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个月,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从中国副总理吴仪一句“我们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宣告“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功结束,到国外媒体热炒奥运食品安全,再到馒头标准的“恶搞”,中国的食品安全话题依然延续着2007年的热度;而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允许克隆动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餐桌”引发争议以及牵涉日本养乐多的益生菌饮料致死事件,似乎更印证了那句不断被重复的话——食品安全是个全球问题。
12个100%成为 “定心丸”
“我们成功地打赢了这场战役。”1月16日,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吴仪宣布。
在去年国内外对中国食品安全高度关注之际,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针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启动了一场历时4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
现在,这场专项整治活动提交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从去年8月至12月,全国676个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9.8万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获得了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全部加贴QS标志;12万家食品小作坊100%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县城以上城市的17.3 万家市场和超市100%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269.7万个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132万家餐饮经营单位100%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并全部实施量化分级管理??
12个100%目标的实现,宣告专项整治行动成功结束,但有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持久战才刚刚开始。吴仪副总理指出,“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巩固扩大专项整治成果,必须建设长效机制。”
何为长效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两个链条”(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和食品全过程监管链条)、“两个体系”(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一个网络”(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实现全过程监管)。
“质量问题永远是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的这句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日本媒体“热炒”奥运食品安全,养乐多遭遇“致命”质疑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奥运食品安全”也成为海外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中国的邻国日本,更是乘机把自己打造成“获得金牌的前线基地”。不过,英国媒体一则“荷兰开查益生菌致死事件”的报道,多少让日本乳酸菌饮料巨头养乐多感到有些尴尬。
1月13日的日本《读卖新闻》报道称,有20个国家要在开赛前到日本集训。至于原因,报道援引英国游泳队领队的话说,“在中国有大气污染和吃饭方面的担心”。日本《中日新闻》也报道说,目前日本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要把日本变成“获得金牌的前线基地”,“这样做的经济效果不可估量”。
虽然到第三国集训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以“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作为理由并不多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些国家和某些人已经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中国。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月25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发布的消息说,24名患者在2004年到2007年间,因喝了含有益生菌的酸奶饮料而死亡,为此荷兰相关方面正着手展开调查。调查名单中,日本的养乐多活性乳酸菌产品赫然在列。这条消息在传播中迅速演变为“养乐多喝死人”,迫使养乐多集团不得不发布“撇清”声明:“有关调查与养乐多集团及其所有产品均无关系。”“养乐多饮品70多年来已经过数以百万计消费者检验。这种饮品所含活性乳酸杆菌,是一种有极长安全消费史的益生菌。”此外,该集团发言人还质疑荷兰研究人员的实验方式,“那些实验对象病情严重,而且益生菌饮品被直接用导管注入他们的肠道,这种‘喝法’和普通消费者口服的方式迥然不同。”
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甚或偏见,中国人已经习惯将之转化为动力。为切实做好奥运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中国不仅将实施奥运会食品保障工程,还将开展兴奋剂专项整治,凡含兴奋剂目录中所列禁用物质的药品,须注明“运动员慎用”,否则必须召回。
由于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标准缺乏,一进入2008年,国家标准委就会同有关方面,部署、下达了4000余项重要、急需标准的制修订计划。
一月份,国内最引人关注的食品标准应该首推“馒头国标”。一条关于馒头外形的小新闻几乎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馒头必须是圆的吗?馒头需要标准吗?馒头标准该谁来定???
引发最多质疑以及一连串“恶搞”的所谓国标规定“馒头应该是圆形或椭圆形”很快被证明是一个“冤案”。国家标准委1月4日在其网站上澄清:《小麦粉馒头》国家标准对馒头的形状未作任何具体规定;标准主要对小麦粉馒头的原料(包括小麦粉、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加工用水、酵母和其它辅料等)、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生产加工过程、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那么,馒头需要标准吗?反对者认为,馒头标准太“无聊”了,作为我国一种传统食品,馒头本来就应该“出身贫贱”,小作坊才是馒头真正的“出生地”,标准化、“大一统”很可能会“扼杀”它;支持者则认为,确实需要,肯德基的炸鸡,麦当劳的汉堡之所以成为世界畅销的产品,就是因为从饲料、种鸡选择、培育时间、烹制方法、产品包装、销售店面设计甚至厕所设计等等,全都有标准。自家的馒头可以随便做,市场的东西必须有标准。
不过,有专业人士指出,馒头标准之所以发生“恶搞式”解读,其标准制订和实施过程值得反思。这项已酝酿两年,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馒头标准,连很多馒头企业都没有见过,公众更是无从知晓。直至“国标馒头”新闻引发民意沸腾,国家标准委才在网站上公布了标准全文。有评论认为,“馒头冤案”的发生,要怪就怪“标准”不公开。再比如,此项国家标准由河南某企业牵头制定,但该企业频频以此作为宣传噱头。早在2005年年底,该企业就发布消息称“馒头国标已交由河南省企业制定”。待“馒头国标”落地,又有报道说“河南馒头成国家标准,春节前卖向全国”,“这种已试销的标准馒头每个售价0.6元至1元,且有专卖店推出礼盒装,标准馒头机售价55万元/台,已做好准备占领全国高端市场”。评论认为,企业 “利用”国标搞商业炒作,是“名为标准,实为私利”,甚至有企图利用国标产生的行业壁垒排挤无数“现蒸馒头”的食堂与作坊之嫌疑。
FDA通过克隆动物奶制品和肉制品“上餐桌”
就在中国人争论馒头圆不圆的同时,欧美则讨论起了克隆动物奶制品和肉制品该不该上餐桌。
1月15日,在历时 6年的研究之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终于为克隆动物的奶制品和肉制品上市销售开了“绿灯”,并宣称这些有争议的食品可以像来自正常动物制品那样安全食用。预计明年克隆食品就将正式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
但是一些调查显示,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吃来自克隆动物的肉和奶心理上难以接受,最主要原因来自“宗教和道德”,食品安全则排在第二。
此前的1月11日,欧洲食品安全局也宣布,健康克隆牲畜的奶与肉可以食用,但欧盟最终会否批准克隆食品上市还不确定。德国农业部长泽霍费尔说:“从道德的角度看,我对于让克隆动物产品进入食品市场,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欧洲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法国的农业部长贝尼耶也说:“我认为有道德问题和社会接受与否的问题。我们不会一味追随美国的做法。”他在电台节目中就是否会吃克隆动物肉时回答说:“你直接问我,我的答案是:不会。”
欧洲食品安全局让民众在2月25日之前就其报告提出意见,并将于5月宣布是否允许克隆食品上市的最终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