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有关草莓的误解和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3-04-09 16:51 来源: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  浏览:1274  原文:
核心提示:现在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各类市场上不同品种、外形和价格的草莓,有没有让你心存怀疑?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 帮你挑选放心的草莓。

  现在正是草莓成熟的季节。各类市场上不同品种、外形和价格的草莓,有没有让你心存怀疑?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 帮你挑选放心的草莓。

  1. 市场上草莓常标注产地,小贩们更是大声叫卖四川、昌平等地名,各地产的草莓,从营养和口味上有那么大区别吗?老百姓购买时,面对标签上的地名,怎样做选择呢?

  不同产地的草莓营养价值的确会有一些差异,如有研究发现,有的草莓果实更大更硬,但含糖量更低,维生素含量也更少;有的草莓含糖量会高一些,而有的草莓维生素C含量高一些。不过,草莓90%以上都水分,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其实并不高,不同品种间营养素含量虽然有差异,但是整体相差数量并不会很多。所以,挑选草莓的时候并没有必要太在意草莓的产地。

  2. 草莓的名目现在也不少,比如奶油草莓,丰香草莓,其实消费者只能从个头、颜色上加以区分。个头最大的,能有两个乒乓球大小,有消费者担心,是否用了膨大剂?为什么自家种在花盆或者花园里的草莓长不了那么大呢?还有人说膨大素会致癌,并且会在人体内积累,是真的嘛?

  很多人认为那些个头大的草莓都是激素的作用,其实是不准确的。

  通过个头和形状来判断草莓是不是使用了膨大素,也并不完全可靠。草莓的个头实际上和许多因素有关。首先,草莓的品种本身就有很重要的影响。有些品种的草莓个头就是会大一些,用植物激素只能增加结果率,加快生长速度,不可能把原来小的品种平均增大的。另外,通过不断的杂交选育技术也能培养出个头大的品种,这点在欧美的草莓品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除去品种的影响,只要适当地进行疏花疏果,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草莓。

  但是,不可否认有些异常大的草莓确实存在使用膨大素的可能。不过,膨大素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恐怖。

  膨大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农药,也不是非法化学药品。它的学名叫氯吡脲(CPPU),在水果蔬菜上均有广泛使用,它能促使植物细胞加倍分泌细胞分裂素,增加单位时间内植物细胞分裂的次数;同时,它还能促使生长素的分泌,使细胞长得更大。结果从整体上来看,我们需要的“果实”就增大了。

  膨大素的安全性究竟如何呢?在小鼠身上的研究发现,小白鼠口服膨大素的急性中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918毫克;如果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体内蛋白质紊乱。但是,植物激素的使用量一般都非常低,而且,在通常条件下,膨大素降解较快,在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即使进入动物体内后,膨大素也不会赖着不走,实验老鼠吃下去的膨大素在7天后只有2%存在于老鼠体内。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膨大素还是很安全的。

  总的来说,异常大的草莓,确实有使用膨大素的嫌疑。不过,目前还没有关于膨大素致癌的报道。

  3. 因为担心果蔬上用了增大的化学药剂,很多老人挑选果草莓,一般拣小个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有科学道理吗?

  通过个头和形状来判断草莓是不是使用了膨大素,也并不完全可靠。有些草莓的个头虽然小一些,但是也可能使用膨大素等植物激素来增加结果率,加快生长速度。

  4. 从长相看,有的草莓上有明显的竖楞,沿花蒂处纵向分列;有的草莓尖端向里缩进,凹陷成一个小坑,这些都算畸形吗?什么样的算畸形?食用畸形草莓有危害吗?

  一般来说,如果你看上去不太正常的草莓都有可能有点畸形,只是畸形程度的差异了。草莓畸形多数是授粉不足造成的,而造成授粉不足的原因就有很多,包括昆虫、低温及环境等因素,并不一定就是与膨大素亲密接触过的。但是使用膨大剂也可能导致草莓畸形。不过,适量使用的膨大剂还是很安全性的,大家不用太担心。所以,畸形草莓主要就是看上去不怎么好看,但并不会对人体有害。

  5. 现在提倡吃应季果蔬。反季节草莓虽然贵,是不是反而不如这个季节的草莓有营养?

  “反季水果”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异地种植,植物在某地是反季的,在另一个地方却正当时。比如几乎所有蔬菜在冬天的北京都过时了,而在广东海南却生机盎然。二是长期保存。果蔬的长期保鲜、保存技术发展迅速,把“应季”的果蔬保存到冬季现在也很多。香蕉、葡萄、苹果、梨、柑橘、菠萝……常见的水果几乎都可以保存到全年供应。第三种是“大棚种植”,这个现在也很普遍。

  反季水果与应季水果的确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其中的“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有时候味道口感的差别甚至还相当明显。不过,这些差异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营养,更不意味着它们有害。但是,反季草莓由于成本等原因的确可能更贵一些。

  6. 草莓类水果该怎样清洗,不至于损失营养,还能有效去除农药残留等养植过程中的危害物?

