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食用油加工欲限制外资 业内人士称“关门”太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4-20 09:2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235  原文:
核心提示:分析人士表示,限制甚至彻底将外资企业"赶出去",一个封闭的中国粮油市场并不会让中国粮油产业更安全。

    还有10天,《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将结束征求公众意见,按照征求意见稿,中国食用油市场将一定程度上限制外资企业进入。

    分析人士表示,限制甚至彻底将外资企业"赶出去",一个封闭的中国粮油市场并不会让中国粮油产业更安全。

    在2007年公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只有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被列为限制外商投资的产业领域。

    而根据今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征求意见稿,除了大豆和油菜籽加工外,外资企业还被限制进入花生、棉籽、油茶籽等整个食用油脂加工市场,除此之外,新公布的征求意见稿规定,粮食收购和储存也新增为外资企业限制进入的领域。

    一位外资企业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如果征求意见稿获得通过,意味着外资企业不能上马任何新的食用油加工项目;不过政策仍然给外资企业留了一个口子,外资企业可以与中国本土企业成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进行食用油加工。

    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外资企业威胁中国粮油安全的声音已经此起彼伏数年之久。郎咸平曾经在博客中表示,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等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粮油行业,郎咸平说"中国粮油85%都是外资".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实际上外资企业的威胁被夸大,以大豆压榨行业为例,近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大豆压榨产能扩张迅速,外资企业的大豆压榨产能只占全部产能的50%左右;另外,虽然外资企业在市场份额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国家在调控粮油价格时,"打招呼"外资企业是听的,并没有对着干。

    一位来自粮食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道:"粮油行业限制外资企业并不明智,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就是关起门来自己搞了几十年,结果并不好。我们现在每年要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来生产食用油,如果关起门来自己搞,整个东北都种大豆也生产不了5000万吨大豆。"

    分析人士表示,我们可以限制外资企业从事食用油脂加工,外资企业挣不到加工环节的利润,但是食用油原料还是需要进口,外资企业在加工上损失的利润可能就会通过贸易环节来补偿,跨国粮商在国际粮油贸易上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做的话,中国企业只能以更高的价格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粮油,中国企业并不会占到什么便宜。

    来自粮食行业协会的负责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国际粮油市场没有发言权,并不仅仅是因为加工环节的问题,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由于担心风险较大,怕赔钱,中国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参与度不高,自然没有定价权。

    分析人士说,与加工环节相比,耕地减少、农民种地积极性不强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更重要的因素,由于种粮不赚钱,农民大量流入城市;一些地区搞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由于种粮效益低,集中起来的土地往往用来种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或者是搞生态农业旅游,这都是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即便食用油脂加工全面限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油产业的竞争力仍然令人担忧。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副会长刘登高认为,有必要限制外资企业进入食用油加工,包括在适当时机限制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但是国内食用油企业机制不活、缺乏联合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一些国有粮油企业看不上民营企业,各自为战,无法抱团在国际大豆市场上进行联合采购,争取话语权。

    刘登高说,中国现在资金充裕,加工设备和技术与国际接轨,跨国粮商聘用了不少中国本土的人才,说明人才也不是问题,但是粮油行业的机制和体制跟不上,一些部门仍然在用一些计划经济的手段应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分析人士说,中国粮油企业现在还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小包装食用油、小包装大米都是外资企业引入中国市场,限制外企让国内粮油市场回到封闭状态,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前景不容乐观。

日期:2011-04-20
 
 地区: 中国
 行业: 粮油
 标签: 粮油 食用油 中国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