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出口商品“大质量”分析模式初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5-10-16 08:30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浏览:122 原文:
核心提示:随着出口法检目录的不断调减,原有依靠检验获取数据开展出口商品质量分析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检验监管模式从微观质量检验向宏观质量管理的转变,要求质量分析模式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如何在后目录时代开展质量分析,使之成为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重点在于探索基于全产业链监管的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即开展“大质量”分析工作。

    重庆检验检疫局 唐海燕

    随着出口法检目录的不断调减,原有依靠检验获取数据开展出口商品质量分析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检验监管模式从微观质量检验向宏观质量管理的转变,要求质量分析模式也应随之进行调整。如何在后目录时代开展质量分析,使之成为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重点在于探索基于全产业链监管的出口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即开展“大质量”分析工作。

    随着出口商品检验监管重点由“检验”向“监管”转变,由“管产品”向“管产业”转变,未来出口商品质量分析势必从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的监管数据入手,覆盖产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到全面采集,科学分析,综合应用。鉴于此,探索开展出口商品“大质量”分析已刻不容缓。

    加快推进“三个转变”,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大质量合作机制,形成推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而开展基于质量安全大数据的质量分析是推进各部门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的有效途径和基础工作;通过开展出口商品大质量分析,有助于掌握辖区出口商品质量总体状况和竞争力水平,从而为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行业提升整体竞争力提供政策指导,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给予技术指导,推动重点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提质增效升级;随着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重点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由“检验”向“监管”转变,进出口商品质量分析也应随之由以产品检验为基础质量分析向以产业监管为基础的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转变,以便为宏观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出口商品“大质量”分析是指通过对辖区出口商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质量安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一定区域某一出口产业质量安全总体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的综合分析。与传统的质量分析相比,“大质量”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全产业质量安全监管数据为评价依据,较以往单以检验数据进行分析更为全面;二是分析标的由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转为出口产业质量安全,更加注重宏观质量管理;三是结果应用更为广泛,可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产业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目的是通过对某一出口重点产业质量安全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客观、科学地评估该产业质量安全状况和竞争力水平,从而为政府制定或改进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条件。

    出口商品“大质量”分析是基于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大数据”开展的综合分析工作,其关键在于“大数据”的获取:一是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建立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管理“大质量”工作机制,以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为核心,加强检验检疫、质监、工商、海关等部门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二是国内外市场进出口商品风险信息采集。通过设立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对国内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主流媒体公布的舆情信息,消费者投诉,医院质量伤害案例等进出口工业产品风险信息进行采集、识别、分析、研判等,收集相关风险信息。三是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信息采集。通过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管理,强化鉴定机构日常报告制度,将鉴定机构检验结果纳入风险信息采集来源。四是以调研方式获取数据。通过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及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等。同时,成立行业出口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鼓励企业信息共享。
 

日期:2015-10-16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