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洋豆“杀入”豆制品 国产食用豆失身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5-07-08 14:47 来源:粮油市场报  浏览:217  原文:
核心提示:往年此时的种源今年豆农已提前释放市场,虽然收购无量,但市场需求依然很低。进口转基因大豆遍布各地市场,令沿淮地区收购在即将断档的同时,也很难演绎去年同期的行情,仅近期有小幅上行。

    沿淮地区食用豆经历近1个月的午收休市,收购商库存已明显不足,加上持续强降雨使得补库延缓。进入7月天气转好,但各区域收购量大幅减少,产区和市场关注的播后种源低于常年总量的70%。沿淮的河南、安徽大豆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由高峰时2012年的近2000万亩降至今年不足880万亩,其中安徽产区降幅明显,由1400万亩降至580万亩。

    往年此时的种源今年豆农已提前释放市场,虽然收购无量,但市场需求依然很低。进口转基因大豆遍布各地市场,令沿淮地区收购在即将断档的同时,也很难演绎去年同期的行情,仅近期有小幅上行。7月底至8月5日,湖北早熟豆即将上市,届时沿淮地区余货也将结束。

    进口挤兑沿淮豆身“贱”

    麦收期间,沿淮地区食用豆几乎处于休市状态,长时间无法补库,各地区库存已表现偏低,少量收购使近期行情小幅上行。由于受进口转基因大豆的挤兑,市场对沿淮地区大豆的需求表现更加低迷,加上运输条件优越,铁路运输的零担快运让各地市场经营商更加零活选择,少进货不压库现象表现明显。

    今年沿淮地区豆改玉米现象十分突出,安徽主产区淮北市在2012年之前大豆播种面积均在150万~160万亩之间徘徊,而今年玉米面积增长到15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已不足50万亩,如此大的降幅很难令人置信。其他地区降幅也在30%~50%不等,大幅改种让种源提前流入市场,因此,各地收购量大幅减少已是预料之中。

    调查显示,河南周口、漯河、许昌等地平均每个店面近期日收购量已不足4000斤,商户之间互相倒兑,进口豆掺兑明显,根据市场客户对价格的选择弹性,决定掺兑进口豆量的多少,真正的地产豆车板交货价为5240元/吨,收购商表现无奈。

    而安徽境内的涡阳闸北,淮北市百善、刘桥、闸河,宿州市的肖县、时村等地收购价已在5260~5300元/吨;部分地区车板价达5360~5400元/吨,综合价5340元/吨,个别单独加工进口豆的商户直接发向市场。

    由于进口豆大批流入市场,沿淮地区大豆的优势已无法表现,豆制品的价格优势决定市场的选择倾向,优质地产豆只能作为加工某个品种的选择,而不是全方位使用。沿淮地区收购虽然断档,对行情也很难提振,各地收购商不会滋生赌市和惜售心理。

    肉菜充足豆制品“变脸”

    市场肉、蛋、禽和蔬菜价格一直与豆制品销量息息相关,今年上述产品供应充足,且价格平稳低廉,豆制品销量一直处于低谷,加上同行业竞争,部分加工商采用进口原料,国产食用豆不得不看进口豆脸色。

    市场调查显示:1斤安徽豆流入加工商手中(长江以南区域),其成本价在2.85~2.95元之间,仅可加工1.1斤豆皮(部分地区称“千张”),加上工人和其他费用,1斤豆皮的成本价近3元,且不含加工商利润,而现在市场上豆皮的批发价还不足3元,加工商已无法生存。而尽管1斤进口豆仅能加工1斤豆皮,不过其原料成本仅在1.85~1.95元/斤之间,加工成本仅为2~2.1元/斤,加工商的利润较大。

    豆制品的发源地安徽淮南已早早使用转基因大豆,低廉的价格冲击周边地区,致使省城合肥的豆制品市场变成“洋豆腐”市场;而大豆主产区的淮北,豆制品市场也是一片混乱,消费者无法确认,只是价格决定市场走向。

    此现象仅是一个缩影,国内部分大型加工企业也已开始使用进口豆加工豆制品。

    豆制品的“变脸”,令市场经营商对原材料的采购很难把控,销售沿淮地区的大豆成本高、利润低;东北豆销量低于常年近1倍,市场总体需求低于去年,近期南方高温高湿天气,均对豆制品销量带来影响。

    7月中下旬后,各销区市场均会关注湖北新豆上市。去年7月下旬就有小批量早熟豆上市,由于今年湖北豆播期稍有推迟,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将会在8月5日左右陆续上市。这些将让市场采购放缓,也将抑制价格上行,即便沿淮产区总量较少,也很难激活市场采购热情。因此,沿淮产区经营商应随收随卖,捂豆惜售将会适得其反。

日期:2015-07-08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