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据科学指引数据库(sciencedirect)网站消息,《食品微生物国际期刊》刊登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日日本科学家对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和海鲜污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副溶血弧菌一直是日本的一种重要性的食源性致病菌,从1997年到2001年具有传染性的血清型O3:K6副溶血弧菌导致了大规模的疫情,然而从此以后副溶血弧菌感染急剧减少。
本次研究收集了从977次疫情中分离出的血清型数据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人员在2007年至2009年,从批发市场采集了共计842份海鲜样品,对这些样品进行了致病菌总数、耐热性溶血素(TDH)阳性基因副溶血弧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人员将患者和海鲜中的菌株分离出来,并分析了菌株的血清型、传染性类属特异性PCR分析、脉冲凝胶电泳(PFGE)。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从生产到配送阶段副溶血弧菌感染未出现显着降低,加之到现在自海鲜中始终存在具有感染性的血清型O3:K6,这表明海鲜污染与副溶血弧菌数量急剧下降无关,副溶血弧菌感染可于海鲜配送之后被控制。
原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160512002231>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编译,供网友参考,食品伙伴网提供欧盟、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西班牙等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合规咨询服务,欢迎垂询:0535-2129301,Email:vip@foodmate.net、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