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获批,湖南、广东等14个省份被列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对象
"从现在开始,这4452家企业,要全部给死死盯住……"2月18日,在环保部召开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视频工作会议上,该部部长周生贤给各地环保系统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会上披露,《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近日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复。到2015年,中国将建立比较完善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基本遏制住突发性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则不超过2007年水平。
据悉,《规划》列出了14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重点省份、138个重点防治区域和4452家重点防控企业。
这是中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是2009年全国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以来的又一次大动作,受到各界瞩目。
规划全文保密
耐人寻味的是,环保部网站仅于2月21日转载了《中国环境报》一篇关于周生贤在上述视频会议讲话片段的报道,并未公布《规划》全文。该部网站甚至没有提及《规划》究竟列出了哪些重点行业和哪些重点省份。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一位官员在电话中对本刊记者表示,《规划》全文目前是秘密的,不会向公众发布。本刊记者还给环保部宣教司新闻处发去采访传真,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而据《中国企业报》报道,《规划》起草人之一、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透露,五大重点防控行业是指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所涉及的14个重点省(区)则包括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青海。
至于138个重点区域和4452家重点企业的名单,本刊记者还不得而知。部分地方媒体则提及本地的重点防治区域,如浙江《台州日报》报道介绍,台州市路桥、温岭、玉环三地被列入全国重金属重点防治区域。
分析人士称,政府部门或许对是否公布重点防治对象名单存在顾虑。但实际上,对各个地区和各家企业而言,"上榜"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来自纳税人的防治资金补助。四川省政府网站2月17日披露,雅安市汉源县乾盛矿业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近日获该省环保厅批复,项目总投资3440万元,其中900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已拨付到企业。另据新华网报道,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经过争取,被环保部列入重金属污染防控区,2010年获拨资金达8467万元。
《规划》具体编制过程也扑朔迷离。多位曾经参与《规划》讨论的专家告诉本刊记者,他们手中并无全文。一位专家还说,有些参与规划的人士最初甚至连造成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哪几种都不清楚。
根据《规划》,中国今后重点防治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铬、镉,以及类金属砷。其中,陕西凤翔等地的一系列血铅事件已让公众对铅不再陌生;本刊2011年第6期封面报道"镉米杀机"也让更多人认识到镉污染的威胁。
"攻坚战"由来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上述视频会议上提出,要"坚决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持久战".其实,这场战役早已埋下伏笔。
2009年8月,环保部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拟报请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就在此次会议召开的当天,环保部还派出一支专家组奔赴云南,调查当时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昆明市东川区200余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
同年10月,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在全国集中开展为时两月的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刮起一阵风暴。
继《方案》之后,面向2015年的《规划》也提上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2010年7月,在由环保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上,《规划》已经获得通过,准备呈送国务院报批。
2011年1月,安徽怀宁县又爆发出儿童集体血铅超标事件。这似乎是为《规划》出台的必要性增添注脚,2月18日,环保部常务会议决定,对安徽省安庆市所有涉重金属工业项目采取限批措施。
据悉,除了环保部,《规划》编制和执行的部委还涉及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各省(区、市)政府需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项目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各地还要编制各重点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落实防治措施和资金。而环保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考核办法,明确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
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将成为环保部等九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
地方政府觉醒
湖南是14个重金属污染重点控制省份之一。嘉禾、武冈等多地发生过血铅超标事件,株洲等地的镉污染也相当严重。
2月21日,湖南召开2011年全省环保工作会议。据《长沙晚报》报道,会议披露该省今后五年,即"十二五"期间,将在环保事业上投入1000亿元,其中562亿元用于"对各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重金属污染进行集中治理".此外,以重金属治理为主要目标的湘江治理综合规划,有望被纳入到国家层面。
该报还称,湘江衡阳段乃湘江流域重金属治理的重中之重,其中水松地区共有大小冶炼企业80余家。过去五年,湖南已在水松地区投入超过5亿元的治理资金。该省环保厅计划整合这些企业,形成几家有较大规模的冶炼企业,对于年产量小于5万吨的企业则一律取缔关闭。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环保局副局长张洪峰告诉本刊记者,自2009年起,湖南已经在配合环保部发起的重金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持续进行小型、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工作,以解决污染源的问题。
除了关停企业,湖南多个地区还在开展沟渠清污、尾矿防渗和再利用,以及小规模土壤置换等工作。据株洲市发改委2010年11月披露,国家发改委下达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首批计划,株洲市申报的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利用工程等四个项目入选,获得国家资金支持6000万元,而这四个项目总投资8亿多元。
当然,重金属污染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治理工作难以立竿见影。张洪峰就介绍说,湘潭市雨湖区有锰矿,开矿和污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和体制支持等原因,土壤修复等工作进行得也并不顺利。以受污染土地认定为例,如果认定某家的土地受污染,需要让其放弃种稻而进行土地修复。但在污染认定程序和补偿标准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当地农民一般都不会乐意。"不种稻就没有收入,再加上修复土地的投入,等于是双倍的损失,他们当然不会同意",张洪峰说。
他表示,总体而言,环保部对重金属污染的系列重拳出击颇有成效,尤其在关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方面。此外,近两年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关停污染企业的过程中民众配合度和评价都非常高。
"地方政府也认为,某些企业带来的税收没那么重要了,以污染换取经济发展是不可行的。"张洪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