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我国菠萝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1-03-11 08:38 来源:中国农业产业化微信号  浏览:695 原文:
核心提示:我国菠萝种植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消费以菠萝鲜果为主,销售体系以传统渠道为主,电商渠道表现一般。国际贸易以菠萝鲜果进口为主,且进口量增长较快,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菲律宾。产业问题集中在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技术研推体系不健全、加工及种植机械化水平低等方面。
  菠萝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在世界8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我国的菠萝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量的7.2%和8.1%,是特色高效的热带经济作物,也是热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自2012年起,项目组就开始通过查阅资料、电话调研、产运销环节实地调研等多渠道,对菠萝产业进行连续性跟踪监测,研判我国菠萝产业发展的新动态、新特征、新趋势,以及菠萝产业在扶贫中的贡献。近几年,我国菠萝种植面积约100万亩,较为稳定,产量约156万吨。其中,广东省菠萝产量最多,其次为海南省,两省产量之和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0%。主栽品种为“巴厘”,其种植面积约占我国菠萝总面积的76.0%,“台农16”“台农17””MD-2“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比有逐年增长趋势。我国菠萝种植主体以小农户为主,消费以菠萝鲜果为主,销售体系以传统渠道为主,电商渠道表现一般。国际贸易以菠萝鲜果进口为主,且进口量增长较快,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菲律宾。产业问题集中在品种结构单一、种植技术研推体系不健全、加工及种植机械化水平低等方面。

  一、菠萝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

  1.总体稳定发展。我国是世界菠萝主产国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全球总量的7.2%和8.1%。2018年我国菠萝实有面积90万亩,较上年下降6.5%,占全国热带水果总面积3.2%;菠萝总产量164万吨,较上年下降1.6%,占全国热带水果总产量6.0%;单产2453公斤/亩;总产值36亿元,较上年增长10.8%。主栽品种以’巴厘‘为主,约占总种植面积76.0%。其他主栽品种还有“MD-2”“台农16号”“台农17号”。

图1 我国2010-2018年菠萝总产量(万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由图1可见,2010-2017年我国菠萝产量呈逐渐增长趋势,由107万吨增长到167万吨。2018年菠萝产量略有下降。

  2.生产集中在广东与海南。主产区有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云南。其中,广东海南两省产量分别占我国菠萝总产量的62.0%和26.8%。


  图2 我国2010-2018年菠萝主产区产量(万吨)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农垦局

  由图2可见,近几年广东与海南菠萝产量增长较快,已逐渐发展为我国菠萝优势产区。云南菠萝产量也有所增长,特别是橡胶林下间作菠萝已成为提升新植胶园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广西产量较为稳定。福建2018年产量较上年有明显下降。

  (二)消费

  1.消费形式多样。菠萝上市季多集中在清明节至农历五月。消费形式以鲜果为主,加工品有果汁、果干、果酱及罐头。2014-2018年,国内菠萝消费量由134万吨增长到166万吨,年均增长4.7%。

  2.消费市场两极化严重。近年来,我国菠萝市场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现象共存,传统“巴厘”菠萝批发市场流通价在1.2元/斤左右,且多剧烈波动,而“MD-2”“台农”菠萝批发市场流通价在3.5元/斤左右,且较为稳定。

  (三)加工流通

  1.加工量小且多依赖人工。我国菠萝加工量占总产量10%左右,加工产品以菠萝罐头为主。加工过程人工依赖度高,果品利用率约为50%。菠萝加工厂多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区)。

  2.流通方式仍较传统。流通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传统渠道,也是我国菠萝主要流通渠道。另一种为网上电商平台营销渠道,以'MD-2'’台农‘菠萝为主。菠萝库存较少,仅少许经冷冻储藏后供给餐饮业作为商品辅料使用。

  (四)进出口

  1.菠萝国际贸易以鲜果进口为主。2019年,我国鲜干菠萝出口量0.6万吨,出口额674.3万美元;进口量24.9万吨,进口额2.3亿美元。进出口贸易对象集中,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菲律宾,出口对象国为俄罗斯。

  我国鲜干菠萝进出口贸易量差较大。2019年我国鲜干菠萝进口贸易主要集中在3-4月,与国内菠萝主要上市期重合。出口贸易集中在12月,却非国内菠萝集中上市期。

  图5 2019年中国菠萝出口金额(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


  图6 2019年中国菠萝进口金额(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

  2.进口增长迅速。据联合国(UN)统计,2010-2018年,我国鲜菠萝进口增长十分迅速,进口量、进口额分别由1.97万吨、0.13亿美元,增至19万吨、2亿美元。

