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情况
据统计,鸭的饲养总量占到我国水禽饲养量70%以上,鸭蛋产量保持在每年300万吨以上。2018年我国蛋鸭年末存栏1.86亿只,年出栏2.08亿只,年产鸭蛋306.86万吨。近年来蛋鸭生产有以下特点:
1. 蛋鸭存栏和产量先增后减。2013-2016年,我国蛋鸭存栏及鸭蛋产量保持增长势头,2015和2016年间达到最高值。但近两年来,受环保政策以及养殖成本提高、疫病风险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蛋鸭存栏以及鸭蛋产量呈持续下降态势,2017年蛋鸭存栏较2016年下降达18.93%。
图1 2013-2018年我国蛋鸭存栏情况
图2 2013-2018年我国鸭蛋产量情况
2. 区域集中度较高。长期以来,我国蛋鸭养殖基本上采用逐水而居的模式,蛋鸭生产集中在鄂、湘、闽、粤、赣、鲁、豫、辽、浙、川、皖、苏等12个省市,总产蛋量占全国蛋鸭产蛋量的95%以上。其中湖北省蛋鸭生产最为集中,产蛋量占全国总量19.4%。从区域分布看,蛋鸭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第一核心圈以湖南、湖北为核心,辐射华东、华北部分省份;第二核心区以浙江、福建为核心,辐射华南及西南部分省份。
3. 品种高度集中。我国蛋鸭地方品种饲养量最多的主要包括绍兴鸭、龙岩山麻鸭、金定鸭、缙云麻鸭等。这4个品种及其配套系饲养量占全国90%以上。绍兴鸭是我国优良的高产蛋鸭品种,主要产区包括浙江、上海以及江苏苏南地区等。龙岩山麻鸭中心产区位于福建武夷山脉南麓,产区主要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金定鸭为蛋用型传统鸭品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福建省。缙云麻鸭属蛋用鸭品种,产区主要浙江、广东、广西、湖北、江苏、上海等地区。
(二)消费情况
目前我国蛋源区域特色基本形成,蛋类产品加工工艺日渐成熟,种类更加丰富,品牌产品初露锋芒,带动市场需求,鸭蛋消费呈增长趋势。主要有以下消费特点:一是鸭蛋消费在禽蛋消费中的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约占30%左右。二是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鸭蛋消费主要以传统加工消费为主,约70%加工为咸鸭蛋和松花蛋(皮蛋)。三是消费具有较强的时令性,城乡居民消费方式以时令消费与节令消费(每年端午节前后为全年咸鸭蛋消费相对集中时期)为主,常常以地方特产的方式进入城乡居民家中。
(三)加工与流通情况
1. 初级加工为主。据估计,目前我国约70%的鸭蛋用于蛋制品加工。加工方式以初级加工为主,加工产品有皮蛋、咸蛋、卤蛋、咸蛋黄、糟蛋(酒糟腌制)、醉蛋(酒类腌制)等,加工率较低,以国内消费为主。
2. 品牌化具有一定基础。如江苏高邮现有蛋品加工企业约300家,年加工咸鸭蛋、松花蛋、双黄蛋等各类鸭蛋制品近10亿只,其中年加工鸭蛋制品超过千万只的企业有5家,如高邮鸭集团2018年加工蛋品约1.1亿只,“红太阳”品牌产品在国内市场一直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多次荣获国内名牌产品大奖和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
3. 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根据对湖北等地从事蛋品加工企业调查,目前鸭蛋蛋品销售中,传统农贸市场份额仍占60%左右,超市销售占25%左右。由于咸鸭蛋与松花蛋保质期较长,较鲜蛋易于运输,近几年电商销售量快速增长。电商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产销对接更畅通。
(四)价格情况
1. 价格较为平稳。2017年以来,受环保政策影响,大量小散养殖户退出,蛋鸭存栏及产量下降,鸭蛋价格持续走高。2018年鸭蛋批发价较2017年明显上涨,维持在每公斤12元的高位浮动。与2016年和2017年相比,2018年鸭蛋价格具有明显优势,每公斤价格高出2-4元。2019年价格基本维持在每公斤9-12元之间。
2. 价格变动主要受生产端影响。由于鸭蛋主要以加工消费为主,消费量相对稳定,因此影响鸭蛋价格的因素主要来自供应端。而年度内鸭蛋价格的变化则主要受产蛋季节等因素影响,一般集中产蛋的月份出现价格下跌。
(五)成本收益情况
对江苏省高邮市典型养殖户的调研表明,不同规模和养殖方式的蛋鸭成本收益有一定差异,规模化养殖效率高、饲料成本高、净利润低,散养产品价格高、净利润高、效率低。
1. 规模化养殖企业效率高、饲料成本高、利润率低。调研的养殖基地流转土地400亩,地租每亩850元,其中200亩是有机稻田,200亩是养殖场(包括水塘)。养殖场养殖规模3万只,年产蛋量600万枚,净利润每只20元左右。环保方面,目前高邮市的水面养殖水禽不在禁养区划分范围内,鸭舍粪污堆沤发酵后还田,直接排入水塘的粪污主要用于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规模扩大存在困境,养殖用地问题突出,养殖风险逐年加大等。
2. 放养蛋鸭产品价格高、净利润高、效率低。调研的养殖户主要利用湖边水面放养,养殖规模3000只。主要以蛋鸭自觅食为主,少量投喂玉米原粮等,节省大部分饲料成本。年产蛋120枚/只*3000只=36万枚,净利润每只约100元。
通过以上比较看,规模养殖场每只鸭的净利润低于散养户,主要是规模养殖厂饲料成本高,鸭蛋销售价格偏低,但由于规模养殖厂养殖数量大,总利润水平高,养殖效率高。
二、鸭蛋产业发展前景与展望
(一)离水旱养模式将成为主导。在绿色发展理念倡导下,各地对传统河塘水禽养殖严格控制密度,水禽产业不断调整生产方式适应新的环保政策要求。肉鸭、蛋鸭、肉鹅的养殖方式逐步由水养转向全室内、离水旱养模式。
