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又见劣币驱逐良币!进口葡萄酒也难逃这个“魔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7-04 10:42 来源:齐鲁壹点 作者: 安文   刘帅    浏览:276 原文:
核心提示:2015年国内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量同比增长了78%。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卡思黛乐中国区总裁殷凯认为,大量低价倾销赚快钱的企业一拥而上,产品毛利快速下降,已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昔日动辄几百元的进口葡萄酒,如今在商超、电商等渠道降到了几十元甚至十几元。进口葡萄酒褪去了往日的光环。
 
    2015年国内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量同比增长了78%。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卡思黛乐中国区总裁殷凯认为,大量低价倾销赚快钱的企业一拥而上,产品毛利快速下降,已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进口葡萄酒,最低端佐餐酒品质仍很高
 
    “沃尔玛所销售的红酒有两个来源,一是海外直采,二是国内供货商供货。”已经给沃尔玛供货6年的金飞源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海青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虽然部分国外红酒的价格较低,但品质仍然很高。
 
    2009年,从事装饰装修工程的齐海青为宴请甲方,特意从朋友那购得12支红酒,价格为68元一支。“当时这款酒在我宴请的饭店价格是398元,宴请甲方特有面子。”齐海青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该款红酒其实是最低端的佐餐级,但口感、品质仍然很高,第二天并未像喝某些劣质酒一样头晕。
 
    2010年,齐海青的酒进入成都3家沃尔玛,之后川渝29家、44家,直到全国400多家沃尔玛。
 
    齐海青透露,金飞源的酒在沃尔玛定价并不高,“98元到368元不等。沃尔玛对质量把控很严,沃尔玛也有几十元的红酒,但质量问题大可放心。”
 
    海外直采的远不只沃尔玛等实体商超,2013年亚马逊首批美国酒庄直采葡萄酒就登陆中国。2014年京东宣布开展自营进口葡萄酒海外直采业务。媒体报道,中粮集团下的我买网也加入海外直采业务。
 
    “但市场上红酒以次充好的现象仍然较多。”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过去,部分进口红酒的利润可能达到几十倍。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利润薄了很多,但仍然可以达到成本的2到5倍。但国内的消费者往往并不能辨别红酒的品质等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现在红酒市场主要有三种乱象,“以次充好,价值几十元一瓶的佐餐酒、三等级酒卖好几百元。再者,国内灌装冒充国外原瓶进口。国外原瓶进口按照国外的卫生标准,而国内灌装按照国内的卫生标准,这就降低了成本。还有就是直接掺假,国内的红酒冒充国外的红酒。”
 
    但山东斯马特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海冰认为,红酒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来越透明,高利润的时代过去了。
 
    低价倾销、一拥而上,低端葡萄酒已是红海市场
 
    郭海冰说,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白酒消费比较多,达到5000美元时啤酒比较多;达到1万美元时,开始消费葡萄酒。”郭海冰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将成为平民化大众饮品。
 
    受宏观经济放缓以及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2013年我国葡萄酒制造业的营收和利润总额增速双双触底。与此同时,进口红酒降幅过半,山东红酒进口额跌幅达到16%。
 
    进入2014年葡萄酒市场有所复苏。郭海冰告诉齐鲁晚报记者,“消费群体有所变化,白领、企业主等普通百姓成为主要消费群体。但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2015年,中国进口葡萄酒平均价格为3.67美元/升,同比下降7.3%,进口散装葡萄酒总量同比增长78%,平均价格为0.68美元/升,同比下降20%。业内人士告诉齐鲁晚报记者,现在低端酒已经是红海市场。
 
    有分析指出,自2014年开始,我国进口葡萄酒均价连续两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方面是受关税政策影响,另一方面说明中低端葡萄酒越来越受青睐,消费者的选择更加理性,葡萄酒消费大众化的趋势明显。
 
    但欧洲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卡思黛乐中国区总裁殷凯认为,由于大量低价倾销赚快钱的企业一拥而上,造成行业内鱼龙混杂,产品毛利快速下降,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实际国内消费环境很难支撑进口葡萄酒市场大比例增长。
日期:2016-07-04
 
 地区: 中国
 行业: 葡萄酒 酒业 进出口
 标签: 进口 葡萄酒 中国 卡思黛乐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