  用盐水清洗的确可以帮助去除部分农药残留,水果清洗剂浸泡也可以帮助去除农药残留。很多人担心会有害,其实,我国有果蔬清洗剂的标准,对果蔬清洗剂有严格的卫生规定,所以,适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果蔬清洗剂清洗草莓的水果并不会对人体及有害。但是,这点跟美国不一样。美国农业部建议不要用清洗剂清洗食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没有批准“果蔬清洗剂”的生产和使用。

  也有研究发现,盐水处理、水果清洗剂处理与清水处理对于减少农药残留的效果其实没有明显差异,而且,任何一种清洗方法都不能100%的清除农药残留。从日常清洗方便性考虑,用清水冲洗即可。

  7. 草莓娇贵,用手捏拿都会受损,经水洗后,原来完好的表皮,会出现一块块发白的损伤,是否应去除后再吃,还是整个都不能吃了?

  那些损伤的地方是最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如果吃的话,的确会增加风险。但是,如果是冻伤或者撞伤,倒不用担心,主要担心的还是是否发霉。如果发霉了,说明有微生物滋生,那就最好不要吃了。

  在水果上出现最多的是以扩展青霉为代表的青霉,它们产生的展青霉素会产生引起动物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等病症,甚至有致癌的可能。有些人舍不得丢,就只把霉变烂掉的切掉,其实这样也是不安全的。因为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可以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一项调查就发现,霉变苹果上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为霉变部位的10%-50%,正常部位的苹果的展青霉素含量可能高达每公斤3毫克。所以,如果有发霉、烂掉了,不要舍不得,还是丢进垃圾桶吧。

  8. 这个季节,草莓的保存要放在冰箱冷藏吗?还是常温更好?冰箱最多能保存多久不止损坏营养?

  草莓属于浆果,其含水量大、果皮薄、组织娇嫩、柔软多汁,缺乏坚硬外皮保护,一般不容易贮藏,常温下仅可保存1-2天;在收获和运输过程中,草莓极易受损伤和遭受微生物侵染,导致腐烂而失去商品价值。研究发现,低温贮藏草莓可以延长保存期。所以,买回家的话最好放冰箱冷藏。这个季节,气温比较低,放在室内阴凉的地方也无大碍。没有破损的草莓,冷藏放2-3天一边是不会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破损了就不宜久放,最好尽快吃掉。

  9. 草莓有哪些有利健康的营养?食用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草莓吃起来酸酸甜甜而且很爽滑,主要是水分含量多。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的数据,每100克草莓中,超过90克都是水分,大约有7克糖。所以草莓吃起来酸甜水润。每100克草莓中含有47克维生素C,比苹果、梨等一些水果略高,在水果中处于中等水平,还算不错。

  草莓的红色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研究发现,草莓的红色主要是花青素,也是最近几年备受追捧的健康元素。不过,这些功效处于研究阶段,尚不确定,大家也别太依赖。

  10. 微博上,有人说草莓和小苏打混在一起,可以让牙齿变白,有科学依据吗?

  草莓中含有花青素类抗氧化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帮助人体清除代谢反应中的一些自由基,可能对牙齿美白有一定作用,但是,花青素遇到碱性的小苏打会发生反应,结构发生变化,抗氧化能力也会减弱,让牙齿美白的可能很小。目前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证据。所以,还是不要相信了。

  11. 超市里有草莓干,营养与鲜草莓有何不同?是新鲜的更好吗?

  草莓干和鲜草莓的主要区别就是水分了。草莓干就是鲜草莓经过了脱水处理,去掉了所含的水分的。草莓干所含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可能比鲜草莓要少一些,而且,为了更好的保存,草莓干一般会添加更多的糖。相比,还是吃鲜草莓会更好一些;当然,如果没有鲜草莓,草莓干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相比其他膨化食品,草莓干也是一种不错的零食。

  12. 草莓味酸奶、蛋糕等加工食品,与草莓有多大关系?

  其实不大。草莓蛋糕,如果表明有一颗颗的草莓还算好的,如果没有看到草莓,只是有草莓的红色和味道,那就跟草莓一点关系也没有。草莓的红色是花青素,在做蛋糕时,会使用泡打粉,花青素碰到碱性的泡打粉就会变色,所以,用草莓几乎做不出松软好吃的蛋糕。

  根据国标草莓味酸奶属于风味发酵乳,国标规定,这种产品中80%以上还得是牛乳。所以,即使有草莓,量也很少。如果是草莓味酸奶饮料,那跟草莓的关系就更不大了。总的来说,想喝酸奶就喝酸奶,想吃草莓就买鲜草莓吃。

  13. 掉色草莓是染色吗?

  其实掉色不一定是染色。草莓中的主要色素是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植物各部位的色素,花青素类色素是水溶性的。它们通常也会被储存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当细胞破损时,这些储存的花青素就会溶解到外界的水中,所以,破损的草莓也会染红水,这不能说明是用人工色素染色的结果。完整的草莓一般是不会染红水的,如果这时遇到异样的变色情况,就要小心了。

日期:2013-04-09
 
 行业: 果蔬
 标签: 草莓 价格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