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全国首部质监工作风险管理分析报告在京正式完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10-12-16 13:05 来源:质检总局  浏览:380  原文:
核心提示:《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风险评估总报告》近日在京正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一同问世的,还有由北京市质监局、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食品、产品质量监督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风险管理研究》课题。这不仅标志着北京市质监局年初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更为下一步建立北京市质监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率先开展质监风险管理

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正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历时8个月、总字数超过3万字的全国首部质监工作风险管理分析报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风险评估总报告》近日在京正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一同问世的,还有由北京市质监局、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完成的《食品、产品质量监督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风险管理研究》课题。这不仅标志着北京市质监局年初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更为下一步建立北京市质监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风险管理理念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率先提出,进入本世纪以来,西方各国更是不断加强并开展公共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工作。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实现“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的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北京市质监局曾开展了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安全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随后,北京市质监局在总结“两大活动”风险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质监工作职能,该局发现,对于质监工作而言,监管对象多,监管人员、力量有限,需要通过梳理问题和风险,将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同时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关口前移,由注重突发事件的事后处置转变为提前预警与事后处置并重,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

    今年年初,北京市质监局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选择在涉及公共安全和健康方面的产品、食品质量监督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3个领域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在全国率先开展质监风险管理工作。

    北京市质监局不仅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及风险管理工作办公室、专项课题组等其他相应的机构,还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印发全系统,而且充分发挥首都的“智力”资源,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组成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工作组,组织开展风险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课题组与IRGC(国家风险治理委员会)和CMU(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借鉴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山东全运会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报告的重要成果之一,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对监管对象的风险状况进行合理地研判。目前该局正在开发风险管理软件,通过录入数据,自动形成风险评估表格。

    据介绍,该报告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理论,形成涵盖产品和企业的目录管理体系,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实施分级、分类的动态监管,定期调整监督检查计划,实现质监工作资源配置的合理化、科学化。“风险管理,最重要的是找到风险识别的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数据的分析及评估,针对不同产品的特性,总结出不同等级的动态风险评级,及时调整监管工作的方向和力度。”课题组负责人说。

    研究表明,风险评估可以溯源到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查找风险原因,达到改进、提升工作的目的。

    北京市质监局局长赵长山表示,风险管理研究的成果得力于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风险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提供智力支持,这样的合作模式很成功。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风险损失和发生概率的综合分析评价,提高了全系统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质监部门科学行政、依法行政、规范行政、高效行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下一步,北京市质监局将依据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围绕公共安全、公共健康和产业调整政策,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产品监督目录管理委员会,建立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的产品、食品质量监督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管理目录及质量工作协调机制,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产品和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管,并持续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决策风险管理重大事项,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科学水平。

日期:2010-12-16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