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破解中国原奶困局之企业篇:完达山坚持按合同收购原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9-29 11:11 来源:中国网 作者: 马玉洁    浏览:240 原文:
核心提示:面对国内原奶产能过剩和进口低价大包粉的冲击,部分乳企出现对养殖者拒收、限收的现象。完达山乳业总经理助理肖洪亮对中国网财经记者透露,完达山一直在坚持按合同收购原奶,为此也承担了较大损失。
   面对国内原奶产能过剩和进口低价大包粉的冲击,部分乳企出现对养殖者拒收、限收的现象。完达山乳业总经理助理肖洪亮对中国网财经记者透露,完达山一直在坚持按合同收购原奶,为此也承担了较大损失。

  多收原奶被迫喷粉 乳企自担价差损失
 
  肖洪亮向记者表示,完达山乳业的奶源基地主要在黑龙江垦区,在与其签订合同的牧场,完达山一直在坚持收购,价格则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垦区没有出现牛奶卖不出去而倒奶的现象”。但由于国内乳制品市场增长速度减缓,收购的原奶多于市场的需求,多余的部分只能喷成大包奶粉进行储存,而国产与进口大包粉的巨大价差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资金损失。
 
  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进口大包奶粉平均价格为2404美元/吨,折合人民币1.58万元/吨。据肖洪亮介绍,国内大包粉的生产成本约在3万、3.2万元一吨,市场卖价仅为1.5万、1.6万元一吨,巨额价差损失只能由企业来承担。
 
  “但在这个时候企业得扛着,企业不扛就牧场扛,牧场连续亏损交不出奶就面临倒闭。”同时他也坦言,政府、企业、牧场需合力抵御市场风险,希望政府能对有责任的乳品企业进行一定的资金补助。

  国内奶牛养殖成本过高成竞争劣势
 
  肖洪亮指出,除了国际奶业不景气的大背景外,高成本是国内奶牛养殖的一大劣势。2008年开始,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从户养奶牛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牧场奶牛养殖模式。然而,跟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奶业发展历程较长的国家相比,国内规模化牧场包括种植牧草、采购饲料、劳动用工在内的成本明显较高。
 
  此外他表示,大量进口乳制品的冲击,加上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国内乳品市场的稳定和增长。
日期:2016-09-29
 
 地区: 中国
 行业: 乳业 畜禽肉品 进出口
 标签: 进口 乳企 乳业 完达山 原奶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