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我国食品行业更加趋于良性发展,辣条、校园食品、网红食品、团体标准继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知名餐饮企业依然被曝后厨问题,这与2018年的小龙坎老油事件十分相近。2019年的热点事件所涉及的行业仍然是餐饮、调味品等。此外,2019年,除食品安全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营养和健康,健康中国计划引发关注。国际方面,美国环孢子虫疫情继续爆发,由食品原料被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依然需要高度关注。
事件一 非洲猪瘟肆虐 猪肉价格高涨 抗击非洲猪瘟之路注定漫长
1事件概述
自2018年8月,爆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大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6月,全国生猪出栏31346万头,同比下降6.2%,生猪存栏34761万头,同比下降15.0%。生猪出栏和存栏量的下降导致市场上的猪源供应不足,而猪肉消费需求却在不断地升温,因此,供给的小幅波动,导致国内的猪肉价格疯狂地上涨起来。
虽然全国范围的疫情已解除,但抗击非洲猪瘟之路注定漫长,部分猪肉产品依然被检测出非洲猪瘟,并且,猪肉价格的回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019年2月,泸溪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对来源于吉首市凌云冷冻食品批发部冻库的产品进行抽样,部分检测结果显示由河南三全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批次为20190113H的“三全灌汤水饺”3份样品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2月14日,有投资者通过深交所互动易平台向三全食品就此事进行提问,引发讨论;随即网友贴图爆料称,包括三全、科迪、金锣等十多家知名食品企业的多个知名品牌的产品被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涉及11个厂家、40批次产品的83个样品,采样地点为甘肃省的兰州、武陵等地,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2事件点评
非洲猪瘟的潜伏期最长可达3周,潜伏期内的生猪没有临床症状,难以通过临床检疫发现。如果此类生猪进入屠宰环节,导致生猪屠宰、加工设施或运输工具污染,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相关原料进行加工,不排除会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针对这些问题,农业农村部已发公告,要求自2019年2月1日起,屠宰企业要实施生猪屠宰非洲猪瘟检测制度。
另外,为及时有效防控猪瘟疫情,我国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曾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打击私屠滥宰防控非洲猪瘟保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大力规范生猪产品生产经营行为,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在有关部门的指引下,各地都高度重视严控非洲猪瘟的相关工作。
为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12月4日公布了《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促各地继续抓好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等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加快推进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立完善动物防疫风险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修改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严格按照应急实施方案要求,及时规范处置新发疫情,及时兑付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
3知识链接
事件二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1事件回顾
2018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发表文章《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将权健集团推上风口浪尖,随后国家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事件不断发酵,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权健事件”。“权健事件”也成为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导火索。
2019年1月8日,多部门联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整治行动自2019年1月8日起至2019年4月18日,为期100天。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网信办等13个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至此“百日行动”正式拉开序幕。各地市场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对“保健”市场乱象进行整治,针对六个重点行业及领域、四类重点场所及区域和十类重点违法行为,开展为期100天的执法专项行动。
截至4月18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274.1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其中,检查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28.2万个,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38.3万个,“保健”类店铺73.1万个,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21.9万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6.4万次,宣传活动19.1万次,协作执法4.2万次,清理虚假信息9.7万条,整改网站、APP、公众号1428个,关闭网站、APP、公众号3877个,撤销所涉直销产品备案49个,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54户,吊销营业执照90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65个。在执法办案方面,全国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亿元、结案9505件、罚没款6.64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46件;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4.4万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3亿元。“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后5次曝光了100个典型案例。
