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召回的问题食品不宜重回“老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1-05-25 09:24 来源:长沙晚报  浏览:181  原文:
核心提示: 5月23日至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就修订版《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稿有诸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也不能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若是因为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标准而被召回,采取补救措施能保证食品安全的可继续销售,但应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5月23日至5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就修订版《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征求意见稿有诸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对被召回的食品,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也不能重新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若是因为标签、标志或者说明书不符合标准而被召回,采取补救措施能保证食品安全的可继续销售,但应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5月24日《京华时报》)

    新规的出台,稀释了民众对"问题食品"借尸还魂为祸人间现象的忧惧。公众对于"问题食品"封存而不销毁、撤回后重新上架等现象并不陌生。上个月就发生了两起这样的事件:央视曝出每天3万个过期馒头回炉后流入上海各大型超市;重庆市公安局通报,重庆吉喜达食品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冰糕、雪糕等食品的原料奶粉中涉嫌含有三聚氰胺,经查是以前未彻底销毁的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

    面对乱象丛生的食品市场,国家质检总局能从保障民众生命健康安全出发,做到"重典"整治,规定被召回的"问题食品"若非因标识有误,一律无害化处理并不得再用于食品生产和销售,能有力杜绝"问题食品"被暂时封存后采取隐秘方式重新"进口"的现象,其情可嘉,其举措有力。

    但是,规定召回的"问题食品"不能打碎又掺合到食品生产原料中,或者经过染色等"化妆术"后再度出售,不能指望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良心发现和道德自觉。事实证明,既然"问题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在之前敢于昧着良心办事,那他们就不惮于为了利润而继续铤而走险,采取种种欺瞒手段让"问题食品"重入市场。

    缺乏专业知识和检测设施的民众,将食品监管的重任托付给政府部门,因此,政府部门应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全流程进行严密监管。但截至目前,对企业销毁或无害化处理"问题食品"尚无明确的监管部门和处理程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将"问题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与召回食品隔离开来,由政府部门或政府督促指导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问题食品"进行处理,就能取得釜底抽薪的治本之效。

    由公共机构、专业力量来处理"问题食品",也是技术上的需要。去年媒体披露山西一家乳品有限公司焚烧奶粉方法欠妥,不过是"处理一种毒物,又产生一种毒物(二恶英)".而较为可取的"分离处理"方法,在国外已有成功先例。换言之,处理问题奶粉需要借助"高新技术".如果没有公共部门的充分介入、指导、帮助,企业为了省钱省事而采取等而下之的处理方法,也就不足为怪了。

日期:2011-05-25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