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日,农业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全国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式检查的通知,对这个通知的出台,食品论坛展开了讨论,网友康桥夕阳谈了自己对通知以及原料生产相关问题的看法。以下言论是其个人观点,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与否。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全国拉网生鲜乳中的三聚氰胺,“貌似”无的放矢
据食品伙伴网发布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式检查》,居然三聚氰胺还是拉网的三个重点之一,这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浪费。
自从二年前奶粉中被检出冒充蛋白质的三聚氰胺,这种原不为熟知的化学品成为了乳制品检测的“常客”,君不见几乎每次公布的乳制品检测报告都有一句:本次检测的乳制品三聚氰胺指标全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万幸!万幸!即使偶尔发现零星的漏网之鱼,也是当年三聚氰胺风潮之前的产物。万幸!万幸!
三聚氰胺不是乳制品生产的必然产物,即使是因为环境因素带入,其量也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当年乳品中被检出高剂量完全是人为添加的结果。各级生产管理部门、监管部门的反复强调,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不要说乳制品相关从养殖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就是与乳制品沾点边的普通消费者也深知:三聚氰胺是不能出现在乳制品中的有害物质,甚至有些还以为三聚氰胺是有毒物质。既然全社会了解认识了它,不再添加也应属自然,不被检出也属理所当然。
但是,理所当然不被检出的物质,二年来屡次乳制品检测中没有发现的物质,却一直是监管部门法规通知里的重点监控对象《乳制品行业监管新规接连出台 利剑再指“三聚氰胺” 》。甚至有些电文里要求检测部门发现三聚氰胺超标不得自行直接对外公布。难道?难道?
三聚氰胺虽然不是有毒物质,但其危害应该是路人皆知。法律俺不懂,瞎琢磨:如果在产品里加三聚氰胺不是以非法添加处罚而是以危害公共安全论罪行不行?
此次在生鲜乳里查三聚氰胺应属无风起浪,但作为乳品生产的原料,提升质量刻不容缓。《消息称伊利正在接洽并购新西兰乳业基地》,乳品企业的舍近求远背后,流露出多少的无奈。越来越多的企业清楚地感觉到一味地片面地考虑保护奶农的利益,生鲜乳标准上要求降低,价格上地方“指导”,强调低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的散养是中国特色,漠视消费者的安全,原料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即使某些部门出面庇护也无济于事。好原料才有好产品,方有稳定的消费市场。政策可以保护落后,市场买账不买账要问消费者。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是:奶粉市场被国外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原料进口)占去了大半壁江山,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何况,海外企业已不仅仅满足于适合长途奔袭的奶粉市场,假如原料难以保证,液态奶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同样有类似机会。
有进来自建牧场的《恒天然在中国开设两处新奶牛养殖厂计划向前推进》即使通过产品也有可能直接辐射《恒天然瞄准亚太日益增长的超高温灭菌牛奶市场》、《市场不佳百事退守,战略调整寄予厚望》。
监管严不利于产业发展?为什么有企业从宽松的中国去监管更严格的国家?监管不怕严,就怕不能公开、公平、公正。走出去或者使用国外原料的企业就是明证。
成本高市场难以承受?如果让消费者都能了解真实情况,为了安全他们是愿意付出合理的价格。进口婴幼儿奶粉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足以说明。
保护落后有成果?我们的奶粉在质量上不比新西兰的高,但我们的成本不比人家低。
现在,对于乳制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的管理部门,优化产品结果,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技术进步可能比单纯地制定政策保护市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