水改旱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利于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粪污不直接向水体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三是饲养技术日趋成熟,水禽生长周期大幅度缩短,从原来的年出栏2批,发展到现在的年出栏6-8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二)产业布局呈“东退西进”趋势,对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依赖度下降。从布局变动看,受环保压力影响,东部地区大量关停中小规模养殖场,养殖企业逐渐向西部地区转移,呈现出“东退西进”的趋势。尤其是浙江与江苏两省,近几年蛋鸭存栏下降明显。同时,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和蛋鸭旱养技术的不断成熟,产业布局不再局限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三)消费方式转型,消费者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农产品销售新业态的出现,实现了互联网与水禽产业的深度融合。目前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化已成为鸭蛋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销售比例已经超过10%。鸭蛋产品市场竞争不再依靠价格取胜,消费者更注重食品口感、质量和安全属性,对价格的关注度正在降低。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风险
(一)面临的问题
1. 养殖方式总体落后。蛋鸭养殖总体呈小规模、大群体的特点。养殖方式相对传统,多为傍依水域放牧、半放牧饲养或圈养,养殖规模普遍不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比例较低,小规模农户分散养殖比例较大,占90%左右。养殖设备设施较为简陋,非标、简易的禽舍投资少,但养殖环境难以控制,生产性能难以发挥,且易诱发疾病。
2. 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难度较大。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与国家相关法规约束下,对水禽产业发展中环境控制越来越严。同时,水禽养殖废弃物利用开发不足,资源化利用技术缺乏,已成为制约水禽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3. 鸭蛋制品市场较混乱。目前市场上的蛋品大路货产品多,名特优产品少,以传统的咸鸭蛋、松花蛋、无铅皮蛋为主。一是加工水平参差不齐,产品生产、加工及质量标准控制和安全卫生标准缺乏。二是加工工艺落后,大多数加工企业仍延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三是市场秩序较乱,水禽产品特别是蛋制品同质化程度高、不同品质的产品市场区分度低,绿色生态水禽产品价值难以实现。
(二)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水禽规模化养殖的比例不断增加,水禽疫病开始逐年增多,老病继续流行、新病不断出现。近几年,我国水禽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但水禽疫病研究和防控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以往水禽病仅有鸭瘟、小鹅瘟、大肠杆菌病等少量常见病,但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烈性传染病,如:副黏病毒病、禽流感、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传染性浆膜炎等,影响鸭蛋产业健康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水禽产业转型升级。受河湖环保措施力度进一步加大影响,一些临近河流、湖泊或水源地的水禽养殖区已被禁养。水禽养殖业亟需转型升级,提高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禽养殖比例,加强禽舍的规范化建设,增加现代养殖设施设备投入与使用。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养殖粪污处理等资金扶持。
(二)提升技术水平,推进高效生态水禽养殖业发展。切实转变养殖方式推进高效生态水禽养殖,以实现养殖粪污就地消纳还田,形成环境友好的良性循环。要加快稻禽共作模式、鱼禽混养模式、林间种草养禽生态模式、水禽综合生态模式等多种高效生态水禽养殖模式的推广,积极探索水禽旱养技术,减轻水禽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三)构建产业生态,推进鸭蛋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水禽产业集群内部的“诸侯混战”转向“异质互补”,整合打造出具有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延伸与拓展产业链,同时带动鸭子羽毛、绒毛加工、蛋白粉、蛋黄粉、卵磷脂、鸭肝酱等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与市场化,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最终制成品全链发展。
文章来源丨农业农村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