经过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引发乱象的隐患和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百日行动”虽已结束,但对保健品市场乱象的整治并未结束,甚至只是个开始。8月27日,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发布《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宣布从9月份起组织开展“百日行动”“回头看”工作。同时,本次“回头看”工作将会强化执法,坚决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的虚假宣传行为,对违法行为形成执法高压态势。
2事件点评
“权健事件”引发了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保健”市场乱象的重拳整治,对于虚假宣传、违法广告、消费欺诈、假冒伪劣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委联合部署“百日行动”,以最大的力度、最有效的措施查办治理。“百日行动”使得“保健”市场乱象得到了全面整治,保健品市场得到了净化,这也更有利于“保健”市场的良性发展。
事件三 “天使之橙”橙汁机被罚没百万
1 事件概述
2019年1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公告,“天使之橙”因未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生产经营以及鲜榨橙汁机内部的铝合金抓头未覆有机涂层、直接接触酸性食品,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及《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等相关要求,被处以119万元罚款。但“天使之橙”的注册地上海松江区市场监管局却认定产品符合要求,不予处罚。双方各执一词,引发社会关注。随即“天使之橙”又接连被爆出橙子发霉、卫生堪忧等新闻,一时间无人零售行业的监管成为焦点。
事发后,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并就监管方式与“天使之橙”相关方进行商讨。3月13日,“天使之橙”在北京地区因正常系统升级暂时停运。4月18日,北京地区陆续恢复运营。
2 事件点评
“天使之橙”事件两地执法争议在于鲜榨橙汁机内部未覆有机涂层的铝合金抓头,是否属于食品接触材料,能否接触食品。但实际上,铝合金抓头仅接触橙皮而并不直接接触橙汁,铝离子迁移到橙汁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鲜榨橙汁机真正的风险并不在于机器本身,而在鲜榨橙汁机的运营和管理是否规范。
随着天使之橙事件的发酵,北京媒体报道天使之橙榨汁机中存在霉变鲜橙的现象,无人零售行业的监管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无人现售鲜榨果汁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卖场已经很普遍,销售额也很可观。但同时,关于无人现售鲜榨果汁的负面报道也层出不穷。2019年5月,华商报记者在西安两商场抽样10杯鲜榨橙汁送检,结果显示菌落总数、霉菌、酵母三项均超标。原本主打“健康”的鲜榨工艺却频发卫生安全问题,这种无人操作的榨汁机,如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保障机器的清洁程度与橙子的新鲜程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对于榨汁机中存在霉变鲜橙的情况,天使之橙方面主动停止运营并对系统进行了升级,新系统将清洗情况、补货时间等内容用电子化方式呈现,代替此前的纸质版等,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虽然“天使之橙”们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已经初具规模并在现售果汁市场不断扩张。对于这样的新业态,发展之初不能仅靠企业自律,各地监管部门应该给予企业一定的支持和指导,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引,帮助企业“新业态”规范、健康的发展。
2019年4月,上海发布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即食食品自动售卖(制售)卫生规范》,对即食食品自动售卖(制售)过程中场所和设施、设备、卫生管理、食品安全控制、检验与验证、管理制度、人员和投诉处置、记录管理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进行了规范。对于新业态,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出台统一的监管措施及标准以规范市场经营环境、支撑行业的健康发展。
3 知识链接
事件四 聚焦“3·15晚会”:危险的辣条
1事件概述
2019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辣条再次成为“焦点”。媒体曝光了河南、湖南两地辣条生产小作坊卫生乱象、加工流程不规范、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而这些问题辣条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大中小学周边区域,在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中间尤其受追捧。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引发舆论热议。
问题曝光当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即发布要求速查严处“辣条”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河南省、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严厉查处涉事企业,并要求各地监管部门按照《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开展“辣条”等“五毛食品”经营的执法检查。
2事件点评
作为风靡中国的零食,仅2018年,辣条产品的销售规模就达到了600亿元。辣条属于低成本高利润产业,制造门槛低,一直以来都是食品安全重灾区。此前,因对辣条类食品的归类管理各地认定标准不一,一度引发辣条标准的“南北之争”,“3·15”晚会因曝光部分辣条生产小作坊卫生乱象,辣条监管难题再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家对“辣条”的监管也在逐步加强。2018年4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已发布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食品监管部门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两超一非”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五毛食品”的“黑作坊”。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调味面制品》征求意见,在标准中明确各类安全性指标要求,但一直未正式发布。
