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中美贸易致全球水产链震荡:中国出口商迎来艰难二季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5-05-10 07:00 来源:冻品攻略微信号  浏览:64 原文:
核心提示:在全球水产业最重要的年度展会之一——巴塞罗那国际水产展期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CAPPMA)主席崔和直言,2025年第二季度起,中国水产品出口将面临显著下滑压力,中美贸易摩擦正把两国企业一同拖入“双输”的泥潭。
   在全球水产业最重要的年度展会之一——巴塞罗那国际水产展期间,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CAPPMA)主席崔和直言,2025年第二季度起,中国水产品出口将面临显著下滑压力,中美贸易摩擦正把两国企业一同拖入“双输”的泥潭。
  
  “第一季度的增长是美国进口商在关税前的集中补货,短期激增掩盖了长期风险,第二季度的形势必然走弱。”崔和在接受UCN采访时表示。
  
  第一季度“虚火”背后:中美贸易平衡被打破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5%,达46.2亿美元,出口量增长16%至103万吨。其中对美出口额增长12.5%,达4.7亿美元,出口量为8.16万吨,同比增长9.2%。
  
  “这看起来是个好成绩,但实则是‘虚火’。2022年至2024年,中国水产品出口总体呈下滑态势。只有第一季度的反弹,是因美方提前抢货。”崔和指出。
  
  而贸易战前,中国与美国的水产贸易在数量上相对平衡——双方年贸易量约50万吨,中国出口加工类产品,美国出口初级原料,价值差异由此产生。但如今,美国对中国水产品加征的三位数关税令这一格局彻底失衡,罗非鱼首当其冲。
  
  2024年,中国对美罗非鱼出口达12.8万吨,出口额4.26亿美元,占比极高。如今,在高额关税面前,罗非鱼出口商不得不寻找替代市场,部分产品被迫“滞养池中”。
  
  “鱼养久一点没关系,但如果出路找不到,产业链会从源头断裂。”崔和坦言。
  
  政策建议:扶出口不如强内销
  
  面对突如其来的外需收缩,崔和认为,政府不应仅依赖补贴,而应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兼顾”。
  
  “中国拥有世界最丰富的水产养殖品种,适应力极强。与其硬扛出口低迷,不如推动更多产品进入国内渠道。”他建议道。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水产品进口量达467万吨,2024年虽有所回落至450万吨,但仍高于出口总量。其中虾类产品尤为突出,2023年进口量高达110万吨,稳居全球第一。
  
  贸易战蔓延影响全球
  
  崔和警告,中美贸易战的负面影响不仅限于两国,也正在扰乱全球供应链。
  
  “其他国家也在观望,不敢贸然进入美国市场。今天投资建厂,明天美国就降关税,那之前的布局全打了水漂。”他指出,这种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是压垮全球水产贸易信心的最大障碍。
  
  目前,不仅中国出口商加快抢滩欧洲市场,越南、印尼、印度等国也在调整重心,欧洲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将更加激烈。
  
  写在最后:走出困局,还需稳定与对话
  
  崔和强调,中美海产品贸易合作已有近30年历史,已深度绑定彼此产业链。“贸易关系不是几年就能建立的,轻易切断只会造成两败俱伤。”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正如中方多次表达的态度,如果贸易摩擦能够通过谈判缓解,水产品出口也将迎来“重新正常化”的曙光。
  
  但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必须做好准备,未雨绸缪,以灵活的战略应对未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日期:2025-05-10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