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新理念破解内陆开放口岸建设困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9-21 11:47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浏览:519 原文: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新的开放理念掀开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篇章。纵观我国开放发展历程,口岸作为对外开放门户和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川德阳检验检疫局 刘 刚 谭小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新的开放理念掀开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篇章。纵观我国开放发展历程,口岸作为对外开放门户和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桥梁,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是当前制约我国全方位开放、中东西联动发展的主要瓶颈。新的开放理念的提出,为破解制约内陆口岸发展和建设的制度困局,加快内陆口岸建设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理念带给内陆开放口岸建设的新机遇
 
    开放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我国内外联动问题。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中坚持的基本理念,对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于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其中的开放发展理念注重解决我国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开放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开放发展理念指明内外联动方向和原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开放发展也面临新的任务。新时期的新任务以及新常态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内外联动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总体上建立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在开放空间上推动由点到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到边陲的开放路径,既关注到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发展的问题,也积极思考和探索优化我国中西部对外开放发展的路径。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发展为内陆口岸建设提供了空间。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并举对外开放战略,使开放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依旧很低,开放型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只有9个,所占比例不到全国的1/3且大都是沿海地区,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剩余的2/3都属于内陆省份,内陆地区的开放型经济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坚持开放发展的新理念,应贯彻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加快内陆地区开放步伐。
 
    经济发展需要内陆开放口岸建设快步跟进
 
    促进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需要发挥口岸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制度创新,破除内陆地区的地域劣势,构建公平竞争的内陆沿海开放环境,增强区域竞争综合实力。内陆口岸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有利于构建对在外开放新格局。通过在内陆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地区设立对外开放口岸,可以将国外的东西直接引进来,使内陆地区从入境货物的“终点站”,变为“起点站”和“枢纽站”,增加本地供货货源品种和数量,同时,本地的产品也可以直接出口到国外,一进一出就会产生新的物流新需求,促进内需和扩大外贸,有效提升内陆地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区位重要性和影响力。
 
    有利于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内陆口岸可以发挥中心城市和经济腹地功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点。产业集群和口岸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方面,产业集群对口岸发展形成支撑,许多口岸城市,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口岸城市已经具有良好的功能布局,并建立了优势支柱产业,成为各地区的现代工业高地,给口岸带来强劲的进出口需求;另一方面,口岸的发展使得口岸城市的企业具有更低的物流成本,吸收更加优质的要素资源,面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动力。
 
    有利于改善对外交往和投资环境。内陆口岸的建设促进了口岸、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税收等部门信息标准化建设和政府机关效能建设,为当地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同时,建设现代化的内陆口岸可以提升公路和铁路物流的操作和管理水平,发挥陆路运输的枢纽作用,推进多式联运、内陆无水港联动发展,提高口岸物流专业化、一体化服务水平,增强当地物流竞争力。
 
    内陆开放口岸建设的制度困局及对策建议
 
    开放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内陆口岸建设和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受历史发展、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内陆口岸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传统观念对口岸的概念制约了内陆口岸的发展。二是口岸执法协调机制影响了内陆口岸的发展。三是口岸规划与开放不尽合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内陆口岸的功能。
 
    破解内陆开放口岸建设面临的困境,促进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解决。一是修改对口岸的定义,取消直接进出境的限制。按照新的开放发展理念要求,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应该对口岸的定义进行修改,取消其直接进出境的限制,为既不沿海也不沿边的内陆地区实现口岸开放并享受相关口岸政策创造条件。二是进一步完善口岸执法体制和协调机制。围绕“大通关”进行制度设计,逐步建立健全口岸大通关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和“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统筹口岸发展布局,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口岸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创新通关理念和模式,探索将口岸通关现场非必要的执法作业“前推后移”,加快通关速度。三是地方政府要发挥好协调和保障作用,形成“三互”大通关建设合力。加强对内陆口岸的规划和布局,在内陆口岸的建设与开放中,要对口岸的规划和开放应该有全面的、系统的考虑,避免重复和不必要的竞争。要充分考虑口岸开放的必要性、口岸的区位优势、资源情况,对沿海和内陆口岸开放统筹兼顾。要对内陆口岸基础配套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保障,结合内陆口岸的地域特点,重点建设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支撑的物流运输体系,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及国际大陆桥多式联运业务,为充分发挥内陆口岸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期:2016-09-21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