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食品安全宣传周 | 进口食用植物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2-07-29 09:06 来源:合肥海关12360服务热线微信号  浏览:157 原文:
核心提示:食用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这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进口食用植物油更是已经成为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的有益补充。
  食用油,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这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进口食用植物油更是已经成为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的有益补充。
 
  一 植物油大家族

  原料
 
  单一原料生产的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葵花籽油等。
 
  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油调配而成的食用植物调和油。
 
  值得注意的是,食用植物调和油产品应以“食用植物调和油”命名,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工艺
 
  压榨工艺是比较传统的物理制油法,依赖机械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提取出来。
 
  浸出工艺则要通过化学物质来制取,即采用溶剂将油脂提取出来,再经过精炼、脱水、脱色、脱臭等工序后去除溶剂。
 
  注意啦:这两种方法制取的油脂都是毛油,都不能直接食用,需要经过精炼,才能得到符合标准要求的食用植物油。
 
  转基因植物油
 
  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为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菜籽油以及以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菜籽为原料制成的调和油。现在在售的植物油在包装标签上或原料一栏中都可以明确看到使用的原料是否转基因。
 
  根据要求,进口的食用植物油列入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如果申报是转基因的,海关应当实施转基因项目的符合性检测,如果申报是非转基因的,海关应进行转基因项目抽查检测。经转基因检测合格的,准予进境。
 
  二 安全选购进口食用植物油小方法
 
  整体原则应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各种植物油。
 
  看颜色和透明度
 
  各种食用植物油都会有其特有的颜色,经过精制,颜色会淡一些,但不可能也没必要精制到一点颜色也没有,因为精炼程度太高了也会破坏食用油里面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
 
  食用油根据颜色和精炼程度不同分一、二、三、四,四个等级,数字越小,表示油的精炼程度越高级别越高,说明油的品质越好,尽量选择澄清、透明、高级别的食用油。

  看工艺
 
  从食用油的标签上可以看到其制取工艺,首选冷榨油,它包含的营养成分更加安全。
 
  看成分
 
  配料表中会明确标明油的成分。在选择食用油时,首先要看他们三种脂肪酸的比例(即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是否合适,接近1:1:1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我们以市面上常见的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为例做个比较。如下表:
 
品名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     脂肪酸

    
    多不饱和           脂肪酸
 
 
大豆油
 
10%-30%
 
20%-25%
 
 
50%-60%
 
菜籽油
5%-7%
 
61%
 
 
10%-20%
 
橄榄油
 
9%-11%
 
84-86%
 
 
4.7%
 
  可以看出来它们都是某种脂肪酸的含量特别高,远高于其他两种,显然,它们各种脂肪酸的含量并不均衡。
 
  膳食要多样,用油同样要遵循多样化的原则,除了常规的大豆油、葵花籽油之外,山茶油、亚麻籽油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如果还是不放心,我们在选购进口食用植物油时,可以要求商家提供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核对证书上批号,产地等信息,确保选购产品是经过正规渠道进口的货物。
 
  三 选购中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

  压榨比浸出好
 
  有人因为受到“浸出工艺需要用到汽油”传言的影响,从此只认压榨油;事实上,压榨的确实好,营养成分更全面,但浸出的也不差,我们不要被一些过度营销而影响了判断力!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并且符合质量标准的油,都是可以放心食用。

  误区二

  认为调和油很健康
 
  很多人认为油脂品种多,营养更丰富。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不能只看油品种类,要看各类脂肪酸的比例,还要特别注意维生素等其它营养成分的搭配比例。作为调和油更适合于煎炸食物,而精炼植物油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过多食用将会增加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调和油不是“万能营养油”,偶尔用来煎炸东西就好,而且要少买,不能盲目看名字,要多看看配料表。
 
  在内需的推动下,我国每年大量从国外进口食用油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目前主要的植物食用油消费表现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据统计,2022年1-6月安徽省进口食用油约16.2亿元,其中食用植物油约15.2亿元,占比94%。
 
  供稿:进出口食品安全处 淮北海关
日期:2022-07-29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