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宁波检验检疫局推行农产品区域化管理基地新模式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09-10-16 10:54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作者: 李彦涛   潘明    浏览:226  原文:
核心提示:站在宁波慈溪市中横线公路上,放眼望去,掌起镇绿叶农场空旷平整、白鹭低飞、绿意盎然。常年不间断生长的蔬菜,为这里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的生态区域。 如今,在宁波慈溪市,像掌起镇绿叶农场这样的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基地已经有14家,总面积高达9000余亩,一年四季都会

    站在宁波慈溪市中横线公路上,放眼望去,掌起镇绿叶农场空旷平整、白鹭低飞、绿意盎然。常年不间断生长的蔬菜,为这里营造出世外桃源般的生态区域。

    如今,在宁波慈溪市,像掌起镇绿叶农场这样的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基地已经有14家,总面积高达9000余亩,一年四季都会有绿油油的蔬菜运出基地,俏销海内外。

    “出口蔬菜原料质量安全有了可靠保证,区域化农场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社会效益大大提升,农民富了、企业活了、政府乐了。”这就是宁波检验检疫局推行的农产品基地“区域化管理”新模式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的深刻变化。

    区域化管理:破解新难题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宁波特色农产品丰富繁多,每年农产品出口创汇额都在10亿美元左右。这样的数字,虽然在全市出口绝对份额中并不抢眼,但“三农”问题涉及民生,如何做好促进农产品出口这篇大文章,一直是宁波检验检疫局党组工作的重中之重。

    早在2000年初,宁波局就在国内率先试点“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农产品源头管理模式,确定了出口企业和种植基地“一对一”的原料供应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曾对促进宁波市农产品出口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但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宁波市土地流转率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全市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124.6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50.6%,耕地流转率在浙江省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到了一些专业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手中。由于产量较大,这些专业种植养殖经营者往往同时向多家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同时,这些种植养殖大户已经拥有了对自己的经济行为负责的能力,不必再依赖某个出口企业对其进行指导和管理。

    这些现象拨动了宁波局党组敏锐的神经,“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虽然是有效的,但在宁波这片土地上已经不再是最优的管理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宁波局党组以勇于担当的胆略和为民谋福的责任,毅然决定推行出口农产品基地“区域化管理”新模式,决心走出一条让“检企政农”多方共赢的好路子。

    区域化管理:指明新方向

    改革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2008年2月26日,宁波局先是“小试牛刀”,在慈溪市开展区域化管理试点。时隔不久,慈溪这片“试验田”就传出喜人的消息:在植物源性食品残留监控中,检验检疫部门从区域化管理基地抽取样品,阳性样品检出率仅为0.8%,低于2007年的2%。一些较大的农业企业半年时间共抽取原料1109个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2.3%,同样低于同期的4.1%。这样的数字意味着区域化管理基地蔬菜的合格率大大提升。很多老客户也都给出基地原料质量值得信赖的高度评价。

    一年过后,宁波局将试点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推广。从此,一个崭新的区域化管理模式图也开始日渐清晰:由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口蔬菜基地作为备案主体,向检验检疫机构提出备案申请,由检验检疫部门为主,当地农业部门合作参与,按照双方协议各负其责,共同管理。把备案主体由出口企业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出口蔬菜种植基地,抬高备案基地的规模化门槛,基地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申请实施区域化管理。

    掌起镇的绿叶农场原来只是海通集团的加盟农场,区域化管理后,它也可以向其他公司供货,产品能卖到多家出口企业。农场主叶善根,最早是一家服装厂的仓库保管员。“蔬菜只要种到地里,就已经销售出去了,无论市场怎么变,每年都会有至少七八十万元的收入。我是在这片土地上靠政策赚钱了。”说起自己“跳跃式”的变化,叶善根满脸兴奋。

    像叶善根一样,慈溪市桥头镇成达农场老板杨成达同样品尝着绿色农场带来的喜悦。今年上半年,慈溪市青刀豆、毛豆等出口蔬菜市场销售价格每公斤5角钱左右,实施了区域化管理模式的成达农场种植的这两种蔬菜,平均价格每公斤能卖到9角钱,高出市场销售价近80%。让杨成达没想到的是,从来没与他们做过生意的江苏某出口蔬菜加工企业,竟然出到了每公斤1.1元钱的价格收购该农场的青刀豆。

    “区域化管理模式做到了基地管理制度、工作规范、记录格式、现场标识和档案保存‘五个统一’。现在让我们最放心的是出口蔬菜原料的质量安全。从源头抓质量的做法,可以让我们公司的产品越走越远。”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诸多“国”字称号的海通集团董事毛培成,谈起公司未来的前景充满自信。

    宁波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孟裕说:“在出口农产品内外压力巨大的形势下,只有控制源头,并在源头管理上狠抓产品质量,建立溯源体系,降低运作成本,才是解决出口农产品问题的根本之道。”

    区域化管理:走活一盘棋

    在宁波,区域化管理基地就是一个“聚宝盆”。现在,这样的“聚宝盆”已经吸引大学生在这里安居乐业。原因是区域化管理基地不但可以农机操作,科学种地,施展才能,每月还能够拿到政府发给的稳定工资。

    果木种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小叶,现在已经是绿叶农场的业务骨干,他在这里每月能够赚到2500元,而场主每月只需要付给他900元,另外的1600元都是政府给的。

    “不在政府工作,却能拿到政府开的工资,为了农民得实惠,政府下了真工夫。”慈溪检验检疫局副局长陈伟告诉记者。据介绍,政府每年除了为农场的员工开工资,像喷灌这样的农机设施投入也都是政府埋单。

    “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控迫切需要各个主管职能部门的强强合作。只有握起更多的‘拳头’,才能真正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慈溪农产品扩大出口。”宁波检验检疫局党组的决策,已经变成了一方推动、多方行动的“大戏”,走活了农产品基地管理一盘棋。

    今年以来,区域化管理模式犹如一场春雨也渗透进输欧茶叶基地,实现对出口茶叶从源头到成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宁波出口茶叶质量明显提升。1至8月,宁波茶叶出口欧盟64吨,货值15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5%,检验合格率达100%,比去年同期增长7个百分点。

    “现在是蔬菜、茶叶,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把水产品等也同样引入区域化管理模式。监管模式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搞人海战术,要靠信息化手段,风险评估。有了这种模式,可以缓解检验检疫人员不足的矛盾,可以轻松执法,这与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要求的‘抽检监督’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描述着促进农产品出口这篇大文章的美好构想,在这样的构想中,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也看到了宁波推行农产品基地区域化管理的巨大潜力。

日期:2009-10-16
 
 地区: 浙江 宁波市
 行业: 果蔬 进出口
 标签: 出口 农产品 蔬菜 宁波 检验检疫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