  (五)市场价格。2018年5月,我国菠萝出现滞销现象。清明节前后田头收购价为1.35元/斤,随后上涨,最高峰为1.6-2元/斤。但5月4日左右,受天气因素影响,果品质量下降,收购价格迅速下跌至0.23-0.65元/斤,甚至出现无收购商收购现象。但同区域“台农”菠萝价格仍维持在2.5元/斤,且市场稳定。

  2019年菠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受上年暖冬影响,广东、海南菠萝多集中在3月上市,价格略低,产地收购价在0.8-1.4元/斤,批发市场均价为1.18-1.8元/斤,零售价在1.9-2.5元/斤。之后随上市量减少,价格逐渐回升,批发市场最高价出现在6月,为2.21元/斤。8月后,受其他水果的替代效应影响,市场价格回落,12月已低至1.61元/斤。但“台农”菠萝产地收购价一直稳定在2-2.5元/斤,批发市场均价3-3.5元/斤,零售价格约6元/斤。由图7可见,近几年我国菠萝批发市场价格基本呈季节性周期波动。

  图7 我国2016-2019年主要批发市场菠萝产销情况(元/公斤)

  数据来源:多价格监测点统计数据

  (六)成本收益

  1.种植成本较高。由于地租、经营主体、种植技术及种植品种等因素影响,菠萝种植成本差异较大。新植菠萝种植成本约为6500-8000元/亩;连年耕种(自留种苗)种植成本约为3400-5200元/亩。


  2.种植收益尚可。因种植技术差异,菠萝亩产差异较大,为4000-8000斤/亩。’巴厘‘菠萝商品率可达90.0%,成本收益平衡点约为0.7-1.0元/斤,收益约1400元/亩。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菠萝种植成本较高,主要是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高。与竞争性作物火龙果相比,火龙果种植成本相当于菠萝种植成本的一倍,同时收益也相对较高。

  二、菠萝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生产稳定,品种逐步优化。预计我国菠萝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00万亩,种植区域仍集中在海南及广东两大优势区。品种以’巴厘‘为主,但’台农‘等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将逐年扩大,且以企业、合作社为主导。

  (二)菠萝加工业发展缓慢。由于市场偏好,预计菠萝消费仍将长期以鲜果为主。菠萝加工业受资源及成本制约,发展缓慢。菠萝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深加工产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将有可能在未来市场被推广应用。

  (三)国内市场继续两极分化。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结构升级,“台农”“MD-2”等品种消费量增长将明显高于“巴厘”菠萝,“巴厘”菠萝价格有可能继续低位频繁波动。

  (四)进口贸易继续增长。受国内市场菠萝消费量持续增长及优质菠萝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菠萝鲜干果进口贸易仍将继续快速增长,来源国仍将集中在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而鲜果出口贸易仍集中于俄罗斯,罐头出口贸易仍集中于美国。

  三、贫困地区菠萝产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

  菠萝是典型的热带作物,对自然条件与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各国家级贫困县有零星自发种植,或在个别乡镇作为扶贫产业发展。

  (二)主要经验做法

  菠萝产业扶贫通常以土地为资源,市场为导向,采用“公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产业走“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产业发展、就业务工、政策奖补”的增收模式,让贫困户通过“租金、股金、现金、薪金、奖金”相结合的“五金”模式脱贫致富。

  (三)典型案例分析

  1.广东肇庆市“跨区域优势产业对接”扶贫模式

  中山市神湾镇对接肇庆市封开县江川镇裕丰、五合等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神湾镇的“神湾菠萝”有着近100年的种植历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研判,江川镇适合神湾菠萝生长,故一套跨区域产业对接的精准扶贫模式应运而生。神湾镇扶贫工作组在江川镇建立了神湾菠萝种植示范基地,并特邀神湾有种植经验的专家、种植大户通过实地、微信等方式,为肇庆贫困村菠萝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2019年,江川镇第一批神湾菠萝喜获丰收,销售约2万斤、销售额10多万元。下一步,江川镇将继续发展神湾菠萝产业,形成宜业宜游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

  案例分析:本扶贫案例属“跨区域优势产业对接”扶贫模式。一是神湾镇充分利用“神湾菠萝”的品牌优势。“神湾菠萝”经济价值高,且有良好的种植经验,具备相对完整的供销体系。二是对江川镇菠萝种植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详尽分析了江川镇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农业资源,减少了产业发展风险。三是以科技为支撑。在种植过程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邀请科研机构、种植大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减少了新植农户后顾之忧。从而帮助江川镇找到适宜自身发展的产业。