2019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明确了辣条的定义,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公告对辣条的生产卫生规范和设施条件、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标签标识等都提出了要求,并要求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许可,加强日常检查和产品抽样检验,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这一举措有利于辣条行业的发展从生产源头上步入正轨,当然规范“辣条”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国家、地方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以外,更需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按照生产卫生规范进行生产,加强关键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并响应国家“减盐减油减糖”号召,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产品配方等措施,提升产品营养健康水平。
3知识链接
事件五 外婆家、西贝等多个知名餐饮品牌被爆后厨问题
1事件概述
在历年的“3·15”的“打假黑榜”上,均不乏餐饮企业的身影。在2019年“3·15”期间,已有西贝、外婆家、元气寿司、站点披萨等多个知名餐饮品牌的门店被曝光后厨卫生状况差、原材料质量存疑,其中,食材过期几乎成为了这些涉事门店的“通病”,为人们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2事件点评
2.1总结曝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不难发现几家问题餐饮企业的曝光几乎都来自“卧底”、“暗访”。此外,除了“外部人员”的“卧底”,同样还有“内部人员”的“爆料”。总局也出台过《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所以从大环境上讲,国家也是鼓励知情人士爆料行为的。
2)虫害管理:虫害(蚊蝇、虫、鼠、蟑)一直都是餐饮行业的顽疾,也是消费者能直观查看到的,近些年来,餐饮行业客诉中虫害类客诉一直占据很高的比例。很多大品牌都被消费者或媒体曝光过虫害事件。而且2018版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专门对“有害生物防制”做了明确要求。
3)过期食品管理:过期食品(回收食品)一直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从前两年的福喜事件、Farine面包事件,到的同仁堂事件,使用过期食品(回收食品)均受到的非常严重的处罚。
4)过程操作规范:包括食材清洗;工器具、食材混用清洗池;餐具清洗消毒;人员着装及卫生规范等。
2.2对餐饮企业的建议
餐饮食安事件频发,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企业的口碑和发展前景也会受到冲击。针对事件曝光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餐饮企业的警示和深思。
餐饮企业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或个人,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每日晨检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培训。各门店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自查,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从经营场所、后厨环境、设施设备运转食品原材料进货查验和贮存、人员操作、清洗消毒等方面全面自查。虫害消杀管理方面,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消杀服务只是虫害管理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需要门店自身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另外,餐饮服务单位要积极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建设,将证照信息、量化分级信息、主要原材料进货信息在用餐区域显着位置进行公示,后厨加工制作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通过透明橱窗或视频监控进行展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提升自律性,保证群众用餐安全。
各行业协会也要进一步完善餐饮企业自律规范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自律,推进依法诚信经营,倡导优质餐饮服务,带动整个餐饮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3知识链接
事件六 网红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1事件概述
2019年以来,网红食品层出不穷,因为够新奇,搭上了互联网营销的顺风车,大都能迅速吸引消费者捧场。然而,网红食品并不都像看起来那般美好,其中就存在不少食品安全问题。2019年5月29日,江苏苏州一位孕妇在网红饮料喜茶中喝出苍蝇,在与喜茶方面协商未果后,该孕妇向监管部门举报;知名连锁奶茶店CoCo都可淮安新亚店出现了霉变水果;上海长期排队的网红面包店“Farine”因使用过期面粉,遭食药监部门查处;名噪一时的朋友圈chiko曲奇因被曝出是在一家网吧内的小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而销声匿迹;江西卡拉多食品生产的“爆浆松松”和“流心泡芙”沙门氏菌超标致多人食物中毒;某网红法国核桃油品牌检出“塑化剂”等等。网红食品背后隐藏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2事件点评
食品成“网红”,说到底是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的特性进行广告宣传,一些食品、餐饮品牌在网络推广中,借口口相传、人人转发获得迅速传播,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食品。2019年网红食品更是风靡一时,流行甚广。然而,“网红是非多”,在博取眼球的同时,网红食品安全则令人担忧与惶恐。究其原因主要为如今食品销售并不局限于电商平台,一些新兴的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的带货量也很大,同时这些新平台对商家的管理力度又不如电商平台,已成为问题高发区。“网红”食品要想一直红下去,需要政府部门、食品企业、网络平台和商家的联合行动。
政府部门要完善监管机制,明确网售食品等非传统食品经营行为的各方责任和监管方式。加强定期抽检和随机检查,督促网络平台和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为此, 2019年10月17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将对网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重拳出击,严格查处“刷单”“假评论”等行为,以“最严格的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食品企业要强化产业链安全的建设,确保产品来源安全、可溯;产品链条清晰,对风险可防可控。网络平台应建立扶优限劣的机制,严把商家准入门槛,对其零售资质及其售卖产品的相关许可证进行检验及定期符合审查,严防假冒伪劣食品在网络平台售卖。商家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提升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政府部门、食品企业、网络平台和商家联合行动,线上线下齐抓共管,才能让“网红”食品不仅好看、好吃,而且健康可靠。
