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食品快过期了咋办 穿上促销马甲 卖得还不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5-11-04 10:12 来源:天府早报 作者: 赵雨欣    浏览:345 原文:
核心提示:生活中,有些好吃嘴购买食品不看保质期,往往买到临界食品。临界食品是指快到保质期的食品。国家相关部门曾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然而,记者连日走访调查发现,成都市超市向消费者作出此类提示的寥寥无几。事实上,临界食品已成为目前超市和卖场促销产品的主力。不少超市采用了降价促销、捆绑促销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在商品标签上“降价原因”一栏,却只字不提保质期。
     食品快过期了咋办 穿上促销马甲 卖得还不错

    早报提醒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留心保质期,更别迷信“进口”
 
    ■天府早报记者 赵雨欣摄影李国东
 
    生活中,有些好吃嘴购买食品不看保质期,往往买到临界食品。临界食品是指快到保质期的食品。国家相关部门曾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然而,记者连日走访调查发现,成都市超市向消费者作出此类提示的寥寥无几。事实上,临界食品已成为目前超市和卖场促销产品的主力。不少超市采用了降价促销、捆绑促销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在商品标签上“降价原因”一栏,却只字不提保质期。

    ■一个疑问

    临界食品是否会被做假重新上架?
 
    有食品行业业内人士透露,现在超市中很多摊点都被小的经销商承包,为了减少麻烦,他们会将临界食品偷偷自行更换包装。
 
    如果天天都有卖不掉、召回的现象,供应商(企业)就不愿意给经销商供货,只有保证足够的销量,才能确保不“丢单”。当然,供应商也会拿召回量来考核经销商,虽然制度上允许退货,但是如果退货量过多,那就说明销售不稳定,“这种经销商换包装的行为,不排除企业与经销商达成默契的可能性。”
 
    促销主力

    临界食品被捆绑促销,只字不提保质期
 
    日前,记者走访了成都市内一些大型卖场及连锁超市,发现大部分商家对临界食品并没有特别注明。虽然,国家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商家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应当集中陈列或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但是,不少超市和卖场工作人员对此并不知情,甚至有些鄙夷:“标注要过期了,谁还来买?”“老板才不会干这种不赚钱,又赔本的事,能蒙混几个(消费者)就几个,反正也不是过期的食品,吃了肯定没事。”
 
    临界食品已成为目前超市和卖场促销产品的主力。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临界乳制品”“临界熟食”“临界膨化品”等,不少超市采用了降价促销、捆绑促销等方式进行处理,但在商品标签上“降价原因”一栏,却只字不提保质期。
 
    一些被捆绑销售的食品,其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甚至会被有意无意地遮掩。此外,一些临界食品还与新品混放在一起,最外面的距离保质期只有一个月,但最里面的则刚“出炉”一个月。
 
    在一家超市熟食区,记者看到,火腿肠和卤鸡爪正在搞特价。其中,火腿肠采取的是5根一包的捆绑式销售。记者仔细看了看,该火腿肠保质期是6个月,有些火腿肠距到期时间只有一个半月。
 
    在另一家超市的乳制品销售区,记者看到,某品牌奶粉2盒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还有半个多月就到期,但专柜显示的只是“商品促销”,并没有临界食品的提示。同样在速冻专区,记者看到,一款牛排搭两盒意大利面在做促销,这两包意大利面还有一周就要到期,也没有任何提醒。

    张冠李戴

    进口临界食品好卖,“山寨进口”混进来
 
    超市为何不设临界食品区?有超市透露,此前设置过临界食品区,但消费者一看“临界”两字,就感觉是“不好的商品”“快过期了不好”,看的人不多,销售也带动不起来,后来干脆撤掉了。“以前有,但商品很少,只有不到4种,其实就是为了走个过场,后来也慢慢消失了。”一卖场促销员汤女士告诉记者。
 
    一家洋超市工作人员介绍,临界的饼干、薯片、冲调饮品、酸奶卖得最好。“如果价格劲爆,一两天内就可以卖完。”
 
    但该工作人员坦言,卖临界食品也有讲究,比如,消费者看重品牌和价格,“进口的比一般国产的卖得好,这是大家的尝鲜心态吧!”而对于进口食品,该工作人员坦言,“印着洋文的,不一定就是来自国外的,很多都是中国产的。”
 
    随后,记者来到进口食品专区,发现很多凉果类、坚果类食品都喜欢打着国外的旗号销售。然而,仔细查看标签,这些产品却多数产地为中国内地。对此,超市销售人员解释,“有的食品是在国内生产,但生产配方或者原材料是国外的,所以也应当作进口食品出售。”
 
    为何进口临界食品卖得好?“进口食品卖得贵,临近过期降价,大家就以为捡到便宜了,争相购买,不过很多人以为自己买到的进口食品,其实只是‘山寨进口’食品。”专营进口食品的业内人士透露,市场上普遍存在着国产食品“张冠李戴”混充进口食品的现象。有一些所谓的“进口”食品,实际上是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的策略。包装上有详细的中文标注和生产地址,此类产品应属于国产商品,却被摆在进口食品货架上卖。

    改头换面

    网上收购临界食品,或改喷码销往其他地区
 
    临界食品除了被打折或捆绑销售给消费者,卖不完的又怎么处理?对此,多家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会返回给厂家,“都是原价返厂,这只局限于小部分商品,大多数商品厂家是不接受的,只能销毁。”其中,有超市工作人员透露,“有人会来收购这些食品,听说拿去改喷码再销售出去。”
 
    通过网络,记者发现,有人在二手市场网、贴吧、微博等渠道发出收购临界食品、过期食品等的消息,并附有联系电话。记者随机联系上成都市一王姓收购人,“有严重腐烂变质的不要,刚过期的、没味道的食品可以,箱子没开封过的食品可以稍微贵一点收。”当问其收购后的用途时,王姓男子坦言,“混口饭吃,我自然有渠道。”记者再三追问后,王姓男子透露,“喷码这些东西可以改,只要食品没有发霉发臭,都可以再卖出去,有些偏远地区的人,不关心保质期。”
 
    随后,记者又联系上一名自称张经理的收购人,“我们只收奶粉、饼干、火腿肠、芝麻糊。”问其原因时,张经理回答:“别的食品搅拌了不合适,味道太大。”见记者问的太多,张经理显得有些警惕,“你到底卖不卖?不要耽误我做生意。”

    ■法规释疑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出的 《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食品销售者应对即将到保质期的食品集中陈列或者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
 
    ■链接

    临界商品咋界定?法规有待细化
 
    有食品行业人士认为,不同的食品,其保质期以及消费者开封食用时间的长短都有差别,因此,在临界期上的定义也不同,很难一概而论。目前国家对临界食品的处置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措施,也没有严格的规范。关于食品经营场所要对临界食品进行标识,国家工商总局只是提出了要求,并没有强制性规定,而且究竟差多少天属于“临界”,也没有明确细化。
 
    正因为临界食品界定上的不清晰,导致现在不少大型超市仍未设立“临界食品专区”。对此,一家大型超市负责人表示,对于像牛奶类等保鲜要求高的快消品,如果分设出“临界食品区”,势必要增设冷柜,这样成本就高了。而更关键问题是,超市里有数千件食品,要动态掌握每一件食品的保质期和临近保质期的时间,难度太大了。

日期:2015-11-04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