  2.广西上林县“以销带产”扶贫模式

  上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此前只零星种植‘巴厘’菠萝。2018年,广西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上林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合作,在明亮镇建成了100亩‘台农’菠萝种植基地。该公司此前一直开展水果批发业务,之后延伸到菠萝种植业务。邀请广西农科院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指导种植技术,菠萝种植现已成为该地重要的特色产业项目。

  2019年,所产菠萝以7-10元/公斤的价格销往市场,辐射带动了30户农户增收,包括13户贫困户。通过菠萝与种苗的双项收入,100亩基地的经济产值预计三年可达到500万元。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方式,执行“三包加一带”模式:“三包”是包技术、包管理、包销售,“一带”是带动更多人致富。公司现已逐步在上林县扩大菠萝种植面积,预计可辐射带动贫困户300户以上。

  案例分析:该扶贫经验属“以销带产”模式。一是销路有保障。销售环节一直是扶贫产品弱项,但由于公司长期从事水果批发,故销售环节比较顺畅,降低了产业后端风险。二是选对品种。公司的‘台农’菠萝广受市场欢迎,种苗受种植户喜爱,可获得双项收益。三是积极整合各类资源。该公司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解决种植技术难题,与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合作解决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困扰。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主要问题

  1.品种结构单一老化。主栽品种单一、品种老化,一直是影响我国菠萝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占我国76%种植面积的‘巴厘’菠萝已有90年历史,不仅上市期集中,品质不高,而且和‘台农’等菠萝相比地头收购价相差2-3倍。

  2.品牌效益未体现。我国菠萝以小散种植户为主,果品同质化严重,菠萝品牌打造及品牌效益普遍不足。有的菠萝打上”台湾凤梨“的标识,销售时反而更受市场欢迎。

  3.标准化、机械化种植困难。在生产环节,“MD-2”“台农”菠萝对技术要求较高,多数农户还未熟练掌握;“巴厘”菠萝存在一定的药剂大量使用问题,易导致其果型大,品质下降,不耐储运。定植标准的差异影响种植采收机械化发展。

  4.菠萝加工受原料及技术制约度高。我国菠萝加工业一直发展较为缓慢。一是消费偏好限制,鲜果更受市场青睐。二是’巴厘‘菠萝不适宜加工,可利用率低。三是加工机械化水平低,对人工作业依赖度高。四是收益率较低。随着人工费及其他费用逐年增长,加工厂收益普遍堪忧。

  (二)风险分析

  1.成本增长风险。近几年来,菠萝种植的地租、化肥、农药、人工等价格持续上涨,菠萝种植成本不断攀升,但’巴厘‘菠萝市场销售价格却波动剧烈,农民种植菠萝意愿有所下降。

  2.劳动力缺乏风险。与其他农业生产相似,菠萝用工日趋紧缺,年轻劳动力更愿意在城市务工。菠萝专业化农业机械发展较为缓慢,由于种植株距紧密,施肥、催花、采收均需人工完成,已存在农忙时雇不到工人现象。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积极优化品种结构,规范种植技术。为迎合鲜食及加工两个市场需求,一是以企业、合作社等为主导,加快优质菠萝种苗及其种植技术推广;二是专项培育高端、适宜加工、耐储运的新品种。三是规范种植技术,提升果品质量,支持有机菠萝等高端果品生产。

  (二)提升菠萝品质,优化区域公共品牌。实施区域菠萝品牌美誉度塑造工程,依据现有各级标准,规范菠萝生产环境、种植过程、品质监测、加工包装、流通储运等众多环节,形成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以互联网、传统媒体为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升华区域品牌内涵。

   (三)引导菠萝产业信息化、机械化。建立菠萝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各主体间联系,为种植户推送技术及市场信息,引导电子商务等销售途径。建立菠萝价格、流通量、质量安全等监测预警系统,以及农户与农技专家线上咨询体系。同时,专项研发菠萝种植及加工机械,促进我国菠萝产业长远发展。

  (四)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东南亚在气候、土地等资源方面更具菠萝种植优势,且种植成本相对较低。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鼓励我国菠萝种植公司“走出去”,在东南亚发展菠萝种植。在返销回国的同时,积极利用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优惠政策,将菠萝出口至世界其他市场。同时鼓励国内加工企业利用东南亚丰富菠萝资源发展加工业,解决加工原料不足等问题,抢占菠萝加工品国际市场份额。

  文章来源丨农业农村部网站
日期:2021-03-11
 
 地区: 菲律宾
 行业: 果蔬 进出口
 标签: 进口 菠萝 鲜果 机械 电商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