事件七 学校食堂安全事件不时发生
1事件概述
2019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是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2019年3月1日,江苏兴化张郭中心小学等多个学校的部分学生发现,江苏太子乳业有限公司当天供应到校的学生饮用奶有部分是过期产品。2019年3月12日,多名家长发微博称,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的食物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食物有发霉过期的迹象。
2事件点评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大问题,尤其在群体性就餐的校园环境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受到危害,不仅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引发信任危机。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相关部委共发布20余部(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意见等,足见国家对食品安全关注度非常之高。但是回溯过去一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校园中人群基数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细节复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需要政府、学校、承包商乃至社会组织多方协作,从制度管理、员工意识、系统工作等各个环节落实,确保食安工作万无一失。
建议尽快建立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认真落实校长陪餐制度,确保每餐有学校管理团队人员陪餐,启动升级明厨亮灶和食品溯源系统。改组膳食委员会,建立家长陪餐制度,确保家长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增强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把学校食品安全校长、院长责任制落实到位,改变学校只重视学校教育质量问题而忽视食品安全的状况。
对外包经营,校园食堂承包方要公开其资质,以往有发生过食品问题的承包方一概不能录用,确保其公信力。而且要有评审机制,可让家长、学生参与评审,打破垄断,让承包方时刻警惕饭堂食物质量跟自己捆绑起来才能更好保障学生安全。
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监督校园团餐企业严格执行和遵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双随机”抽查的力度,加大处罚力度。
事件八 三无特医奶粉
1事件概述
2019年5月14日,新京报刊发《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潜入医院商店》系列报道。报道称,在医院商店发现售卖由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性质的“配方粉”,经查询实为固体饮料,均未取得特医食品的注册资质。
针对报道反映的问题,5月14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和青岛市黄岛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对辖区内涉事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责令特壹食品停产,并召回涉事产品,其他违规问题进一步调查后,严格依法处置。金大洋乳业启动产品召回,但未承认报道事实,并官微举证产品合法合规。6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金大洋乳业有限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称,执法部门已查扣涉事企业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佳瑞宝氨基酸配方粉等6款产品;查封扣押青岛金大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特能舒安”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期氨基酸配方粉等5款产品。同时责令企业停产召回,依法对其进行立案调查。8月7日,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召开组织听证会,充分听取金大洋意见,调查终结后,对金大洋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2事件点评
特医奶粉,是一种专门针对患病幼儿的特殊食品。一直以来,我国对该种食品把关很严格,实行注册制。事件中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青岛金大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配方粉”,属“三无特医奶粉”,为非法销售。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被曝出,导致国产奶粉完全受控于国际市场。为重塑消费者信心,保障婴幼儿的奶粉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停止“免检产品”到制定奶粉的审查标准,再到要求奶粉配方注册,对奶粉安全的保障从单一的产品审查上升到源头监管。中国也成为首个实行奶粉配方注册的国家,标准参照药品管控,国民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也逐渐重建。此次“三无特医奶粉”事件,不但企业全然丧失了商业底线,同时也无疑对我国刚刚恢复的奶粉行业,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想要保持国民对国产奶粉的热情,国产奶粉品牌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为此,奶粉生产企业应提高生产监管和相应法规学习,从源头上保证国民对于国产奶粉的信心。各大医院及奶粉销售场所应加强对所售商品的资质审核,不盲目听从销售人员的宣传,医务人员应强职业操守学习,不因利益给患者购买提出导向性暗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加强监管,使普通食品此类虚假宣传问题的治理常态化。
事件九 团体标准发展迅猛
