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酵母宝宝撬动中国面食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0-08-11 10:07 来源:三峡晚报  浏览:588  原文:
核心提示:24年间,安琪酵母实现了从一个30多人的研发基地,向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的跨越;在他的推动下,中国面点从业者成立了专业化组织--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中国面食产业从小作坊发展为规模化的大产业。

    24年间,安琪酵母实现了从一个30多人的研发基地,向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的跨越;

    在他的推动下,中国面点从业者成立了专业化组织--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中国面食产业从小作坊发展为规模化的大产业。

    在他的推动下,“馒乡经济”蓬勃发展,安徽江镇镇、湖北毛市镇、福建园庄镇被评为“中国面点师之乡”,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地方牌”,带动了地方经济的腾飞。

    瞄准市场做大做强

    24年前能够选择酵母行业,现在来看,确实是独具慧眼。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学锋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活性干酵母行业一片空白。中国传统的发面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使用“老面”;二是使用化学发酵粉。这两种方法都有很明显的弊端,而其都是小作坊生产。

    而环顾全球,酵母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而且种类繁多,如鲜酵母、酒酵母等。俞总用汽车类比酵母,在国内是个“稀罕玩意”,在国外已经很普通了。

    一是行业空白,二是潜力巨大--中国人吃面食已经2500年了。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将小麦磨成面粉,做成带馅的面食,用青铜蒸锅蒸熟。

    基于上述两点,1984年,当时的宜昌科委向上级申报,建设宜昌食用酵母基地。1986年基地成立,成为国家计委布点的全国唯一一家酵母科研与生产基地。

    建设之初,设备基本靠买,工技基本靠学,全厂100多名职工顶着3000多万元的债,经过3年的努力,第一颗活性干酵母下线了。

    这是安琪公司的开始,也是中国现代酵母工业的起点。但用了几千年的“老面”甘愿让步吗?市场买不买新技术的账?

    1989年12月,董事长俞学锋带上酵母粉,北上北京王府井,现场做馒头给顾客看,供顾客品尝。他们北京电视台做出了安琪酵母的第一个广告,客串演员的也是俞学锋。

    前方在营销,后方在研发,这两者是安琪酵母安身立命之本。1991年,安琪开发出酿酒酵母,产品应用领域豁然开朗。1994年,安琪进行二期技术改造,坐稳全国第一。

    此时的安琪酵母像开足马力的火车,势不可挡:

    1997年,安琪酵母的销售额达到1个亿;

    2000年,安琪酵母成功上市。俞学锋适时提出了“做国际化、专业化酵母大公司”的理念,安琪先后在国内新建或改造了8条酵母生产线;

    2009年,安琪酵母实现营业收入16.86亿元

    2010年1月,公司审议通过在埃及开厂,加强对北非和中东市场的影响力。

    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从“厨房革命”到健康生活创新者,安琪倡导的“追求满意,永不满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行业产业化领跑者

    和当时看准酵母行业的理由一样,“小作坊问题”却成为安琪继续做大做强的掣肘。

    馒头、油条等面食无疑是民众生活中食用程度最高的几种食品之一,但生产、加工这些产品的企业绝大部分为小作坊,传统面食产业化水平欠缺太多。

    安琪酵母从诞生那天起,就和中国传统的面食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行业发展健康了,作为这个行业的龙头,将是“相互辉映”.行业停滞不前,必将影响行业内的积极性,一损俱损。

    如何推动行业产业化?安琪酵母总经理余明华表示,主要是我们工业化起步较晚,在国外,面包已经从标准规范、生产工艺等方面实现了标准化、工业化;而在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吃了几千年的馒头应该有个什么“标准模样”?很多人都有争议。2008年1月1日,安琪参与制定的面食行业第一个国家标准《馒头标准》实施了。

    随后面包标准、酵母工业标准相继出台,这其中都有安琪的努力。标准的出台给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余明华介绍,目前三全、龙凤等大型食品企业率先实施了工业标准化生产;上海的巴比馒头、安徽的青松食品、厦门五润等,采用中央工厂标准化生产配送“卖馒头”,迅猛发展。

    安琪研发队伍也向阻碍面食工业化的技术难题发起“挑战”.安琪酵母研发中心主任姚鹃说,科研人员经过4年研究,开发了能替代明矾的无铝油条膨松剂,从根本上消除了“铝害”,使油条完全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目前已得到多家食品企业使用。

    8月8日,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行业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发酵面食分会的第五届行业大会,行业大会已经先后研讨过“行业振兴”、“主食产业化”等焦点话题。

    发酵面食分会会长、安琪酵母董事长俞学锋告诉记者:大会的宗旨,就是要推动中华发酵面食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让中华发酵面食与国际接轨,最终能让中华发酵面食走向全世界。中华传统面食“杖擀手搓”已经几千年了,唯有产业化才是中华面食常青的法宝。

    地方经济助推器

    8月7日的中华面食大赛上,来自湖北监利的参赛队伍格外引人关注。虽然只有4名选手参赛,但他们的背后则是监利县遍布全国超过8万人的面点师群体。

    来沪的监利县毛市镇副镇长冉幼武告诉记者,毛市镇是中国面点师之乡,全镇人口6万人,外出务工的面点师就超过了3万人。这些人每年为毛市镇带回6亿元,是毛市镇农业经济总收入的4倍。

    据介绍,毛市镇在2009年度发酵面食分会行业大会上被授予“面点师之乡”.冉幼武分析,能有如此荣誉,一是当地历史上“做包子”的就多;二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才把面食产业越做越大。

    冉幼武说,2005年以来,安琪酵母就和监利县劳动局等部门合作,在毛市镇连续举办了六届面点师技能培训班。5000多人次在培训班学习,然后走向全国。

    在今年的产业发展大会上,福建省仙游县园庄镇被授予“中国面点师之乡”美誉,这是我国第三个获此殊荣的乡镇。

    仙游县经贸局副局长严雪浪说,拿到“面点师之乡”金字招牌,对该县的面点产业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据了解,园庄镇面点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分布到全国各地的面食包点店达7000多个,年收入超8亿元。”今后,我们要充分利用面点师之乡这五个大字做好文章,将仙游县的面点产业培育成一个重要的产业。不仅要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饭碗,还要成为全国重要的面点人才输送地!“严雪浪说。

    虽然只是一个”做包子的“,但这些面点技术人才,形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发酵面食分会则有效的整合利用了这些资源,他们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将面点产业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监利县副县长胥金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监利将重点支持面点产业的创新发展,走规模化生产,连锁化经营之路,逐步引导”监利面点师“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上海巴比馒头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创立者就是一位来自安徽的面点师之乡--怀宁江镇。

    如今,这种企业越来越多。

日期:2010-08-11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