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 » 正文

食品流通存在6大漏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时间:2005-05-13 00:00 来源:文汇报  浏览:565  原文:

流通领域安全监管尚处于原始生态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供应链上有6个漏洞需要补。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食品安全管理讲座上,市食品药监所副所长李洁直言道,我国与食品有关的标准有3000余条,但在流通领域内仅100多条,这使得这一领域的监管目前尚停留在原始生态。

上海食品结构中对外依存度很高,每年有2800万吨粮食、蔬菜等食物来自市外,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李洁说:“食品安全监管在生产、消费领域制度相对完善,但在流通领域相对不够健全,管理部门的监管也相对薄弱。”监管人员通俗地将流通领域描述为“食品从农田运上人们餐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设施简陋、经营粗放的小规模、分散型食品供应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占相当大的比例,致使不安全食品长驱直入,流通领域对食品安全起不到把关作用。

李洁指出的六大亟待弥补的漏洞是:首先,食品在流通过程中一部分受到再次污染和品质劣化,尤其是散装食品。更令人担忧的是流通领域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不按卫生规范操作的现象比比皆是。据调查,上海在食用农产品的检测人员中,仅10%拥有大专文化,70%以上均为初中学历。李洁说:“高素质的检测人员是获取食品安全重要指标的决定性因素,既需要高科技设备,更需要有一定素质的专业人员。”据调查,50%的食品企业缺乏快速检测手段,上海已经建议国务院在修订食品卫生法的时候增加安全检测的立法。

第二个漏洞是,食品包装化程度不高,食品流通领域内可溯源系统尚未建立,大量初级农产品、主副食品、各类市场的食品包装化程度均不高,造成伪劣食品乘虚而入。目前,流通领域内食品追溯的最重要依据为索证索票,这种手法既原始,又有相当大的空子可钻。据悉,上海将逐步建立食品安全档案制度,食品买卖购货合同制度和道口检查制度。

另四个漏洞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物流配送系统尚不完善;流通环节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与检测设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公共设施投入不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

针对六个漏洞,李洁表示,政府将循序渐进地加以整顿和弥补。对于大型食品批发市场将加大监管力度和食品抽检,保障主渠道供应的相对安全。对于连锁化程度较高的超市,食监部门将突出散装、自制和冰鲜食品三大重点。此外,政府还将鼓励企业实施第三方检测制度,选择第三方检测公司对供应商提供的食品或其他商品进行检测,以市场化手段让外部服务提供者从更加独立公正的立场进行监督。

食品安全专家库年内组建

政府部门将力争食品安全的话语权。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在前天召开的上海市食品安全管理讲座上透露,上海将建立食品安全专家库和微生物、水产品预警基地,对本市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管理、报告和分析,以期尽可能地降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恐慌感。

据了解,上海食品安全专家库有望在今年内组建,来自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专家将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智囊。两个预警基地的建立目前也列入主管部门的计划内,微生物预警基地今后将依托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力量,重点关注上海市民食物中的超标微生物,并进行分析。而水产品的预警防线也有望前移至捕捞阶段,一旦某一海域出现赤潮等事件,专家将对这一水域水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科学数据控制相关产品在上海市场的流通。


日期:2005-05-13
 
 行业: 食品储运
 标签: 食品 流通

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已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果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电话:0535-2122172

 
[ 信息动态搜索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行业相关食品资讯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