201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赋予了团体标准法律地位,团体标准发展迅猛,社会团体主要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社会团体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标准的公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共有3042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共计公布12195项团体标准,其中4422项团体标准公布了全文,约占团体标准总数的36%。其中发布标准最多的社会团体为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发布的标准为1153项,涉及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纺织、工具制造、化妆品等多种行业。目前仍有部分社会团体未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注册,也存在社会团体的团体标准公示不及时现象。
食品伙伴网汇总了社会团体官方网站、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等公开渠道的信息,截止2019年,共发布食品、食品相关产品团体标准2000余项,按照团体标准发布时间就食品及食品相关团体标准数量进行统计,从图3-1可以看出,团体标准呈稳步上升阶段,在2018年呈爆发式增长。
图1 食品及食品相关团体标准发布数量
1重点解读
在发布的团体标准中,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市奶业科技创新协会发布了17项乳制品相关标准,包括《生乳用途分级技术规范》、《优级生乳》、《优质巴氏杀菌乳》、《优质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优质超高温瞬时灭菌乳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等乳制品相关的团体标准。这一系列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等参与起草制定,这几家单位2016年起承担了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复原乳鉴定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涉及关于分级的相应规定,目前这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尚未正式征求意见和发布,但优质乳团体标准的发布引领了乳制品的质量提升。
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合理膳食,针对营养调整人群、儿童、老年以及特定疾病人群等特殊人群,《适老营养配方食品通则》、《适老药食同源药膳配方食品通用要求》、《儿童速冻含馅米面食品》、《代餐食品》等团体标准已经发布。此外,《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学龄儿童体重管理营养指导规范》、《孕期增重异常妇女膳食指导规范》、《中小学校学生餐准入及操作规范》等团体标准已经正式立项。通过团体标准的制定,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推动特殊人群用餐营养操作规范的制定,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征求意见稿中,鼓励在包装正面采用图形等信息对营养成分表进行补充说明:当食品脂肪、钠、糖含量要求符合T/CNSS 001-2018(《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时可以使用“健康选择”标识。《预包装食品“健康选择”标识规范》这一团体标准顺应健康中国的要求,利用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帮助消费者快速选择健康食品。
此外,网络订餐、外卖配送、基于区块链技术食品追溯系统、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均已经制定发布了团体标准;地方特色菜系、团餐、社区餐饮、明厨亮灶等餐饮相关标准均正式出台。
2趋势分析
2019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表明:食品标识应当标注企业生产食品所执行的产品标准代号。产品标准代号是指产品执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食品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标准、食品地方标准、食品团体标准或者食品企业标准的代号。“自新标准化法明确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以来,有关团体标准能否作为食品的执行标准标识在食品标签上的争议一直未停止。《征求意见稿》的这一规定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团体标准可以作为食品的执行标准,该条款一旦发布实施,对我国团体标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件十 健康中国2030计划引发关注
1事件概述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健康领域的首个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但蓝图需要落地,如今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让健康中国建设有了具体的抓手,便于执行和落实到行动上。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有关文件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事件点评
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随后国家卫健委相继出台《关于健康中国行动有关文件的政策解读》、《一图读懂: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及《一图读懂: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主要任务图解》等多项文件并开展新闻发布会对健康中国行动进行解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新闻媒体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和解读。健康中国有关文件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也纷纷积极响应、行动起来。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列出了15项专项行动,细化了每一项行动的着眼点,明确了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分别扮演的角色、应完成的主要指标,既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又有利于形成”组合拳“。
其中,合理膳食行动是在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动,而三减:减盐、减油、减糖,是本次合理膳食专项行动的重点。该行动明确提出,一是要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二是要推广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量盐勺、限量油壶和健康腰围尺)。三是要研究完善油、盐、糖包装标准,在外包装上标示建议每人每日食用合理量的油盐糖等有关信息。四是要倡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安全标准允许使用的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取代蔗糖。在减糖方面,该行动还特别提出,政府要加快研究制定标准限制高糖食品的生产销售。加快修订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增加蔗糖等糖的强制标识,鼓励企业进行”低糖“或者”无糖“的声称,积极推动在食品包装上使用”包装正面标识(FOP)“信息,加强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监督管理。
