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8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持并联合广东、陕西、湖北、河北、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西华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质检总局重点科研项目“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评价技术研究”(2008IK257)在京通过专家鉴定。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董益阳博士介绍,该项目使用SPE-AAS、LC-HGAFS、ICP-MS、LC-MS/MS以及GC-MS/MS等手段,经科学验证比对,创新性地建立了化妆品及其原料中铬锑的价态检测方法,铬锑钕铊等禁用无机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以及化妆品中过敏原、抗生素、激素等各类有机危害物的测定方法,顺利完成了数百种化妆品及其原料的检测,并进一步建立了相关危害性物质含量调查数据库和网络解决方案,良好满足了我国化妆品检验监管相关工作所需,是对国内外相关标准、规程和公定方法的重要补充。
此外,该项目针对皮肤刺激性、致敏性、光毒性、感官刺激性、眼刺激性和遗传毒性等毒理学终点,使用计算化学、组织工程、基因工程、临床测试等先进手段,针对化妆品成分、功效活性物及终产品,分别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动物和人体水平,成功建立了化妆品安全性和适应性体外毒理和体内测试评价体系,并完成了两项动物替代互联网站的建站工作,为切实保障消费安全,有效应对化妆品安全评价动物试验禁令,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以及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等部门的专家组成。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设计科学,组织合理,实施严谨,成果丰硕,自主创新特点显著。该项目共建立检测方法19种,公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录用SCI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论文29篇,主编专著1本,发布报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2项,成功构建皮肤组织工程产品3个,成功申请组织工程产品商标1项,开发相关数据库2个,并完成动物替代互联网站解决方案2套,项目整体研究成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在部分领域研究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为我国化妆品安全预警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工具,对深入完善我国进出口化妆品检验相关标准化体系,切实保障我国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和经济贸易可持续发展,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大幅提升检验检疫科技能力,具有极为显著的重要意义。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编译,供网友参考,食品伙伴网提供欧盟、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西班牙等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合规咨询服务,欢迎垂询:0535-2129301,Email:vip@foodmate.net、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