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优公布的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销售增长30.3%至人民币27.4亿元;毛利率41.1%,同比增加13.1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长320.4%至人民币2.1亿元。其中奶粉业务上全线增长,当年自由品牌婴幼儿配方羊奶粉及牛奶粉在全球的销售额增加约50.8%至约人民币18.2亿元。
澳优方面回复第一财经记者时表示,净利润的暴涨与上年基数较低,同时旗下核心品牌增长较好有关。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澳优的战略定位较为精准,率先布局了羊奶粉和有机奶粉等品类,此外在销售层面,澳优团队执行力较强。
数据显示,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佳贝艾特在中国销售6.6亿元,根据海关统计,连续三年成为国内进口羊奶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第一品牌,2016年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约44%,占公司总收益约29%,成为公司收入的主要贡献来源之一。此外,澳优乳业的代工业务也增长迅速,2016年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约72%,占公司总收益约17%。
事实上澳优此前进入奶粉行业还是一家的贴牌商,2009年在香港上市后,澳优就遭遇了一次过河拆桥,澳洲代工厂眼红澳优在中国的增长,将其自有品牌推向中国市场,也逼迫澳优不得不转型。
2011年和2015年澳优两次收购了荷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的全部股份,并进一步扩大产能投资5.3亿元在荷兰新建工厂,预计2017年完工并投产。此外,去年9月,澳优与新西兰第二大乳品公司Westland合资建设新的奶粉工厂,并拥有60%的权益。
奶粉业务之外,澳优也在谋求业务多元化。2016年8月,澳优乳业投资收购澳洲营养品品牌Nutrition Care,并成立“澳优液态营养品(长沙)有限公司”在中国推广及分销液态奶,去年12月推出了儿童配方液态奶产品。
但澳优在营养品业务上进展略显缓慢,2016年营养品及其他业务收入只有1234万元,但却亏损了3559万元。澳优方面解释称,亏损主要是由于收购营养品业务产生的若干一次性费用,以及成立阶段产生的营销成本等原因所致。
相比之下,昔日国内奶粉老大贝因美还在“甩包袱”。
业绩快报显示,贝因美2016年收入为27.7亿元,较上年同期45.3亿元大跌39%,净利润从1亿元大跌至亏损8亿元,同比减少869%。
对于下跌的原因,贝因美方面认为,2016年,在假奶粉事件、奶粉配方注册制出台及行将落地、海淘奶粉消费比重日益上升之市场背景下,虽公司在电商渠道表现强劲,但传统渠道的销售业绩下滑剧烈,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亏损。
2013年,贝因美收入达到巅峰的61亿元,但2014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为50亿元下滑17%,净利润只有0.7亿元,同比减少90%。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4年开始,国内奶粉市场出现价格战、外资对内资奶粉市场也形成绞杀、跨境购的兴起分散了需求,国产大品牌奶粉经营都有所下滑。但贝因美在渠道方面出现了一些策略问题,导致贝因美跟渠道商的关系恶化,导致销售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贝因美的业绩巨亏更像是一种策略。
公告显示,贝因美亏损扩大的原因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前三季度贝因美确实亏损了4.1亿元,但公司出于谨慎性考虑,将累计形成的3亿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做了转回处理,并计提超额亏损子公司0.61亿元坏账准备,而这也被市场解读为利空出尽,等待2017年业绩反弹。记者计算发现,四季度贝因美的业绩已经明显好转,收入约为8.4亿元,净利润亏损也减少至千万级的水平。
对此,贝因美董秘沈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一个多方面的考虑,虽然四季度的业绩有好转,但和之前认为的对全年业绩的超量正面的影响来比,还是不达预期的,因此从稳健的角度还是做了转回。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贝因美的亏损有一部分和回收市场上的流货有关,流货的价格较低,会对正常的价格体系形成破坏,回收也是为2017触底反弹做准备。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预计2017年在婴幼儿奶粉行业需求显着增加、注册制名单分批出炉、贝因美作为国产龙头在2016年收入近40%的下滑后,收入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16年四季度开始,1~2段奶粉的销量已经有明显回升。二孩生育的积极性正在显现,因此2017年有望迎来新一轮婴童产品的黄金时间。
但中金公司也指出,2016年因贝因美收入下降较多,部分刚性费用投入难以同步下降,2017年行业价格混战仍将持续,因此贝因美净利润率恢复至合理水平仍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