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我国核桃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21-01-25 09:52 来源:中国农业监测预警微信号  浏览:362 原文: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核桃产业发展较快,作为特色优势农产品,核桃在增加农民收益、产业扶贫、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自2017年起,核桃坚果“供大于求”的格局逐渐显现,良种化率低、标准化程度差、中部地区病虫危害较严重、产品质量和产能受限于坚果质量、市场中品牌长尾效应较明显、深加工领域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大力推进核桃良种化,进一步加强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加大低产园改造扶持力度和科技支撑力度,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扶持,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消费渠道,建立和完善覆盖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的市场信息监测和预警
  为做好市场信息引导和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组织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热科院、中国食用菌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形成一系列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经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同意,中国农业监测预警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全文转载《特色农产品市场与产业分析调研报告》。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是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树种。为全面了解我国核桃生产、加工和市场状况,提出核桃产业发展建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受托成立专题研究组,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有针对性实地走访和电话咨询、组织专家和企业家研讨等方式,对我国核桃产业现状进行了综合调研分析。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核桃产业发展较快,作为特色优势农产品,核桃在增加农民收益、产业扶贫、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自2017年起,核桃坚果“供大于求”的格局逐渐显现,良种化率低、标准化程度差、中部地区病虫危害较严重、产品质量和产能受限于坚果质量、市场中品牌长尾效应较明显、深加工领域薄弱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大力推进核桃良种化,进一步加强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加大低产园改造扶持力度和科技支撑力度,加大对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扶持,不断研发新产品拓展消费渠道,建立和完善覆盖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的市场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
 
  一、我国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产品具有长尾特征。我国核桃坚果总产量巨大,从2008年的82.96万吨提升至2018年的326.87万吨,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且以山地为主,近7年的种植面积年均增长率为5%,2018年达1.1亿亩,居世界第一。但受土地资源贫瘠限制,平均亩产与发达国家相比显著偏低。我国核桃品种繁多,与国际流行品种相比缺乏竞争力。生产呈现良种率低、品种繁多、缺乏专用品种和高档品种的特点。近年来,加工企业数和总产能稳步增长,但行业分布长尾效应明显。截至2017年,中国核桃加工量为131.4万吨,且年均增速为20%。加工贮藏相关企业超过1000家,小型企业数占75.3%,大型企业仅占6.6%。
 
  (二)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群体特征明显。2017年,中国消费104.5万吨核桃,约占全球的48%,是全球核桃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比1995年21.42万吨增长4.88倍,年均增长22.2%。国内核桃人均年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的0.17kg到2016年的1.8kg,增长了10.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4%,而同期世界核桃人均消费增长率只有5.8%。据智研咨询调度数据显示,公民对健康的认知连续不断增强,核桃在消费终端的各细分市场稳步扩张,尤其受到中产阶级家庭、年轻有小孩的家庭的青睐。
 
  (三)加工日益精细化,线上贸易蓬勃发展。2017年,我国核桃加工量131.4万吨,主要分为初加工与深加工,初加工如核桃的干制,深加工包括核桃油的压榨、核桃蛋白粉的制备、以核桃仁为原料生产休闲食品、以核桃青皮、壳等为原料生产加工日化产品等。据《中国林业年鉴》数据,2017年,从事核桃储藏加工的企业超过1000个,占全国储藏加工企业数量的3.52%,年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221个。按照2017年核桃总产量为350.62万吨计算,深加工比例约为37.5%。在贸易流通方面,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快速增长,为以核桃为首的坚果品类提供更广泛的终端消费者触达。2013年到2018年5年间,坚果行业的线上销售份额从2%增长至12.5%,电商正在成为引领休闲零食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四)进出贸易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速明显。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显示,2008-2016年中国核桃仁出口量维持在1万吨以下,不到总消费量的1%。近年来,受外贸利润带动,核桃仁进口贸易增长明显,2017年核桃仁进口量约1.8万吨,是2016年出口量的4.7倍;2018年3.2万吨,比上年增加77.8%。贸易伙伴国总体稳定,进口量受双边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国内核桃仁主要出口地为欧洲,日本和吉尔吉斯斯坦,带壳核桃主要销往巴基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主要进口国是美国,受贸易摩擦影响,2018/19年度进口量减少了17%。
 
