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记者调查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为哪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3-14 10:56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 张房耿    浏览:973 原文:
核心提示:记者从我市第一法院了解到,近3年商场和药店因包装、质量问题而被告上法庭的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被判赔消费者10倍价款。这些原告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职业打假人。他们活跃在中山城区各大商场药店,甚至在网络购物平台也频繁出手。一旦找到商家的商品不规范之处,他们往往大宗采购,随后提起诉讼。知假买假为何能获法律支持?商家在商品销售环节有哪些漏洞?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明日是“3·15”消费者权益日,记者从我市第一法院了解到,近3年商场和药店因包装、质量问题而被告上法庭的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被判赔消费者10倍价款。这些原告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职业打假人。他们活跃在中山城区各大商场药店,甚至在网络购物平台也频繁出手。一旦找到商家的商品不规范之处,他们往往大宗采购,随后提起诉讼。知假买假为何能获法律支持?商家在商品销售环节有哪些漏洞?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典型案例

    买下问题进口食品职业打假人索10倍赔偿
 
    2015年4月7日,市第一法院同时受理了两宗买卖合同纠纷案。这两起案件的被告都是深圳市某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分别是东盛药房和大福源药店。案件的原告来自同一个人——知名打假人李中革。
 
    李中革分别于2014年11月在东盛药房花995元购买了5 瓶叶黄素软胶囊,再花477元买了3瓶芦荟软胶囊。这些商品配料都包含蜂蜡,没有进口药品及保健品批文,属于进口食品。同时,李中革在大福源药店花1194元买了6瓶叶黄素软胶囊。这种胶囊包含红花油、叶黄素、蜂蜡,也没有进口药品及保健品批文,属于进口食品。
 
    李中革认为,他在两家药店买的商品都超范围添加和使用蜂蜡,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他向商家索赔5瓶黄素软胶囊的购物损失995元及10倍赔偿金9950元;索赔芦荟软胶囊的购物损失477元及10 倍赔偿金4770元;索赔6瓶叶黄素软胶囊的购物损失1194元及10倍赔偿金11940元。
 
    这两起案件经市第一法院吴绪源法官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李中革返还相关商品给药店,药店除了返还购物款外,东盛药房还赔偿李中革8832元,大福源药店赔偿7164元。如果药店没有在限期内履行义务,则按10倍价款赔偿李中革。
 
    因为几瓶没有进口药品和保健品批文的进口胶囊,药店付出了1.5万元赔偿的代价。而这只是职业打假人在中山商场、药店上瞄准商家的不规范行为屡屡出手的其中一幕。
 
    法院数据

    职业打假案例逐年增加打假维权“术业有专攻”
 
    根据已上网的裁判文书显示,李中革从2013年至今就商品维权问题在广东省内提起了212 宗诉讼,其中2013年4起,2014年86起,2015年增至120余起。这些案件主要集中在广州、珠海香洲区和中山坦洲镇。
 
    仅在2015年,李中革在市第一法院提起了35起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涉及的商家有深圳、佛山等地的连锁药业,也有中山本地的百货公司、个人药店等。案件判决和撤诉的约各占一半。
 
    法院公布的文书中,中山几名“打假专业户”的领域也各有不同。25岁的中山人阿伟(化名)则就网购维权提起了数十宗诉讼。由市第一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14 年至2016年3月,阿伟向该院提起的商品买卖合同纠纷共计 51件,其中2014年8件,2015年升至12件,大部分商家都是网购平台的卖家。
 
    此外,广西人黄海旺起诉的对象大多是超市。2015年6月1日,黄海旺在石岐区一间百货公司花640元买了5瓶POWDERKEG 红酒,随后以商品没有中文标签为由,索要10倍赔偿。法院最终结合案情判令商家返还货款拿回商品,但要支付黄海旺1920元赔偿款。黄海旺从2013年至今在市第一法院提起了41件商品买卖合同纠纷诉讼,他近两年在珠海提起了58宗诉讼。
 
    除了以上三名 “知名打假人”外,中山城区今年还出现了一名“新秀”。记者从市第一法院了解到,一名钟姓男子发现中山一大型连锁超市售卖过期牛奶的情况,他随后跑了该超市多家连锁分店,把过期牛奶都买了下来并向法院起诉,主张10倍赔偿。该案将在3月15日公开开庭审理。
 
    打假人说

    我的定位是“喜欢与不法行为较真的消费者”
 
    对于被职业打假人盯上的商家而言,他们对赔偿判决非常不满,多个商家提起上诉,表示这些职业打假人在中山多家药店、商场都有诉讼。“他们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故意‘知假买假’,恶意诉讼。”
 
    对于职业打假人这个身份,李中革并不避讳。他的腾讯微博签名显示为“维护打假者权益,促进市场诚信经营。”“我是抱着正直的心去做这件事。假如没有我们这些人的监督,消法和食品安全法基本就是一纸空文。”李中革认为,他做的事对社会、对个人都有益。
 
