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大虾类供应国,厄瓜多尔白虾的价格继续下探。4月到港的厄瓜多尔白虾均价为4.67美元/公斤,环比下跌0.18美元,创近半年新低。而在厄瓜多尔本地,塘头价格也在同步回落,30头规格白虾仅报3.50美元/公斤,40头和60头规格亦分别下滑至3.35和3.05美元/公斤。厄瓜多尔4月对白虾的出口同比增长11%,达到5.2万吨,但进口商面临的却是越来越难卖、越卖越亏的现实。
印度虾则面临更严峻的下滑压力。数据显示,4月印度白虾进口量同比大跌14%,2025年前四个月累计下滑高达22.7%。其主要出口至中国的去头产品市场份额持续萎缩,逐渐被边缘化。
相比之下,国产活虾进入集中上市期,但价格却迎来“跳水式”暴跌。在华南的珠三角地区,30头规格活虾价格跌破20元/斤关口,部分低至17元/斤,创下今年新低。广西、福建、江苏等地同样遭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山东部分地区跌幅最高达到4元/斤。
多地水产人士表示,活虾价格暴跌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天气转热,小棚虾集中出塘,市场供大于求;二是终端消费依旧疲软,流通不畅;三是病害频发,大量病虾低价冲击市场。而冻虾销售则遭受双重压力——终端价格竞争激烈,加上活虾价格下行,进口商普遍采取观望态度,减少采购。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共进口了26.96万吨暖水虾,同比下降0.9%。其中带壳虾26.25万吨,同比下滑9%,虾仁产品为7100吨,同比减少6%。这表明,在整体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消费端的“不给力”已成为压垮市场的关键因素。
尽管端午节将至,有望带来一波短暂的消费高峰,但业内普遍认为,这种节日型拉动不足以扭转整体疲态。在需求没有根本改善的背景下,白虾价格很难出现强势反弹,行业短期仍将处于去库存、保现金流的“熬市”阶段。
从“冻虾卖不动”到“活虾跌不停”,白虾市场正经历着一轮前所未有的寒冬。这个寒冬的背后,既有消费降级的长期趋势,也有季节集中上市与病害交织的现实压力。在风口渐退、红利消散的当下,整个产业链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这个市场中的角色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