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增多 背后藏庞大利益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2-08-04 08:39 来源:南报网  浏览:530 原文:
核心提示:南京工商部门接连查处多起销售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涉案食品种类五花八门,且案值巨大。工商调查显示,违法销售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如今越来越多,其背后则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南报网讯(记者 邹伟 通讯员 哲君 小伟 李静 小飞)咖啡、饮料、奶粉、巧克力、薯片、糖果、红酒、啤酒、调味品、果冻、罐头、维生素、深海鱼油……今年以来,南京工商部门接连查处多起销售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涉案食品种类五花八门,且案值巨大。工商调查显示,违法销售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如今越来越多,其背后则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链。

  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增多

  近日,建邺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云锦路某销售法国进口红酒的店铺内存放大量无中文标签的进口红酒,立即进行了依法查处。现场共查封标称为“维格庄园”、“法国之夜”的不同系列干红葡萄酒共计261瓶。店主称,这些红酒是其从广州某公司购进,原产地为法国。

  工商执法人员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没有上述内容的不得进口。最终,建邺区工商分局没收了上述红酒,并对该公司处以1万元罚款。

  类似的案件,今年白下、玄武、江宁等区工商部门都先后查出过多起。江宁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随着“洋食品”的日益受宠,这些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也越来越多,且不少经营者规模庞大。该区前不久在一居民楼内就查处了案值达百万元的无中文标签“洋食品”。

  背后形成错综复杂庞大利益链

  建邺区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从调查来看,无中文标签“洋食品”的来源主要有四大方面:未经海关检测的走私货;是进口食品,但为了保持神秘感故意不贴中文标签;个人海外代购;普通的国内食品冒充进口食品。其背后的利益链涉及海外厂家、非法走私者、海外代购者、内地不法厂家,以及遍布全国各地的食品店、网店甚至正规商场和大超市等销售网络。

  前不久,白下区工商分局追踪一起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案时就发现,不少无中文标签的绿茶、牛奶等非法“洋食品”就流向了我市多家卖场和超市。而江宁区工商局查处的一起案件发现,经营者通过网络则将无中文标签“洋食品”批发、零售至全国各地。

  调查还显示,这些无中文标签“洋食品”利润惊人。有的进价几十元的红酒,却卖到几百元一瓶;有的进价几元钱的糖果,却卖到几十元。但和那些正规商场销售的正规“洋食品”相比,网上销售的无中文标签“洋食品”依然要便宜很多,所以也比较热销。

  制储售分离,跨地区,查处难

  工商部门执法人员介绍,无中文标签的“洋食品”,消费者往往很难辨别其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食用方法等基本信息,很容易导致消费者误食。而且,有的本身可能就是假冒伪劣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工商部门一直在严查无中文标签“洋食品”,但查处难度非常大。

  首先,工商部门的职能只是负责本地流通环节的监管,位于无中文标签“洋食品”产业链的末端。而许多无中文标签“洋食品”都是在外地生产或非法走私,制、储、售分离,通常单线联系,地区跨度大。地方工商部门往往只能查处当地的销售窝点,治标不治本。

  其次,经营者迎合年轻人爱吃“洋食品”、爱网购的特点,逐渐把电子网络当作无中文标签“洋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隐蔽性更强,而国内目前对网上交易的监管仍是软肋。

  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表示,要想彻底杜绝无中文标签“洋食品”,需要海关、检验检疫、质监、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合作,建立跨地区的联动执法机制,并完善网上交易监管制度等。同时,也希望消费者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买正规的进口食品,并注意索要和保存相关购货凭证。如果发现无中文标签的“洋食品”,请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日期:2012-08-04
 
 地区: 江苏 南京市
 标签: 标签 食品 调查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