    “坦白说,我并不认同职业打假人这个称呼,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喜欢与不法行为较真的消费者。”阿伟说。
 
    2014年1月,阿伟因为网上购买手机后商家拒开发票,购物平台客户“踢皮球”的自身遭遇,初次在网络上接触到了一些职业打假人的案例,他开始瞄准网购平台商家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维权。
 
    阿伟混迹“打假圈”后,还加入了相关的QQ 群。“以前只有退一赔一时,大家还会分享找到的涉嫌违法的商家。但新消法规定退一赔三,食品安全法规定最高十倍赔偿后,群里面就鲜有人分享资源了,现在多探讨的是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阿伟说。
 
    从事打假行业几年,阿伟的“战绩”如何?“我网购商品的60%至70%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有的是发票问题,有拒绝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还有价格欺诈、质量问题等。”阿伟说,他把这些问题向网购平台投诉,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但向法院起诉,获得法院支持和部分支持的能占到60%。
 
    2015年,阿伟在网购平台花费了约10万元,他就此向法院提起了十多宗诉讼,除去购买成本外获判约8万元赔偿。“这8万元并不是纯收入,还包含了我维权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等,到异地维权的成本要更高。”
 
    记者调查

    职业打假已然成风“打假红利”有多大
 
    “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三倍赔偿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广东保衡律师事务所邓颖君律师曾代理过多宗由职业打假人提起的商品买卖合同纠纷。她认为,新法在保护消费者、严惩商家的同时,也给职业打假人看到了更多的获利空间。
 
    “此外,自从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在2015年10月出台后,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赔偿。这让更多职业打假人有机可乘。邓颖君说,案件到了法院后,职业打假人提交了足够的证据,法院当然会依法作出判决。
 
    同时,邓颖君认为,除了国家在法律层面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好政策带来的”打假红利“外,市场的诸多不规范行为也是造成职业打假蔚然成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进口食品,商标标识不明,中英文对应不上的现象普遍存在。“
 
    李中革是熟读法律的”打假人“,几年前的一宗医疗事故让他成了受害者,他被迫为自己医疗维权的同时,学习了许多相关法律知识。他说,目前药店销售的进口食品如胶囊类含的添加剂等,存在篡改标签等情况。
 
    ”在国外,这些东西叫膳食补充剂,在国内被称为保健品。但是国内办保健品的批准号很麻烦,一些企业就按普通食品进口,在给产品贴中文标签的时候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李中革说,他曾购买过一款进口保健品,他找相关机构检测出来的产品维生素C 含量居然超了标签上标注的10倍。”维生素C 正确使用是对人体有益的,但超量的话就会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打假人阿伟也认为,网购第三方平台加重了消费者的举证责任,偏袒商家,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假货和问题产品。如今,他感觉在网购平台打假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今网购平台提供的信息量越来越少。以前网购促销活动里,买家的评价、购买记录、价格都一览无遗,但如今这些信息越来越隐蔽,那些成交量是不是刷单刷出来的,根本分辨不出。“
 
    法官解读

    知假买假为何能获法律支持市场不规范难题如何解决
 
    2015年4月起,市第一法院启动司法改革建立专业审判单元,民二庭石丽法官所在单元负责此类案件的审理,她对中山几名”打假专业户“的印象很深。”职业打假人并非法律概念,而是一种通俗的社会身份,并没有法定的判定标准,所以他们也是消费者。“
 
    石法官说,她办理的案件中被告的大商场较多同意调解,而有的个体户干脆就不来,或者关门倒闭失了踪。”被告的商家尤其是个体商户对商品标识的知识基本都不懂,他们被告上法庭后往往只是辩称自己进的货是合法渠道,打假人属于无理取闹等。“
 
    尽管职业打假人 ”知假买假“有所获利,但他们却在客观上起到了帮助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总的来说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去年我起诉的产品后来全部都下架了。“谈及打假多年来市场的变化,李中革这样说。
 
    对于知假买假为何能获法院支持,石法官就此进行了解读:2014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利益的获得并不违背法律规定,是一种合法利益。“
 
    ”我在城区逛街发现,有的大型商场售卖的进口食品标识不规范的情况非常普遍,商家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法律意识。“石法官说,法院判决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倒逼市场规范经营的效果,但相关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如果能加大对商户的普法宣传和培训,平日多些检查,职业打假人的生存空间会大大降低。
 
    打假职业化
 
    ●民间职业打假已进入公司化操作的阶段。
 
    ●打假范围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专业分工明确。
 
    ●购买问题商品的金额在提高。
 
    打假【利器】
 
    《食品安全法》第96 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日期:2016-03-14
 
 地区: 广东 中山市
 标签: 包装 消费者 采购 调查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