,从7.4亿元下滑至6.4亿元。当天澳优以7.56元开盘,盘中澳优股价大幅上涨超过8%,接近8元。
此前发布三季报的健合集团数据也同样向好,前三季度收入73.3亿元,增长28.2%。其中,婴幼儿配方奶粉实现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3%,健合集团旗下的高端奶粉品牌Biostime合生元和Healthy Times爱斯时光增长迅速,三季度分别增长了20.5%和202.4%,这也拉动健合集团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整体市场的总份额从5.5%上升至5.9%。今日盘中健合集团股价一度到达48.45元,上涨11.64%。
值得注意的是,一向基数较大,增速较慢的外资大品牌的业绩也迎来快速增长。
雅培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雅培全球销售额达到了77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分项收入中第三季度营养品业务销售额达到18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婴幼儿营养品整体增长8.5%,成为增长的主力,成人营养品增长3.2%。在婴幼儿营养品方面,雅培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额实现了2位数的增长,而雅培方面表示,增长主要来自于亚洲和拉丁美洲。
记者注意到,在2016年到2017年上半年,雅培的婴幼儿营养品国际业务表现并不算好,2017年上半年,这一业务收入下滑了3.7%,而当时雅培首席执行官白千里曾表示,因为奶粉新政导致行业出现去库存现象,从而让中国市场的供应过剩。直到2017年三季度才开始明显改善。不过雅培方面并没有透露中国业务的详细增速。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婴配粉配方注册制新政的落地,大量的中小品牌自行或被迫出局,剩下来的企业也要面对从渠道驱动转向品牌驱动的调整阵痛,而腾出来的市场空间则被拥有成熟品牌和渠道运作经验的大企业所瓜分,出现较高增速也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但宋亮也指出,目前中国的奶粉市场并没有大规模扩容,因此新政的红利期已近尾声,下一个阶段才是真正火拼的时刻。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奶粉大企业已经在未雨绸缪,一方面企业在产品上转向产品的差异化,进入有机奶粉等领域。从2017年开始,包括惠氏、圣元、飞鹤以及部分国产品牌都推出了有机婴儿配方奶粉,今年8月底,澳优推出了淳璀有机奶粉,近期丹麦奶粉品牌Mille也宣布推出了有机奶粉品牌,并计划进入中国市场。
Mille副总经理范学梁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有机奶粉是新政后各大奶粉生产企业必争的一块蛋糕,有机奶粉不仅要求原料有机,也要求生产过程有机,符合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备受青睐,而且市场还有很大的缺口。
在业内看来,2015年德国有机奶粉的渗透率高达40%,澳大利亚和瑞士分别为22%和19%,而中国仅2%,还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而健合集团也在第三季度宣布收购了法国有机婴儿食品公司Good Go?t,进一步加速在有机产品领域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