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放射物含量标准缺失日食品监管遇“黑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4-14 10:08 来源:天天新报  浏览:230  原文:
核心提示: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福岛及其周边地区的蔬菜、鲜奶、鱼类贝类等相继被检测出碘-131、铯-134、铯-137等放射性物质,令消费者感到极大不安。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福岛及其周边地区的蔬菜、鲜奶、鱼类贝类等相继被检测出碘-131、铯-134、铯-137等放射性物质,令消费者感到极大不安。

    在日本,内阁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评估,厚生劳动省和农林水产省根据《食品卫生法》《饲料安全法》等具体法规负责食品和农牧水产品的安全监管。但在长篇累牍的食品安全法规条文中,恰恰没有关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安全标准。

    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部匆匆制定出食品辐射值"暂行标准",涉及放射性物质碘、铯、铀、钚等,对饮用水、乳制品、蔬菜、肉、蛋、谷物等分门别类设定了安全上限。

    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4日当天,茨城县渔民捕捞的玉筋鱼中检出放射性碘活度达每千克4080贝克勒尔。而就在10天前,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发表声明称,因海水稀释作用,放射性物质对鱼类贝类和海藻的影响可以忽略,无需给鱼类贝类设定安全上限。

    厚生劳动省食品安全部5日只好再次以"部长通告"方式决定,鱼类贝类参照蔬菜的放射性碘活度安全标准,即每千克上限为2000贝克勒尔。

    "标准"是有了,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不安心理并未完全打消。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暂行标准"的蓝本是原子能防灾指导手册中设定的指标。而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当时特意指出,这些放射性物质摄入量指标只是"紧急事态"下作为"防护对策"而定,并非是衡量对人体安全与否的绝对指标,而福岛核事故一旦长期化,"紧急事态"的前提就不存在了。

日期:2011-04-14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