  (五)市场价格总体下跌,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因产业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总体下跌,价格波动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2015-2019年间,全国核桃坚果批发均价从每公斤30-40元跌至15-30元,年均跌幅6%-13%,5年间优质坚果批发均价跌幅为25%,一般质量的坚果批发均价跌幅达50%。其中,2019年,新疆产区在原本平稳下降的中后期和产季初期出现了较大的上涨,主要得益于海外需求增加,新疆核桃集中出口,也带动部分核桃主产地的核桃价格小幅上涨;云南核桃价格从高位波动下降,总体下降幅度较大。而优质优价的市场特征明显,2017-2019年特、一、二级坚果价格走势高度一致,且价差稳定,特级坚果价格在19-21元,比杂果价高8-9元。
 
  (六)成本收益呈现明显的产业结构性差异。坚果生产效益不高,并逐年下降,回报周期长。目前,全国核桃园中仅有1/3左右为丰产园,其每亩平均纯收入约1900元,而大部分核桃园每亩效益仅350元,且成本回收期10年以上。核桃初加工效益不高,较为平稳。近年来,核桃仁价格较为平稳,坚果价格的下跌,抵消了部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经营加工核桃仁效益较为平稳。核桃精深加工效益好,是今后产业发展的重点,但大多数精深加工企业存在融资难、设备落后、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尚未形成市场话语权。
 
  二、我国核桃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总产量增速放缓并呈稳定波动态势。我国核桃产业将逐渐完成从“量”向“质”的转变,种植面积稳中有降,亩产效率稳步提升,总产量增速将长期放缓并呈稳定波动态势,地域性集约化生产比例将稳步提升。产销模式转型将淘汰落后产能,亩产效率会不断提升。
 
  (二)深加工比例进一步提升。价格持续波动将进一步倒逼加工向深加工转型,同时开发更多行业细分品类。深加工技术将得到更大普及,拥有更稳定终端价格的核桃乳、核桃油等精细加工产品占有比例将会持续提升。
 
  (三)市场集中度持续稳步提升。低迷的市场价格将进一步制约缺乏生产集中度和加工附加值低的核桃企业发展,进而加剧行业两极化:拥有优质果源和先进加工技术的优势企业由于其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持续拥有稳定的终端价格和毛利结构,通过新渠道进一步拓展品牌知名度,推动市场进一步整合,预计集中度会稳定提升。
 
  (四)人均核桃消费量将持续提升。受消费升级和渠道下沉的双重影响,核桃产品作为高端坚果对家庭渗透率会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深加工产品如核桃油等将获得更多高端消费者的青睐,而另一方面口碑传播和丰富的自媒体教育将使核桃的价值认知进一步扩大,促进需求端正反馈的形成。
 
  (五)高附加值的核桃产品出口额将稳步增加。行业“供大于求”的现状将得到改善,进出口量占比未来仍会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行业发展质量的提升,拥有较高附加值的核桃产品如优质的核桃坚果,精深加工的产品等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将不断提升,行业出口局面将从低价向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输出转变。
 
  三、核桃产业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一)主要经验做法
 
  1.开展专业合作社模式,通过集约生产和“四位一体”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云南省福贡县通过成立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劳动技能培训。通过融入项目,提升技能,获得劳务收入,促进产品增收。通过“树、草、畜、沼四位一体”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推广深加工技术,依靠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新疆自治区亚依勒干村与阿拉尔市康源绿佳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村内建立加工扶贫车间,推出“0公里”核桃油产品,年生产核桃油6740公斤,销售190万元,带动203户农民户均增收1800元,全村顺利脱贫。陕西省渭南市推行“村党组织+企业+园区+贫困户”模式,对接下游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和肥料供应,并与贫困户签订定向收购协议,提升了447户贫困户经济收益。
 
  3.提供电商人才培训,通过“互联网+”模式广开销路。甘肃省宁县核桃合作社推动电商扶贫,加大电商人才培训,并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有关产业发展。
 
  (二)典型案例分析
 
  1.乌什县阿合雅镇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乌什县阿合雅镇现有核桃种植面积6.8万亩,种植农户10650户,是乌什县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2019年,推广“大果园”管理模式后,全镇年产量坚果1.1万吨,亩均收益在3800元以上,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镇2395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该镇招商引资创建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厂房17000平方米,雇佣128名(贫困户75户)从事核桃加工销售工作,实现稳定脱贫。
 
  2.洛南县创新发展核桃产业助力脱贫攻坚。2019年洛南县核桃坚果产量4.6万吨,产值6.9亿元。近年来,依靠创新发展模式,取得良好的产业扶贫效果。一是发展红仁核桃特色品种,扶贫效益显著。2019年商洛盛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标准化红仁核桃引种示范基地1300亩。19户贫困户通过合作社担保贷款入股合作社,年户均分红5440元。二是“买全国,卖全国”的交易中心优势不断强化。洛南核桃交易已初具“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仅核桃仁加工销售每年近1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三是以价格指数作为提升产业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的新名片。2019年8月以来,中国经济信息社对核桃价格指数进行分析和运营发布,为核桃种植户、加工和销售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产业信息,为市场、基地管理、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提升影响力。
 
