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追问食品安全:有效管控体系怎样构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6-01 09:16 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360  原文:
核心提示:上海的"染色馒头"、广东的"墨汁粉条"、北京等地的苏丹红辣椒粉、沈阳的"毒豆芽",还有双汇瘦肉精、三聚氰胺、西瓜膨大剂……最近,各地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食品安全事件为什么越来越多?政府监管有没有到位?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浙江日报讯 上海的"染色馒头"、广东的"墨汁粉条"、北京等地的苏丹红辣椒粉、沈阳的"毒豆芽",还有双汇瘦肉精、三聚氰胺、西瓜膨大剂……最近,各地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刺痛着每个人的神经。

    食品安全事件为什么越来越多?政府监管有没有到位?该怎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问: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频发?

    省外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加上我省最近也出现了染色馒头和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这些带给很多人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仿佛突然之间,什么东西都不能吃、不敢吃了。

    事实上,正如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润龙所言,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是稳定可控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更严重了,而是更加被关注了。据统计,2010年我省共接报食物中毒事故23起,不但比上年大有减少,而且与5年前或者10年前相比,中毒事故和中毒人数更是成倍减少。

    类似的判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不久前也曾经对媒体表示过。作为我国食品领域的权威专家,他表示,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但是"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担心毫无必要。不仅如此,我国逐年提高的食品抽查合格率和人均寿命告诉我们--"其实咱们吃得还不错。"

    既然食品安全不是更严重,那为什么食品安全事件会频频发生?省农业厅农产品质监处处长王建伟、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丁钢强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虽然从中央到省里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随着食品产业高速发展,安全事件正处于多发期。同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的身体健康,人人关心,"燃点"很低,加上近年来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国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很多以前潜在的问题不断得到查处和曝光。这样的一些报道短时期内集中出现,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群众看了以后难免会焦虑担忧,感觉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从而产生"还有什么能吃的"的想法。

    其次,从客观上来说,食品行业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建设滞后。加上食品行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现象比较普遍,许多企业特别是小作坊等安全投入不足、管理能力薄弱,一些从业人员道德缺失、不讲诚信,唯利是图,不注重食品质量。这些,都给食品安全埋下了很多隐患,也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第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成本不高,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难度较大,这给很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留下了投机取巧的空子。我省有近4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还有许许多多无证无照的小作坊、食品摊贩,有些经营户流动性大,加之所售食品来源不明,进货渠道乱,索证索票难,又极易反弹,执法难度较大,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

    第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检测精度不断提高,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监督抽检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问题隐患不断得以暴露和发现。

    第五,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加上一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是价格便宜,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间接造成了违法食品有市场需求、违法者有生存空间。

    二问:政府监管有没有到位?

    频频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也给很多老百姓留下了政府监管不到位的感觉,比如,为什么很多问题都是媒体先发现的,而监管查处好像总是在媒体报道之后?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共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多万户次,共查处13万起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由媒体先发现的还是极少数。很多案件是在监管部门查处并公布后,有关媒体再跟进报道的。

    徐润龙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三聚氰胺问题乳粉事件发生以来,我省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全力以赴,从2009年起开展了为期2年的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两年来,全省各地围绕问题乳粉清缴、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及地沟油整治等重点,对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集中整顿,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着力构建"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完成了各项整顿任务。正是因为有了各级监管部门的努力,近年来我省食品安全状况也在逐年改善。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省从农产品生产到餐饮服务链条长、环节多,加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多、小、散、低的情况十分突出,监管难度确实很大。还有农药残留也是我省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很多农民不懂什么农药能用什么不能用,不知道该用多少,而政府要想监管这么多农户,确实很难。同样的情况,面对街头流动摊贩,监管人员要天天守在街上监管也不现实。

    因此,虽然近年来我省检测出不合格食品的比例在逐年降低,但算下来绝对量也不小,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决不能有任何松懈。

    三问:怎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每当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后,人们往往有这样的困惑:这事到底该由谁来管?

    前不久沈阳发生"毒豆芽"事件后,记者举报投诉,打了一圈电话,竟然被4个部门推了回来:质监部门称自己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上的豆芽归工商部门管;工商部门称豆芽是初级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管;农业部门称没有拘留资格,很多违法商贩在检验结果出来前就逃跑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则称,自己只负责检测饭店或食堂里做好的饭菜。媒体无奈感叹,4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颗豆芽菜。

    分段监管、"多龙治水",最怕推责任、"踢皮球".徐润龙坦承,无论是4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颗豆芽菜,还是8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瘦肉精),确实反映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的地方。"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段监管的体制模式,不同食品品种、不同环节,都有不同的部门在管理。甚至不同地方,监管体系都有所差别。实际工作中确实也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空白并存等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徐润龙表示,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第一,要地方政府负总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要加强统一协调,减少部门之间、环节之间、地域之间管理的交叉、重复与空白,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无缝"监管。在《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办法(省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稿)》中,对有关部门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并针对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投诉、举报互相推诿的情况,明确要求建立首问负责制。近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也将协调有关部门对全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进行统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第二,除了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外,在当前分段监管的体制下,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各尽其职、相互支持、互相补台,做到不失职,不扯皮,不遗漏,形成监管合力。第三,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查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徇私舞弊、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首先要严格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做到企业讲诚信、行业要自律,这是食品安全的基石。但同时,治乱须用重典。对于食品违法行为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从严处罚。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低一直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些企业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过去两年的食品安全整顿,我省查办各类案件2.91万起,平均每起罚款只有2077.26元,对大多数违法企业来说,这样的罚款起不到威慑作用。

    因此,我省正在开展的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中,各级监管部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动真格、出狠招,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付不起的代价,真正起到威慑作用。

日期:2011-06-01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