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与全国人大代表、院士对话 改善质量供给提振消费信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6-03-11 13:21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浏览:338 原文:
核心提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是把提升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这是具有深层次战略意义的。” ——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是把提升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这是具有深层次战略意义的。”

    ——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

    “一个真正好的企业,不是简单地把东西卖出去,而是要创新技术,特别是对品质严格控制。”

    ——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代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对质量的要求则是要做到需求牵引、多元供给、创新驱动、立法保障,真正把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

    人民日报记者 李心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作为质量主管部门,质检总局将在“十三五”期间为质量强国战略而持续发力。面对国内质量保障能力、供给水平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之间的不平衡现状,消费品质量该如何提升?在品牌建设、标准引领方面,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能有哪些作为?

    3月7日,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e客厅”邀请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共同探讨消费品质量提升问题,访谈由《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主持。

    质量提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该如何理解?

    支树平:主持人说得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e客厅”以质量为主题安排今天的访谈,呼应非常快,我们很受鼓舞,也非常感谢。

    质量问题是全社会关注、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推动“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质量大会,明确提出要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大家能够看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质量,确实把质量发展摆到了一个战略高度。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质量的重要支撑。我手上正好有一份2015年全国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有这样几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这几年一直稳步上升,2015年达到83.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达到91.68,进入较强竞争力发展阶段。二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2014年起,一直稳定在91%以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三是出口商品被境外退货批次在不断下降,2015年比上一年降了5.12%。据有关方面统计,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客观地说,没有质量这个基础,“中国制造”不可能遍布全球市场。

    当然,中国产品的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质量的保障能力、供给水平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质量安全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中央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特别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我们理解就是要把提升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乃至整个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之一,通过改善质量供给,释放消费潜力,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综合国力,这是具有深层次战略意义的。

    董明珠:现在的产品,尤其是家电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单纯强调质量安全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才能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林忠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其中,对质量的要求则是要做到需求牵引、多元供给、创新驱动、立法保障。

    主持人:今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消费者在境外刷出900亿的消费单。这种消费外溢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看呢?

    支树平:近年来出现的居民出境消费热,特别是媒体关注的中国游客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集中“扫货”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质量和品牌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从目前我国供需状况来看,一些有大量购买能力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的供给。这不是需求不足,或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发生了变化,供给的产品却没有随之改变,质量和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大量消费外流。

    从质量角度看,至少有3种情况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一是部分产品档次偏低,标准水平和可靠性不高,特别是有些消费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使一些消费者不愿意买国货。以去年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为例,电磁灶、背(提)包等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低于60%。二是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起步晚、积累不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着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屈指可数,并且在认知和接受度上与“洋名牌”尚有差距。三是国内制假售假行为打而不绝,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仅“十二五”时期,质检系统累计查处质量违法案件51.1万起、货值239亿元。
 

日期:2016-03-11
 
 标签: 质检总局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