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3000万吨大豆难找接盘侠,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不忍失去中国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9-05-29 09:11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邵海鹏    浏览:230 原文:
核心提示:美国将要为3000多万吨原本要出口中国的大豆,寻找新的市场,但是放到哪个市场都很难全部消化掉。
   “贸易摩擦的双方没有赢家。”5月27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表示,以大豆为例,尽管美国农场主会赔钱,但是中国消费者也会为此多花钱。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一年有余。美国大豆在这一期间“躺枪”。一方面,大豆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持续走低,甚至低于8美元/蒲式耳的种植成本线,刷新10年来最低;另一方面,美国农业部连续出台两轮农场主援助计划,以补偿他们在贸易争端中遭受的损失,但美国农场破产率一度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新高。
 
  “美国大豆服务中国农业37年,通过和相关产业建立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培养、维护并扩大了中国的大豆需求,使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张晓平说,美国大豆产业不忍心因贸易纠纷而失去伙伴关系,不忍心失去这么多年精心培养的重要市场。当前的局面,对两国产业都是严重的伤害。
 
  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国大豆协会5月7日发布公告,敦促美国行政当局取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并迅速与中国达成协议。美国大豆协会强调了中美大豆贸易的重要性,并表示随着谈判的拖延和曲折,大豆农民在经济和精神上受到的重创不容忽视,农民们的耐心也即将耗尽。
 
  这背后是美国大豆期货合约价格跌破8美元/蒲式耳,刷新10年来的最低价格。
 
  张晓平称,8美元的期货价格其实远远低于大豆的成本价格。按照2017年的农业统计,全美大豆平均生产成本为9.27美元/蒲式耳,而且全美平均农场价格还低于期货价格。显然,美国大豆农民普遍亏损严重。两国贸易摩擦,扭曲了大豆原本的市场供求关系和全球大豆贸易流向。从去年六月份以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且似乎短期内恢复无望。
 
  据媒体报道,去年,美国中西部地区仍有84个农场根据破产法第12章申请破产,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
 
  对于新一轮的农业补助,美国农民仍然认为,只能“临时救急”,根本无法解决长期永久性损失。
 
  张晓平认为,第一轮贸易救济补贴对缓解大豆农民的现金压力,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轮贸易救济补贴的细节还未出台,肯定会减缓贸易纠纷给农场主带来的经营压力。然而,从美国大豆协会的多次声明中,从媒体对一些农户的采访来看,美国大豆农民还是坚持“要贸易不要补贴”的主张。
 
  面对两国贸易摩擦,出口市场过度依靠中国,也被外界诟病为美国大豆行业的硬伤。那么,美国是否会借机开拓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市场呢?
 
  张晓平表示,中国的进口量太大,根据贸易摩擦造成的影响推算,美国将要为3000多万吨原本要出口中国的大豆,寻找新的市场,但是放到哪个市场都很难全部消化掉。
 
  他说,也许东南亚、中东北非、南亚次大陆和中美洲都有消化渠道,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能够有效消化掉如此庞大体量的“接盘侠”,并非易事。整个欧盟一年的大豆进口量才只有1300万-1400万吨,而且也不可能完全从美国进口。东南亚是一个潜在的增长区域,但是当地的压榨工业并不强大,进口更多的是豆粕,而世界上豆粕出口最多的国家则是南美的阿根廷。
 
  重塑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作为美国大豆的替代,南美国家或许乐见其成。从2018年至今,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猪肉等农产品,转而大量进口南美国家的农产品。
 
  在张晓平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全球大豆贸易流向被严重扭曲。他说,除了其它供应国从中受益,其它的进口国也从中受益,而他们的受益,是建立在中美两国大豆产业双输的基础之上的。
 
  由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大豆贸易影响,有言论称,此举促进了全球的大豆生产更加均衡,也促使中国的大豆进口国更加多元化。固然中国不买美国大豆,南美国家会是潜在的受益者,但美国出口量的减少,全部转换成南美出口的增加,也不现实。
 
  比如,巴西自身就对大豆有很大的需求,每年的压榨、养殖会消耗掉本国大豆产量的40%。如果来自中国的采购将巴西大豆的价格抬高,那么当地产业就要承受价格上涨的压力,从而影响其竞争力。从整体来讲,巴西将丢掉一些传统的市场,使其转投美国,这部分需求将会消纳美国的一部分的出口。
 
  值得关注的是,号称“世界第三大大豆生产国”的阿根廷,去年因为气候干旱导致大豆大幅减产,甚至出现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情况。
 
  这意味着,农作物要想适应市场的剧烈变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即刻实现。也许这会刺激乌克兰、俄罗斯、中国等地区扩大大豆产量,但要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晓平认为,没有贸易纠纷干扰的全球大豆贸易以及大豆的生产和加工,是建立在各国以自然禀赋为基本要素的竞争优势之上的。为应对短期问题,比如中国需要获得饲料蛋白原料、美国需要寻找新的市场等等,一切手段都是必须的,属于应急措施。
 
  种大豆还是种玉米?
 
  事实上,即使没有本次中美之间的大豆贸易摩擦,中国也早就决定要增加国产大豆产量,与国外转基因大豆进行错位竞争,满足居民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因为进口大豆主要是满足饲用豆粕需要,也弥补食用植物油的缺口。国产大豆仍是食用大豆的主体,其中80%多加工成豆制品、调味品。
 
  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的目标。力争通过五年规划,到2020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比2015年增加4000万亩。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比2015年提高15公斤。
 
  这意味着,到2020年,国产大豆将达到1900万吨左右。
 
  张晓平称,首先要考虑的是,中美贸易摩擦这样的状况会永远持续下去吗?假设会持续多年,有可能为中国大豆生产提供一个契机,通过提高产量来弥补美国大豆减少的缺口。其次,要考虑的是,中国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到底是种玉米,还是种大豆?因为二者是有竞争关系的作物。
 
  考虑到中国从美洲进口的大豆均为转基因大豆,因此有言论称,与其进口,倒不如国内推行种植。虽然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到,将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农产品产业化。但从政策层面来看,目前,还没有看到中国会加快转基因大豆产业化的迹象。
 
  张晓平建议,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着丰富的原生种质资源。中国选择种植转基因大豆,特别是在东北主产区,是不可取的。一旦种植转基因大豆,就将丧失国产大豆自身的优势。而且,即使种植转基因大豆,也无法大幅度提高国内的大豆产量。更何况,中国确定的粮食安全战略,对玉米的要求是“基本自给”,而大豆则属于“适度进口”之列,从这个角度来看,同样的种植面积下,保玉米比保大豆更重要。
 
  他认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第四大大豆生产国,即使种植转基因大豆,也无法改变当前的世界大豆生产和贸易格局。如果坚持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并稳步提高产量的话,中国在世界上第一大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增长的非转基因大豆的需求,这才应该是中国大豆在全球大豆产业中的定位。
日期:2019-05-29
 
 地区: 中国 国外 美国
 行业: 进出口 粮油
 标签: 出口 大豆 中国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