这次行动与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国民营养计划》的共通之处是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行动起来,做到主动实现”三减“,特别是餐饮企业、集体食堂,要建健康餐厅、健康食堂。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业应紧跟这次行动方针,根据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做好产品的转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食品中盐、油、糖。这需要增加科技投入,夯实科学基础,解决”三减“可能带来的产品风味变化、保质期缩短等问题,创新研发新食品,以科技来引领健康转型。
另外,此次健康中国行动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作为各省(区、市)、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这意味着政策执行力度将会更强,彰显了国家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决心。
事件十一 美国频发环孢子虫病疫情
1事件概述
在2019年,美国爆发了多起与不同的农产品相关的环孢子虫病疫情。5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共有37个州向CDC报告了2408例实验室确认的环孢子虫。病病例。至少有144人住院,没有死亡的报道。其中大约10%的病人与7月份从墨西哥Morelos进口的新鲜罗勒有关,此次疫情涉及美国11个州,感染人数达241人。
2关于环孢子虫病
环孢子虫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疾病,主要通过摄入受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而进行传播。从感染环孢子虫到发病通常需要一周的时间,主要表现症状为水样腹泻,其他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胃痉挛、腹胀、恶心和疲劳等。感染者还可能会出现呕吐、身体疼痛、头痛、低烧和其他类似流感的症状,部分感染者没有临床表现症状。病程持续几天至一个月不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据了解,这种寄生虫主要存在于土壤、水等自然环境中,常见于生菜、卷心菜、莴苣、甘蓝和胡萝卜等蔬菜以及牛奶和饮用水,但由于对干燥非常敏感,所以很难直接通过人传人这一途径进行传播。在潮湿、炎热的夏季多发,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据以往疫情记录,盒装沙拉、罗勒叶、红树莓、黑树莓、沙拉菜叶、甜豆角、荷兰豆等蔬果中都曾查出过环孢子虫。
环孢子虫对常规的化学消毒方法具有抵抗力,但是可以通过在水中煮沸几分钟来灭活。
3事件点评
近年来,因环孢子虫而引发的寄生虫感染事件在美国层出不穷。2018年夏天,美国有16个州爆发环孢子虫病疫情,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统计,共有超过500人被确诊感染。此次疫情是由美国Fresh Express公司出售给麦当劳和其他公司的什锦沙拉中存在寄生虫导致。2011年至2015年期间,纽约及37个州共通报超过2000个病例,在2013年爆发的环孢子虫病疫情中感染人数更是突破600人。2016年和2017年环孢子虫病病例分别有88例和206例。
美国接二连三的爆发环孢子虫病疫情,说明其已经成为美国一个持续的公共卫生问题。追溯以往美国疫情的爆发过程,环孢子虫主要存在于新鲜农产品中,其中多数疫情源头来自于墨西哥的进口食品,香菜、罗勒等更是频繁出现在FDA通报中的病源食品。
这也暴露了美国对于进口新鲜农产品监管的不足,严峻的疫情迫使美国FDA不得不采取紧急措施,包括:种植者源头控制;开发快速识别环孢子虫的检测方法;加强进口食品尤其新鲜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成立特别调查研究小组,拟对环孢子虫的发病、溯源等信息建立有效的监控等,但从以往的疫情发展情况来看,这注定是一个需要持续实施的控制方案。
目前,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及食品安全风险尚不清晰。特别是基层医院对食源性寄生虫病例的临床检验、症状诊断等能力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因此,相关部门和机构需通过对全国性大数据的积累、分析,掌握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包括环孢子虫病流行的高危地区、高危食品及高危人群。从而,未雨绸缪的开展监测和预防。
4环孢子虫病预防及建议
由于环孢子虫病主要经食物和水传播,因此减少食物污染、环境污染非常重要,应加强食物源、水源的卫生监督和管理,避免环孢子虫的污染。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能否灭活和消除食品中可能污染的环孢子虫卵囊,进而减少食源性环孢子虫病的发生,是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建议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对原料选择及过程控制,确保生鲜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
消费者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吃蔬菜水果前,应清洗干净或去皮;饭前便后、做饭前后、接触宠物后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水;生熟分开;不要前往环孢子虫病易发地区;出现水样便等症状及时就医,查明病因。
建议政府加强对蔬果售卖店铺、跨境电商的科普教育和科学指导。加强进口食物和水的检验检疫,避免随食品和水进口或经长途运输而传播环孢子虫。同时,加强对腹泻患者,尤其是旅行腹泻者、食品加工从业人员中可能感染环孢子虫人员的防控管理。
相关报道:2018年食品行业热点事件报告
相关报道:2018年食品行业热点事件报告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编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食品伙伴网提供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预警服务、标准法规管理及咨询服务、标签审核服务、特殊食品申报注册服务等全方位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联系电话:0535-2129301;QQ:2891238009。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编译,供网友参考,食品伙伴网提供欧盟、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西班牙等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合规咨询服务,欢迎垂询:0535-2129301,Email:vip@foodmate.net、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