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明胶珍珠”暗藏奶茶铺 人体无法吸收且含塑化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2-04-19 13:24 来源:东方网  浏览:944 原文:
核心提示:近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称,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嚼劲,在珍珠粉圆中添加明胶和焦糖色素,已经是奶茶界公开的秘密。

  东方网4月17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皮革胶囊”被曝光,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与此同时,一些关于珍珠奶茶原材料的热议再次将奶茶安全问题推到大众面前。近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士称,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嚼劲,在珍珠粉圆中添加明胶和焦糖色素,已经是奶茶界公开的秘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忆周期越来越短,令人害怕。”律师说。

  奶精兑水生意仍火

  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间,依次摆着封口机、饮水机、杯桶、吸管,对面一排是奶精、各种颜色的果粉、椰果和已经煮好的黑珍珠。

  有人点珍珠奶茶,服务员麻利地从杯桶中抽出一个一次性塑料杯,用勺子舀上两勺奶精,如有口味上的需求,再舀上一勺水果味果粉,加一勺黑珍珠或椰果,饮水机前加入热水,搅拌均匀,拿到封口机前将杯子封口。不到十分钟,一杯醇香可口的珍珠奶茶便新鲜出炉了。这样的一家小店,开在一所中学附近,每到放学时间,学生就围满柜台,两名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一天的营业额上千元。

  记者走访了多家知名奶茶店,发现几乎所有奶茶店都声称他们的奶茶配方是“天然而且特别的”,对于添加进去的各类物质和液体,也没有明确标示。

  批发成本低成分模糊

  珍珠奶茶的“灵魂”在于奶精和珍珠粉圆,相对于一杯奶茶动辄十元左右的零售价,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却十分低廉。

  在人民路上的几家奶茶原料批发店内,各种原材料随意堆放。奶精大多是大包装,每包净重50公斤,价格从40元到400元不等。店主介绍说,价格中等的一种奶精销量最好。珍珠粉圆则有多种包装,从500克一袋到2公斤一袋均有。据店主介绍,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型奶茶店加工。仔细观察这些原料的外包装发现,茶粉和粉圆的外包装上,有的标注着上海本地产,有的则只标注产出代理进口公司,未标注产地。几乎所有包装上,关于粉圆的成分介绍都会有木薯粉和食品添加剂字样,但对于后者的描述却大多语焉不详。

  在网上,500克装的“珍珠”售价最低仅4元,最高不过8元。这些珍珠粉圆煮熟后就会变成人们熟悉的黑色珍珠。据卖家介绍,500克“珍珠”约有近千颗,以320毫升的杯子计量,调配40杯奶茶没问题。“珍珠”的材质主要是木薯粉和食品添加剂。当问及后者主要包括哪些物质时,卖家毫不犹豫地吐出“焦糖色素、食用明胶”八个字。

  “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胶质”其实是塑料

  45岁的庄先生是国内一家知名连锁奶茶店的老板,从事奶茶行业数十年,对于珍珠奶茶其中的奥秘,他深谙其道。珍珠奶茶在给人们的味蕾带来甜美刺激的同时,也给人的健康带来隐患。

  “珍珠奶茶中弹性十足的物质被称为‘珍珠粉圆’。”庄先生说,“珍珠是台湾的特产,真正的台湾珍珠其主材料是木薯淀粉,成色应该是偏白色的。”不过,由于单纯的木薯淀粉并不能让珍珠弹性十足,如今比较通用做法是在其中加入小麦蛋白。即便如此,有的商家还觉得弹性不够,为了让珍珠更有嚼劲,于是再投入了人工添加剂,市场上比较多见的是一种合成珍珠。

  据庄先生介绍,目前有两种价格低廉、不合格的黑珍珠在奶茶市场“扰乱秩序”。一种是由食用明胶做成的珍珠,如果食用明胶质量合格,则其与用木薯粉加糯米所做出来的珍珠相比,对身体伤害并不大,只是相对价钱来说便宜很多。

  另一种珍珠是由木薯淀粉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胶质”的混合物所制成,所谓“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胶质”其实就是塑料,除了能增加“珍珠”的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更没营养可言,其含一定的塑化剂,过多食用后果难以想象。

  “事实上,前一种‘珍珠’也暗藏杀机。”庄先生说。工业明胶价格约在6000—10000元/吨,食用明胶价格约在2万—3万元/吨,由于两者成本相差巨大,一些不良商家会添加一些工业明胶。

  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此前披露称,1吨正规食用明胶原材料价格高达2000—3000元,而皮革边角料1吨仅需100—200元。去年食用明胶供应量约5万吨,且多数供应境外市场,形成每年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缺口。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有100多家,山东、河北、苏浙一带都是这些假冒食用明胶的根据地。

  珍珠奶茶尚无国家标准三诱因致问题频发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珍珠奶茶的原材料来自正规渠道,但不排除一些街头奶茶店进货渠道不透明,原料品牌杂乱的现象。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珍珠奶茶这样小行业的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也使这个行业的规范管理仍处于空白阶段,执法部门很难规范管理,只能依据相关食品法进行监管。

  为了防止药品、食品出现问题,我国出台并不断修订了相关法律,可为什么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频发?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金晓律师分析说,原因有三:

  一、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不足。从监管来看,我国药品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比较滞后,监管工作重审批,轻监管。涉及药品、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众多,采取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与此同时,执法缺乏威慑力,处罚力度不够,客观上助长了药品、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违法成本过低也是一些生产者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药品管理法》中规定依照“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处以罚款,而《食品安全法》中规定“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由于罚款数额对于生产者可能获得的利益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不能伤筋动骨,导致生产者被罚后还继续违法。

  二、部分生产者一味逐利,道德败坏,毫无诚信可言。药品和食品的质量尤其要靠生产经营者自律,但有的生产者为了获取暴利,故意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当前部分生产者药品和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非常淡薄,他们以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获取不正当利益。

  三、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缺乏保护意识。有的消费者对于食品的观念影响了生产者的行为,对食品外观很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法食品生产者作弊造假。近日曝出的工业明胶事件中,暴露出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同的物质入药和入食所引起的重视程度截然不同。与药品相比,食品更接近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其可能产生更广、更深的影响。所以对于食品安全,无论是生产者、监管部门还是消费者均应当给予同药品安全相同的重视。

日期:2012-04-19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