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外贸司:2006年水海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07-03-20 10:04 来源:商务部  浏览:593  原文:
    2006年,我水海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近年来的良好增长势头,全年出口89.7亿美元,增长(对2005年同比,下同)19.0%,远高于同期农产品出口总体增速14.1%;占我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8.9%,继续保持第一大出口农产品地位,全年对农产品出口总体增速拉动超过5个百分点。
  一、水海产品出口主要特点
  (一)对虾、贝类、罗非鱼等大类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情况如下:
  对虾:全年对虾类产品出口27万吨,增长21%,出口金额13.4亿美元,增长23%,占我水海产品出口的14.9%。
  贝类:出口34.3万吨,增长12.5%;出口金额10.8亿美元,增长11%。
  烤鳗:出口4.6万吨,增长9.9%;出口金额5.9亿美元,增长1.9%。其中,84.5%出口日本,受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影响,对日出口出现下降。
  罗非鱼:出口增长迅猛,全年出口16.4万吨,增长53%;出口金额3.7亿美元,增长59%。
  墨鱼及鱿鱼:出口10.4万吨,增长12.3%;出口金额2.3亿美元,增长4.3%。
  (二)日本、美国、欧盟、韩国是四大出口市场,对欧美出口增长迅猛。
  全年对日出口29.7亿美元,增长4.8%;对美国出口17.4亿美元,增长38.0%;对欧盟出口14.1亿美元,增长40.5%;对韩国出口11.2亿美元,增长14.7%。对四大市场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共出口72.4亿美元,占水海产品总出口的80.7%,市场集中度较高。
  (三)山东、广东、辽宁、浙江、福建是国内出口五大省市。
  其中,山东出口31.7亿美元,增长16.0%;广东出口14.0亿美元,增长20.3%;辽宁出口12.4亿美元,增长19.0%;浙江出口11.9亿美元,增长13.2%;福建出口10.2亿美元,增长21.3%。五大省市出口均超10亿美元,共出口80.2亿美元,占总出口的89.4%。
  (四)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占有较大比重。
  全年一般贸易出口51.8亿美元,增长20.9%,占比57.7%;加工贸易出口36.6亿美元,增长17.6%,占比40.8%。同农产品总体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21.5%的水平相比,水海产品加工贸易占比偏高。
  (五)外商投资企业占水海产品出口半壁江山,私营企业出口大幅增长。
  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3.9亿美元,增长13.6%,占水海产品出口的48.9%;私营企业出口27.8亿美元,增长42.4亿美元;国有企业出口14.4亿美元,增长14.0%。
  二、制约水海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
  (一)药物残留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仍是制约我水海产品出口的首要因素。
  我水海产品出口中,养殖水海产品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又以浅海养殖和河流湖泊养殖为主。近年来,我国近海及淡水养殖产区污染加重,为了在较差的环境下控制疫病,实现饲养的高效率,有些养殖户在生产中施用药物和激素。2005年以来,香港食环署在我出口鳗鱼、多宝鱼、桂花鱼、鲤鱼、鲩鱼等水产品中多次验出含孔雀石绿,严重影响了我水海产品的国际声誉。
  (二)国外技术壁垒对我水海产品出口构成长期障碍。
  2006年1月1日欧盟开始实施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食品安全法的标准,2006年5月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大大抬高了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截至到2006年11月底,我出口鳗鱼被日本检出违例事件共32件,被检出的药残包括孔雀石绿、硝矶呋喃、硫丹等多个品种,直接导致全年对日烤鳗出口下降1.2个百分点。
  (三)出口以数量扩张为主,低价竞销严重,缺乏自主品牌。
  从2006年我主要水海产品出口情况看,贝类、烤鳗、墨鱼及鱿鱼等出口均不同程度出现量增价跌现象。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出口品种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鳗鱼、对虾、低价值冻鱼等,企业一哄而上,低价竞销严重,极易引发贸易摩擦。水海产品出口发展多年,至今还没有一个产品形成如挪威、智利三文鱼那样的品牌优势,产品附加值低。
  (四)市场过于集中,加大了出口风险。
  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四大市场占我水海产品出口80%以上。市场集中度过高,不利于规避出口风险,一旦被设置技术和贸易壁垒,出口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成为当务之急。
  三、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渔业生产大国,养殖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生产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中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出口潜力巨大。2005年国际水产品贸易额800多亿美元,我国约占9%。实现我国从水海产品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迈进,关键是提高我水海产品质量水平,推动水海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自有品牌。
  (一)推进健康养殖,引导企业建立水海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加快传统水海产品养殖方式的革新,推广以公司+基地方式为主的高效、生态、健康、安全的水产养殖模式;继续引导支持水海产品出口企业建立完善出口质量追溯体系,按规定做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和药物使用监控,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公布有关监测检测数据;引导媒体对水海产品的药残进行科学、准确报道,避免过分渲染、笼统地将其称为“毒鱼”、“致癌鱼”,影响我产品国际声誉。
  (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和贸易壁垒。
  研究进口国的水海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操作规范,及时调整质量标准,从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入手,积极主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面对国外贸易壁垒,企业要及时、充分了解进口国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建立完善、规范的现代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资料,团结作战,形成同盟,积极应对,争取有利结果。
  (三)加快行业组织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协调、指导、咨询、服务”职能。
  加强对行业组织的管理和政策引导,加快有针对性的品种专业协会的发展。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出口秩序,避免低价竞销;在现有的罗非鱼、斑点叉尾回鱼等出口型养殖热点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培育附加值高、不容易引起竞争的红鱼、军曹鱼、鲷鱼、金昌鱼等新的养殖品种,增加新的养殖热点,实现产品多元化,培育中国品牌;及时发布重点国别、敏感商品的出口风险预警,提供市场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和培训服务,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避免市场过于集中。
日期:2007-03-20
 
 行业: 渔业水产 进出口
 标签: 出口 海产品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