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业的规模化和大发展,使葡萄酒业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葡萄酒的生产大国也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亚洲崛起了一些葡萄酒生产大国。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已不断的提高。
2005年以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日益扩大,葡萄酒市场环境和竞争的秩序得到进一步地规范。
当前,中国葡萄酒行业体现出了原料采购基地化、产品生产差异化、营销手段多样化、品牌塑造高端化的运行趋势和特点。
中国葡萄酒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市场潜力大,但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中国葡萄酒行业进入了发展瓶颈。中国葡萄酒产业只有突破发展瓶颈,才能使更多的投资者受到经济效益地吸引进入葡萄酒行业,加大葡萄酒产业的投入,而产业投入的加大将对适合于葡萄种植的贫瘠地区的农业结构带来良性的调整,最终使国家经济结构配置趋于可行、合理,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未来几年,葡萄酒行业将处于高速增长期。我国葡萄酒产量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带动葡萄生产基地迅速扩大,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葡萄酒产业链,不少农民在产业链中受益。
山东蓬莱葡萄酒企业近50家,带动数万户果农发展种植经济,其中大部分进入产业化经营运作格局,葡萄产销率达100%。
新疆的新天国际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在新疆拥有15万亩基地,直接参与基地种植的农民有2万户以上,每亩葡萄年产值2000元左右,给当地农民提供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烟台中粮在南王山谷进行基地建设时,为南王山谷的农民统一建设了新住房,改善了当地农民居住条件,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我国葡萄酒生产早在1892年就开始,20世纪80年代葡萄酒行业才开始了快速发展,1988年葡萄酒产量达30.85万吨,是解放初期的2000倍。我国葡萄酒发展基数比较小,发展的速度特别快,平均年增速在10%以上,并且有不断递增的势头。
我国现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龙头的第一品牌产业链条;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第二品牌产业链条;以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第三品牌产业格局。
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67千公顷,2015年将达100千公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中国葡萄酒已形成了内部和外部相关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配置。从政府管理到行业自身调节机制也已比较完备;行业从初级阶段的感性向理性发展;市场从感性消费正逐步向理性消费转化;竞争从单一到多层次、多方位变化,品牌也开始从单一到更加丰富。
2007年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国际葡萄酒的规模化进入、国内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标志着中国葡萄酒已经与世界葡萄酒融为一体,从初级阶段进入发展阶段。
在国内市场消费日渐饱和的趋势下,国外葡萄酒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这个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