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食品安全了 公众与企业双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5-04-20 14:48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庞岚    浏览:259 原文:
核心提示: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就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从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到网络食品,诸多层面的重大修订,都在力保“舌尖上的安全”,还有媒体报道说“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最快上半年出台。治乱当用重典,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着食品安全法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期待着严格的法律法规能够尽快落地,让我们吃得踏实、放心,不必再为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等层出不穷的问题而烦心。

    今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

    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就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关注。从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到网络食品,诸多层面的重大修订,都在力保“舌尖上的安全”,还有媒体报道说“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最快上半年出台。

    治乱当用重典,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着食品安全法没有“最严”,只有“更严”,期待着严格的法律法规能够尽快落地,让我们吃得踏实、放心,不必再为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等层出不穷的问题而烦心。

    但是可以想象的是,诸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可能也在烦心——害怕“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影响利润空间。也正因如此,此前一些食品国标的制定传出了“被大企业绑架”的质疑,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也被称为“利益与良心的博弈”。

    但是如果眼光放得稍微长远一点,我们就会明白食品安全的立法、食品国标的制定是否严格,其实并不只是利益与良心的博弈,更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法律法规最终所维护的,也包括相关企业、相关行业的“终极利益”。

    以奶粉为例,立法漏洞、监管漏洞的存在,不仅仅伤害了孩子们的健康,也让“三鹿”灰飞烟灭,甚至给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带来巨大打击。再加上乳制品标准之争,更助推了进口奶的攻城略地。

    正所谓“严是爱,松是害”,如果关于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立法、国标、监管自始至终都很给力,让整个行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那么中国奶企也就不会把那么多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就不会出现消费者健康与企业利益双双受损的情况。

    据报道,正在修订当中的食品安全法,将会对婴幼儿配方食品的安全作出更严格的规定,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出厂食品实施逐批检验。相关法条还特别指出,不得以委托、贴牌、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当消费者的信心已经受损,要治愈就不得不“加大药量”。只有最严、更严的法规以及标准真正保障了婴幼儿的食品安全,让父母们放心,乳制品企业的“严冬”才能过去,良心与利益才能够“双赢”。

    再比如,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针对网购食品专门增加了新的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提供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表面看来,这是给网购平台戴上了紧箍,可与此同时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如果第三方平台不必担责,他们也就难以拥有消费者的信任,恶性循环一旦形成,青睐网购食品的消费群体就会逐渐消失。

    回顾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除了立法不完善、标准不严格,很多时候也源于监管不给力。比如说保质期的问题在立法上早就说得清清楚楚,但是涂改生产时间、销售过期产品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这说明,除了立法要给力,执法也要做到“史上最严”,要逼出企业的“自觉性”。

    就像是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全覆盖、无缺漏的执法体系在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保障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换言之,食品安全的问题就某种程度而言就像是一张多米诺骨牌,如果问题太多,那么倒下的绝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

日期:2015-04-20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