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中国即将进入新“洋油”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07-08-22 09:26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浏览:423  原文:
核心提示:最近国内很多媒体和杂志预测,2007年中国大豆产业最后的马其顿防线将崩溃,中国将迎来新的洋油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但目前外资企业却控制着我国大豆产业80%的进口资源,以及60%的实际加工能力。ADM、邦吉、嘉吉、中盛国际、路易达孚、阿丹

  最近国内很多媒体和杂志预测,2007年中国大豆产业最后的“马其顿防线”将崩溃,中国将迎来新的“洋油”时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食用植物油消费国,但目前外资企业却控制着我国大豆产业80%的进口资源,以及60%的实际加工能力。ADM、邦吉、嘉吉、中盛国际、路易•达孚、阿丹米公司、来宝集团等国际粮商已经控制了国际大豆90%的贸易,造成了“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价格”的畸形格局。在它们的战略之下,中国本土大豆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九三油脂成为了十强中唯一的幸存者。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大豆加工业,使我国大豆总加工能力严重过剩,目前约为7000万吨,实际加工总量约为3500万吨。截至2006年4月底,全国仍在开工的97家成规模的大豆加工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已占国产大豆总压榨能力的一半以上,使我国原本充满生机的大豆加工企业在两年间节节败退,大多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中国目前排名前十位的压榨企业中,只有九三油脂一家没有外资背景。因为进口大豆的冲击,中国地产大豆种植面积下滑严重,原料供应不足,加上国产大豆收购的物流、财务和加工的成本过高,导致从2004年开始,九三油脂不得不放弃一直以来“不用进口大豆”的规条,被迫在沿海的大连、天津、广西防城港建厂,引入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加工;减缓总厂的压力维持运营。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负重维艰之余颓势已现,成立十年来几乎没遇到过亏损的九三油脂,2005年以来却出现了严重亏损,不与外资参股的底线松动。
 
  如果2007年九三油脂也选择跟外资合作的道路,那就意味着我国90%以上的大豆市场都将受制于人,民族大豆加工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可能造成的情况是:国产大豆价格暴跌,销售困难,豆农苦不堪言。同时,由于大豆加工企业的主产品豆粕是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如果大豆原料受控,势必带动下游养殖业成本上涨,进而影响城乡农副产品价格,危及整个国家粮食安全。最为可怕的是以大豆加工为根基的食用大豆油行业将完全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中国人的烹饪饮食文化、健康平台、国计民生根本等等都将交由市场化的杠杆来掌控,中国人实质上又回到了昔日的“洋油”时代。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大豆食用油市场由两部分构成,一是逐年下滑的、中小企业倚之活命的散油市场,已经由2004年的85%下降到目前的60%,其中有高达70%以上由广大农村和餐饮企业、政企食堂等消费掉;而份额逐年上升的小包装大豆食用油已经占到了40%,其中有80%是外资品牌的产品,我们所熟知的金龙鱼、胡姬花、元宝、香满园、日清、金象、口福、盛洲等都是外资企业的畅销品牌。
 
  90年代末以来,外资企业纷纷登陆中国,如嘉里、南海、南顺、合兴、东海等开始进入我国油脂行业,并将小包装色拉油引入了中国老百姓的家庭。益海集团也开始在我国沿海实施战略布局,其主要投资方是新加坡WILMAR和美国ADM公司。就我们所熟知的中粮国际其实也是与外资深度合资的,其与WILMAR和ADM合资的东海、北海、大海、黄海等几大公司在中国食用油行业中实力也不容小觑。
 
  嘉里、南海、南顺、合兴、日清、正大等外资企业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中国城市大豆油的市场,并有继续吞噬农村市场的绝对制高点和战略优势。
日期:2007-08-22
 
 地区: 中国
 行业: 进出口 粮油
 标签: 进口 大豆 植物油 中国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