  四、中国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

  (一)主要问题
 
  1.生产良种化程度低,管理方式粗放。良种率低:一是建园初期假冒良种苗较多。二是地方缺乏适地适树的管理意识,生搬硬套其他地区良种屡见不鲜。管理粗放:一是把核桃当‘懒人树’管理,缺乏科学性。二是基地建设较为短视,建园密度过大,导致过早封园,病虫害加剧。三是政府补贴侧重良种苗木采购,后期管理补贴较低,促生‘重栽轻管’现象。
 
  2.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影响加工质量。核桃标准化程度低,主要是因为:一是核桃种植以退耕还林地为主,立地条件较差,制约了核桃的标准化生产。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给标准化技术推广造成很大难度,也使得核桃坚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加工质量和产能的发挥。
 
  3.品牌长尾效应较明显,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由于种植地域分散、坚果生产缺乏统一标准,核桃行业以小企业为主,品牌长尾效应较明显,缺乏消费者熟知的产地标识,市场集中度有待提升。近期随着电商兴起,一批基于互联网而诞生的优质的坚果企业让市场看到了消费者对坚果大类的认可。然而与“库尔勒香梨”“阳澄湖大闸蟹”等细分食品品类相比,核桃市场目前处于乱序竞争,消费者尚未形成基于地理标志的统一品牌认知,致使行业整体缺乏附加值梯度。
 
  (二)风险分析
 
  1.面积和产量增长过快。我国核桃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的102万亩增长到现在的1.1亿亩。面积的扩张带来产量翻番式增长,由于消费空间有限,核桃市场价格逐渐走低。
 
  2.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冻害、病虫害等对核桃生产的影响较大。据统计,2014年、2018年晚霜危害致使许多核桃园减产甚至绝收。仅核桃举肢蛾、黑斑病每年造成的减产达30%左右。
 
  3.劳动力成本增长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核桃经营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时,核桃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效益下降,许多核桃园面临亏损。
 
  4.出口贸易困难重重。我国核桃产量急剧上升,急需扩大国外市场,但核桃出口较少,主要是因为坚果品质跟不上,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核桃坚果的出口具潜在的影响。
 
  五、政策措施建议
 
  (一)因地制宜,坚定不移推进核桃良种化。实行科学选种,育种,不断提高良种化程度。我国地域辽阔、种质资源丰富、生态条件复杂,应进一步大力宣传推介良种,每个主产区域筛选最适主栽良种1-2个,实现多园一品,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继续加强良种的选育工作,持续推出适应种植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更新换代新品种,不断提高核桃良种使用率,使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大低产园改造扶持力度,施行核桃生产直补政策。一是控制面积,使我国核桃园保持在3750万公亩左右,年产坚果保持在400万吨左右。二是对低产园进行良种嫁接改造。三是对低产园、幼园实行集约经营。建议国家对低产园改造进行补助,每亩每年500元。同时按实际生产投入30%(约500元/亩)对肥料、农药、机械等进行补贴。
 
  (三)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实行产业发展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二是建立不同区域的示范样板点。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生产技术骨干。四是开展栽培、加工等难点技术攻关。
 
  (四)扶持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开展林产品生产加工服务;二是积极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促使各项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落实到核桃生产全过程。
 
  (五)建立和完善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为促进我国核桃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应尽早建立和完善覆盖我国核桃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的市场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灾害预测预报、防控及救助机制建设,对我国核桃生产、价格及进出口情况进行即时或阶段性监测预警。
 
  (六)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核桃精深加工业。一是各省自治区结合现有核桃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地开发生产核桃深加工产品。培育核桃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企业、食品研究单位和高校等联合,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新名牌。二是集中力量开拓市场。扶植各方力量如协会、企业、大户等,开展核桃销售工作,在全国不同区域建立核桃集散市场3—5个,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全面对接。
 
  (七)多措并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一是提前谋划,落实销售扶持资金和奖励办法;二是帮助企业融资,提高收购能力;三是制定政府收购指导价,确保坚果收购价格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四是与新疆对接,探索产品出口路径;五是探索降低产品进商场和超市门槛或实行补贴政策;六是积极宣传推介,充分发掘核桃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文化促进和助推产业发展,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报告撰写人:
 
  裴    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员
 
  郭宝光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华指数事业部  经济师
 
  李丕军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张    强  新疆林业科学院  研究员
 
  徐永杰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日期:2021-01-25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